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响动让群臣纷纷转头看去。
一名身着战甲的禁军校尉在殿门处单膝跪地,洪亮的声音瞬间压过了所有的争吵:
“启奏陛下!孟津八百里加急军报!孟津知府韩永福有密奏呈上!”
刹那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名禁军和其手中高举的密封铜筒上。
赵真眼中精光一闪,立刻坐直了身体:“呈上来!”
内侍总管快步下阶,取过铜筒,验看火漆封印无误后,恭敬地呈到御前。
赵真接过,亲手撬开封印,取出其中的奏疏,展开细阅。
起初他面色平静,但随着目光下移,他的嘴角微微扬起,最终化为一声响彻大殿的畅快大笑!
“好!好一个韩永福!好一个吴承安!”
赵真扬着手中的奏疏,笑声渐歇,目光却格外明亮:
“诸位爱卿不必再争了!孟津知府韩永福在此密奏中,已将白沙沟大捷前后经过,详述得一清二楚!”
他环视群臣,声音带着几分玩味:“韩爱卿言道,此战乃是他与吴承安精密配合,共设奇谋所致!”
“为助吴承安成功剿匪,他更是亲自下令,从府库中调拨了足足四千郡兵,归吴承安统一指挥策应!这才有了白沙沟之大胜!”
“斩获之首级、缴获之贼赃、解救之民夫,皆一一登记在册,清晰可查!”
赵真将奏疏“啪”地合上,语气斩钉截铁:“如此说来,此事铁证如山,确凿无疑!再无虚妄了吧?”
说完,他目光微转,最终落在一言不发、面色沉静如水的李崇义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太师,”
赵真的声音放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若是朕没有记错,这孟津知府韩永福,当年金榜题名之时,可是拜在太师门下,算得上是太师的得意门生吧?”
李崇义持笏的手几不可察地紧了一下,面上却波澜不惊,只是微微躬身:
“陛下好记性,韩永福确是老臣当年任主考时所取之士。”
“嗯,”
赵真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的笑意更深了:“既然如此,由你的这位得意门生、一府之尊亲自来信,详述战况,并为吴承安之功作保。”
“太师……现在总该不会认为,连你这学生也在联合吴承安,欺瞒朕,欺瞒朝廷了吧?”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崇义身上。
他身后的朱文成、秦化元等人面色尴尬,眼神闪烁,不敢与他对视。
而何高轩、唐尽忠等人则强忍着笑意,一副看好戏的神情。
李崇义感到脸上微微有些发烫,心中早已将那不成器的韩永福骂了千百遍。
这蠢材,如此急于表功,竟将四千郡兵调予招安之匪的细节都和盘托出,岂非授人以柄?
更是将他这座师推到了无比尴尬的境地!
然而,多年宦海沉浮早已让他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事。
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情绪压下,脸上甚至挤出一丝略显僵硬的、类似于欣慰的笑容,再次深深躬身,声音平稳无波:
“陛下明鉴,韩永福既为老臣门生,其品性老臣自是知晓,他为人务实,绝非浮夸邀功之辈。”
“如今他既以自身前程担保,亲笔奏报详陈此事,并调兵佐证,老臣……自然信之不疑。”
“方才老臣所虑,皆为国事计,既此事已实证无误,老臣自当无疑义。”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全了皇帝的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体面。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太师这番表态,实属无奈,已是结结实实地吃了个瘪。
难得见到权倾朝野的太师被自己的门生背刺,当众服软,赵真只觉得胸中畅快无比,多日来的郁气为之一空。
他朗声大笑,声震殿宇:“哈哈!好!既然太师都认为此事无误,那便再好不过!诸卿想必也无异议了?”
他目光扫过方才还争吵不休的群臣,此刻文武百官皆躬身垂首,无人再敢多言。
赵真笑容一收,身体前倾,声音变得沉稳而决断,带着帝王的威严:
“那么,此事便就此定论,吴承安白沙沟剿匪之功,属实当赏!”
“接下来,诸卿便与朕好好议一议,该予吴承安何等封赏,方能既彰其功,又不负朝廷恩义!”
新的议题开启,大殿内的气氛陡然一变,从方才的剑拔弩张,转变为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暗流涌动。
如何封赏,其中关窍,远比简单的争辩对错更为复杂。
而李崇义虽暂时失利,但其目光低垂间,已然在思索着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这朝堂之争,从未真正停歇。
唐尽忠身为兵部侍郎,深谙军旅之事,更明白此时正是趁热打铁、巩固战果的关键时刻。
他见陛下心意已定,太师**暂时哑火,当即毫不犹豫地大步出列。
声若洪钟,清晰而坚定地抛出了一份早已深思熟虑的封赏方案:
“陛下!吴承安才招安众人,首战便建此奇功,其忠可嘉,其勇可赏!”
“此等猛将,正当重用,以显朝廷气度,亦安新附之心!微臣建议,擢升吴承安为‘忠勇将军’!此号正合其行止。”
“其所部一万五千人马,皆乃其旧部,彼此熟悉,如臂使指,故理应仍由其亲自统帅,不予拆散,如此可保战力无损,将来无论是戍守地方还是驰援幽州,皆可为一支劲旅!”
他话音未落,目光扫过同僚,继续细化方案,力求滴水不漏:
“此外,其麾下如岳鹏举、雷狂、杨兴、狄雄、罗威等将佐,于此战中皆冲锋陷阵,各有功勋,亦当重重褒奖!”
“微臣建议,将此五人悉数提拔为‘偏将’,每将各领三千精锐,划归吴承安节度。”
“如此,既酬其功,又能使军制井然,层级分明,便于管辖调遣!”
唐尽忠此言,可谓老辣。
不仅重赏了首功之臣吴承安,给了实实在在的将军名号和兵权,更将其麾下骨干一并提拔,牢牢捆绑成一个整体。
既安了众人的心,又避免了将其部属拆散可能引发的抵触情绪,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