();
贾似道见状,立刻出班,躬身道:“陛下圣明!臣以为,陛下此议,正是高瞻远瞩!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杨将军武功盖世,忠心为国,与公主更是情投意合,此等天作之合,正可彰显陛下爱才之心,凝聚举国之力,共抗外敌!
至于平妻之名,虽是破格,亦是陛**恤功臣、顾全大局之仁德体现!公主亦是同意,此事臣全力赞成!”
贾似道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完全站在了皇帝一边,将这门婚事的**意义拔高到了“凝聚国力、共抗外敌”的层面。
皇帝和宰相口径如此统一,态度如此坚决,那些还想反对的大臣,顿时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话堵在喉咙里,却再也说不出来。
他们偷偷瞥了一眼始终沉默,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嘲讽的杨过,心中更是凛然。
这位煞星可是在场呢!
若再争执下去,惹恼了他……
一想到那可能的后果,所有人都不寒而栗。
他们固然看不起杨过的出身,惜自家的性命和富贵前程!
最终,在宋理宗的雷霆之怒、贾似道的坚定支持以及杨过无形的威慑之下,朝堂上的反对声浪被硬生生压了下去。
没有人再敢当庭直言反对。
然而,散朝之后,那股憋闷和不甘却并未消散。
不少自诩清流的大臣,尤其是那些礼部、御史台的官员,纷纷聚拢到了宰相贾似道的府邸门外,求见贾相,希望能挽回圣意。
贾似道倒是来者不拒,在花厅接待了这群义愤填膺又忧心忡忡的官员。
“贾相!您可是读书人出身,深知礼法乃立国之本!您怎能…怎能赞同如此荒唐之事?”
“是啊,贾相,那杨过不过一介武夫,纵然有功,赏赐便是,何至于赔上公主清誉?”
“平妻?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此例一开,日后勋贵外戚纷纷效仿,嫡庶不分,家宅不宁,国将不国啊!”
“贾相,您身为宰相,还是公主的舅父,当为公主长远计,为皇家体面计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充满了对杨过出身的不屑和对礼法崩坏的痛心疾首。
贾似道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直到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才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淡淡的开口,语气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现实:
“诸位同僚,口口声声礼法、体面。”
他轻笑一声:“本相想问诸位一句,是这些虚名重要,还是我等的身家性命,阖族富贵,乃至这大宋的万里江山重要?”
不等众人回答,他继续道:“蒙古铁骑之凶悍,想必诸位不会不知,若无杨将军,襄阳能否守住?临安能否安稳?尔等今日还能在此高谈阔论什么礼法规矩吗?”
他语气转厉:“尔等看不起杨将军出身?觉得他是武夫?好啊!那谁去抵挡蒙古百万大军?你们吗?还是你们家中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子弟?!”
“陛下将公主下嫁,正是要借杨将军之力,保全社稷!尔等在此反对,是想逼走杨将军,然后将这大宋江山,将你我众人的身家性命,都送到蒙古人的屠刀之下吗?!”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提高八度:“别忘了靖康旧事!徽钦二帝北狩,是何等凄惨?!
皇帝尚不得归骨,我等为臣者,届时是何下场?妻女沦为玩物,自身性命不保!
尔等现在还有心思在这里争什么嫡庶平妻?!是觉得蒙古人的刀不够快,还是觉得我大宋的江山太稳固了?!”
贾似道这番话,如同冰冷的锥子,狠狠刺破了这些官员们最后一丝虚伪的骄傲和侥幸心理。
他们想起了史书上记载的北宋灭亡时的惨状,想起了那些被掳掠北上、受尽屈辱的宗室女眷和官员家眷…
刹那间,所有人脸色煞白,冷汗涔涔而下。
是啊,礼法固然重要,可若国都没了,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礼法?什么体面?
看着众人惨白的脸色,贾似道知道火候到了,语气稍缓,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此事,陛下心意已决,本相亦全力支持。
诸位同僚,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如何齐心协力,助陛下、助杨将军,共抗外敌,保全这大宋江山,保全你我的身家富贵吧!
至于公主的婚事,乃陛下家事,亦是国事,就不劳诸位再多费心了,只需记得大婚之时,礼数不可欠缺,否则本相也保不住你们。”
一番连消带打,既以亡国之祸相胁,又以现实利益诱导,彻底将这群还想聒噪的官员震慑住、说服了。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灰溜溜的告辞离去,再无一人敢公开反对这门婚事。
消息传到杨过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
这些士大夫的骨头,果然如他所料,在真正的生死威胁和利益考量面前,软得很。
至此,最后的障碍也被扫清,他与赵矜的婚事,已成定局。
见识了皇帝不容置疑的决心,以及贾相那番“江山社稷与身家性命孰轻孰重”的冰冷警告后,再无人敢公开质疑这门不合礼法的婚事。
非但不敢质疑,风向转得极快。
没过几日,杨过的府邸前便开始车马络绎不绝。
前来拜谒、道贺的官员渐渐多了起来。
这些人,多半是以吕文德、吕文焕兄弟为首的军功阶层,以及与贾似道关系密切、善于察言观色的务实派官员。
他们或许内心深处,仍残留着几分士大夫对江湖出身的不以为然,但在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利益面前,这点微不足道的清高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他们看得明白,杨过不仅个人武力堪称人间神祇,更深得皇帝信重,与贾相联盟紧密,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一种强大的、足以保障他们现有地位和未来利益的力量。
杨过这棵大树越是根深叶茂,他们这些依附其下的藤蔓自然也能活得更加滋润。
“恭贺杨将军!将军与公主殿下天作之合,实乃我大宋之福啊!”
“杨将军,日后同朝为官,还望多多照应!”
“略备薄礼,不成敬意,祝将军与公主百年好合!”
这些武将出身的官员,说话直接。
而那些文官,言辞则更加圆滑客气。
不管内心如何想,面上皆是热情洋溢,恭喜之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