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419章 该由谁来承担?

唐尽忠的话音刚落,何高轩立即心领神会,紧跟着出列补充。

他深知,要彻底将这份功劳坐实,变成铁板一块,就必须将所有人都纳入封赏体系,连文官也不能遗漏。

“陛下,唐侍郎所言极是,于武将封赏可谓周全。”

何高轩声音沉稳,接着话锋一转:“然,臣尚需补充,此番白沙沟大捷,非独武将之功。”

“据报,文官如王宏发、马子晋、谢绍元三人,虽不擅弓马,然于战前筹划、粮草筹措、联络协调乃至临阵鼓舞士气等方面,皆竭心尽力,功不可没。”

“此三人之文才吏干,亦当有所任用。”

他略一停顿,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建议:“如今幽州战事正酣,后方州县亟需得力干员安抚地方、保障后勤。”

“臣建议,将此三人破格擢升为县令,即刻派往幽州前线附近州县任职!”

“如此,一则酬其功劳,二则以其才学治理地方,支援战事,三则……”

他目光微不可察地扫过李崇义等人:“亦可使天下人知,陛下赏功罚过,文武并重,即便文官,只要于国有利,立下实绩,同样不吝封赏!”

何高轩与唐尽忠一唱一和,一个负责武将体系,一个补全文官环节。

提出的方案具体详尽,有理有据,既考虑了战场实际,又兼顾了朝堂平衡,更指向了未来的幽州战局。

他们就是要借着皇帝此刻龙心大悦、对手一时语塞的绝佳时机,乘胜追击,将吴承安及其部属的功劳和地位彻底敲定,使之成为无可动摇的事实!

这番步步为营的进言,顿时让朝堂上的气氛再度变得微妙起来。

唐尽忠与何高轩一唱一和,提出的封赏方案详尽具体,看似已考量周全,意图借此东风,一举将吴承安及其团体的地位夯实。

然而,以太师李崇义为首的文官集团,岂会如此轻易就范?

短暂的沉寂之后,反击立刻到来,且更为犀利刁钻。

李崇义再次出列,这一次,他的步伐更缓,语气也不再是先前那种泛泛而谈的风险警示,而是变得极具针对性,字字句句直指要害。

他先是朝着御座微微一躬,随即转向唐尽忠与何高轩,目光沉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力。

“唐侍郎、何大人爱才心切,急于为国擢拔良将,此心老夫可以理解。”

他先是以退为进,缓和了一下语气,但紧接着话锋陡然一转:

“然而,二位所奏,请擢升一十六岁的吴承安为忠勇将军,独掌一万五千兵马,并使其麾下诸将各领重兵,此议……老夫以为,太过草率,恐非国家之福!”

他特意将“一十六岁”这四个字咬得极重,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回荡。

“陛下!”

李崇义面向赵真,声音恳切,仿佛全然出于公心:“吴承安虽是武状元,天赋异禀,勇力过人,此点无人否认。”

“白沙沟一战,其或有献策出力之功,亦属实。”

“然,战场非比武场,统帅更非匹夫之勇!”

“为将者,需深谙兵法韬略,明辨局势,知进退,懂权衡,更需有足够的资历与威望统御麾下骄兵悍将!”

“这些,岂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所能具备?”

他微微摇头,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幽州前线,乃国之脊梁,战事胶着,瞬息万变。”

“每一支兵**调动,都关乎全局胜败,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

“将如此重兵,交予一位毫无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仅凭一战成名的少年手中,此举无异于悬崖走马,风险极大!”

“一旦因其年少气盛,判断失误,指挥失当,导致战局溃败,损兵折将,甚至危及整个幽州防线!届时,这个责任……”

李崇义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锐利地扫过何高轩与唐尽忠:

“该由谁来承担?是举荐他的诸位大人?还是……陛下您呢?!”

这最后一问,可谓诛心之极,直接将军事风险与皇威挂钩,压得人喘不过气。

太师话音甫落,早已按捺不住的礼部尚书朱文成立刻快步出列,高声附和:

“太师所言,句句金石,老成谋国!陛下,吴承安年纪实在太轻,骤登高位,非但不能服众,恐反招致军中宿将不满,引发内部倾轧,此乃取乱之道啊!”

兵部主事秦元化也紧跟着补刀,他的攻击点则更为阴险,指向了吴承安麾下的成分问题:

“陛下,即便不论吴承安之年龄,其麾下之众,来源复杂。”

“岳鹏举、雷狂或为武举榜眼和探花,尚可一说。”

“但那杨兴、狄雄、罗威,不久之前仍是啸聚山林之巨匪,虽阵前倒戈,然其心性究竟如何,是真心归顺,还是权宜之计?谁能保证?”

“如今竟要委以偏将之职,各领三千兵马?万一其野性复发,或与幽州敌军暗通款曲,阵前再叛,则后果不堪设想!此等风险,不可不察!”

“臣以为,此等人仍需置于监管之下,仔细观察其心性言行,方可徐徐任用,绝不可如此骤加重任!”

这一连串的反对,有理有据。

从年龄资历到麾下成分,将风险无限放大,顿时让许多中间派的官员频频点头,觉得太师**所虑并非全无道理。

何高轩气得面色铁青,正要厉声反驳朱文成关于麾下将领的污蔑之言。

那朱文成却仿佛觉得火力还不够,竟又阴阳怪气地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他故作恍然状,对着周围同僚低语,声音却恰好能让御座上的皇帝和前排重臣听见:

“咦?说起来,那吴承安与何大人府上,颇有渊源啊~”

“何大人那位才貌双全的外孙女韩若薇小与其,订有婚约!”

他故作疑惑地看向何高轩,嘴角却噙着一丝冷笑:

“若是如此……呵呵,何大人今日如此不遗余力,力荐自家未来的外孙女婿执掌重兵,这番拳拳爱护之心,倒是……呵呵,可以理解嘛。”

“只是,将这国家名器,军国大事,与家事私情混为一谈,恐怕,有些不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