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杨过:我获得了签到系统! 第369章 朝堂上的反对声音

();

“杨大哥……谢谢你……”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这一句带着哽咽的轻喃。

赵衿望着杨过,目光柔得能滴出水来,那眼神之中,情意绵绵,几乎要拉出丝来,紧紧地缠绕在眼前这个俊朗如神祇、又待她细致入微的男子身上。

这是她认定的夫君,是她一生的情郎,是她所有安全感和幸福的归宿。

她情不自禁地,主动伸出微凉的小手,覆上了杨过宽厚的手背,轻轻握住,仿佛要将自己的一生,都交付于这温暖的掌心之中。

杨过感受着她手心的微凉和轻微的颤抖,反手将她的小手完全包裹,唇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水榭之内,暖阳和煦,清风拂面,一对有情人双手交握,无声胜有声。

对未来共同的期许,已然在这静谧而温馨的氛围中悄然生根。

......

宋理宗赵昀是个明白人,更是个现实的人。

在确认了杨过与赵矜的关系,并欣然接受了平妻的方案后,他深知此事宜早不宜迟。

尽快将这层关系昭告天下,彻底将杨过这尊大神绑上赵宋皇室的战车,才是当前最紧要之事。

拖延,只会徒增变数。

于是,仅仅过了几天,在一次气氛原本还算平和的早朝之上。

当各部官员奏事完毕,即将散朝之际。

宋理宗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刻意显得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意味的语气,抛下了一颗重磅炸雷。

“众卿且慢,朕尚有一事宣布。”

他目光扫过下方垂手而立的文武百官,最后在站在武官班列前列,神色淡然仿佛事不关己的杨过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朗声道:“瑞国公主赵矜,已与神武将军杨过两情相悦,朕心甚慰。

为酬杨将军卫国护驾之功,亦为成全佳偶,朕决议,赐婚杨过与瑞国公主,念及杨将军已有原配郭氏,特破格恩准,公主以平妻之礼嫁入杨府,与郭氏不分嫡庶,同为正室。

礼部即刻着手,择选吉日,筹备大婚典礼,务必要隆重其事,丝毫不可怠慢!”

此言一出,原本肃静的朝堂,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哗然!

“什么?!”

“公主下嫁……还是平妻?!”

“这…这成何体统啊?!”

“陛下,三思啊!”

窃窃私语声、倒吸冷气声、压抑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几乎所有大臣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错愕,以及强烈的不认同。

一道道或明或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站在前方的杨过。

杨过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周遭的骚动与他毫无关系。

他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下几个反应最为激烈的老臣那涨红的脸色,心中只觉得有些好笑。

这些人的心思,他洞若观火。

他们惧怕他。

惧怕他那深不可测、随时能取人性命的武功。

杨过这个名字,在临安朝堂,已然是不可控与绝对武力的代名词。

但惧怕,并不意味着认同和接纳。

在这些自诩清流、恪守礼教的士大夫眼中,杨过出身江湖,根本就是个泥腿子,即便武功通神,立下大功,终究是非我一类,身上带着洗不掉的草莽气息,登不得大雅之堂。

让他们向这样一个武夫低头,已是屈尊,如今,陛下竟要将金枝玉叶的公主下嫁,而且是以平妻这种近乎违背祖制、混淆嫡庶的身份!

这简直是将他们心中维系了数百年的礼法纲常踩在了脚下!

然而,直面杨过?

他们不敢。那夜宫苑刺客的下场,以及近日杨家被连根拔起、血流成河的惨状,还历历在目。

谁也不想用自己的脖子,去试试这位杨将军的剑是否锋利。

于是,所有的反对火力,便集中到了龙椅上的宋理宗,以及站在文官首位,同样对这门婚事表示支持的宰相贾似道身上。

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紫袍的老御史率先出班,他是礼法的坚决捍卫者,颤巍巍地躬身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公主乃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岂可下嫁…下嫁武人?

更何况,杨将军已有妻室,若公主下嫁,按祖制,当以公主为妻,原配降为妾室。如今这平妻之说,闻所未闻,于礼不合,于制不符!

此例一开,尊卑何以明?纲常何以存?恐招致天下非议,有损皇家威严啊!”

他这话说得还算委婉,没敢直接指责杨过,只拿礼法说事。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出列附和。

“陛下,王御史所言极是!杨将军虽有功于社稷,然赏赐金银田宅,加官进爵已经足够,何必以公主下嫁?平妻之议,更是骇人听闻!”

“是啊陛下,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贾相,您身为宰辅,又是公主舅父,此事关乎国体与公主清誉,您当劝谏陛下啊!”

有人甚至将目光投向了贾似道,希望他这个自己人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宋理宗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

他早就料到会有反对之声,但没想到会如此集中。

他心中恼怒,这些迂腐之臣,只知死抱着礼法,却不知江山危殆,不知他赵昀的性命和皇位都系于杨过一身!

跟这些比起来,**的礼法算个什么东西?

他不等更多人出来聒噪,猛的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够了!”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大臣都感受到了天子的怒意。

宋理宗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朕意已决!杨将军于国有擎天保驾之大功!若非杨将军,当日宫苑之中,公主便已遭不测!

襄阳之战,更是力挽狂澜,逼退蒙古,为我大宋换来十年喘息之机!此等功绩,岂是寻常金银官爵所能酬谢?”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肃,甚至带上了一丝威胁的意味:“如今北虏虎视眈眈,江山社稷危如累卵!正需倚重杨将军这等不世出之英雄,整军经武,以御外侮!

将公主下嫁,正是以示皇家恩宠,君臣一体,共度时艰!尔等在此纠缠于细微礼法,莫非是觉得,我大宋的江山安危,还比不上你们口中的那些虚文缛节吗?!

还是说,你们有更好的办法,能确保我大宋江山永固,能确保蒙古铁骑不再南下?!”

这一顶不顾江山安危的大帽子扣下来,顿时让不少还想争辩的大臣哑口无言,脸色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