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50章:倾斜

();

此刻。

宜兴山中。

削职闲居的唐顺之,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通过往昔同僚、门生故旧等渠道,竭力搜集着北方的战报与黑袍军的政令举措。

“这......”

看着情报,唐顺之不由神色凝重!

如今灯火下,他眯起眼睛,看着当关于南阳之战细节、均田令实施细则、李有泉被斩以及火器训练的消息汇聚到他书案上时,这位昔日力主改革、精通政务兵事的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忧虑。

他不是个胆小之辈,甚至罢官也是因为胆敢劝说嘉靖上朝,如今他并非简单地惊叹于黑袍军的战斗力,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其对大明王朝根基的致命侵蚀。

唐顺之捻着胡须,在书房内久久踱步。

“均田免赋,肃贪立威。”

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此二策,看似寻常,实则直指我朝积弊核心啊!”

大明立国至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缙绅优免滥觞,国库空虚,底层民不聊生,此乃动乱之源。

而黑袍军竟能在他控制的五府之地,雷厉风行地推行均田,虽手段酷烈,抄没缙绅之家,但确实将土地分予无地贫民,瞬间赢得了最广大底层民众的尊重。

“此乃收买人心之阳谋,更是,另立炉灶。”

他忧心忡忡地想。

尤其是阎赴此人毫不留情的肃贪之举。

“李有泉,功臣也,说杀便杀,这阎赴,是在打造一种截然不同的规矩。”

这种近乎苛刻的法度,与明朝官场如今的贪墨成风、党同伐异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渴望吏治清明的士民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黑袍军正在构建一套与大明截然不同的**运行规则和合法性基础,这远比军事上的胜负更致命。

唐顺之的目光再度落在关于黑袍军鼓励商贸、保护商旅的情报上。

“控制要冲,疏通商路,轻徭薄赋,吸引四方商贾。”

他深吸一口气。

“此乃争利之举。”

明朝财政早已捉襟见肘,依靠加征剿饷等苛捐杂税维持,民怨沸腾。

而黑袍军若能在其控制区内建立起相对稳定、低税负的商业环境,必然吸引大量资本和物资流入,其财力将不断增强。

此消彼长之下,明朝的财政危机将更加深重。

“他想要断朝廷的财路,长此以往,大明军饷何来?民生何依?”

经济基础的动摇,是王朝覆灭的前兆!

最让唐顺之心惊的是黑袍军,亦或是阎赴此人的战略眼光。

“弃虚名而重实利,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专务削弱朝廷之根本。”

他结合地图一点一点看着,神色愈发凝重。

“取南阳,为打通南北,将五府连成一片,形成稳固根基,与鞑靼虚与委蛇,乃至借其力牵制朝廷大军,远交近攻,火器训练之投入,更显其志不在小,意在打造一支远超当前官军水平的精锐之师。”

这种步步为营、注重实效、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明朝中枢那种反应迟缓、只顾党争内耗、战略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形成了天壤之别。

“朝廷若再不能廓清**,整饬武备,推出有力之策与之抗衡,待其羽翼丰满,根基牢固,则大势去矣!”

唐顺之发出沉重的叹息,他仿佛看到一座新的王朝大厦,正在旧帝国的废墟旁悄然奠基。

与此同时,绍兴府一枝堂内,狂生徐渭对收到的消息,则有着更为激烈和尖锐的反应。

他时而击节赞叹,时而伏案疾书,眼中闪烁着洞察真相的狂热光芒。

“妙!”

徐渭拍案叫绝。

“阎赴,非一般反贼,他打的不是替天行道的旗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均田免赋,他杀**,立规矩,不是在重复王朝更迭的老路,他是在刨根。”

徐渭以其特有的敏感,察觉到黑袍军举措的颠覆性。

大明何以立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那是口号,根基在于皇权士绅共治天下。

士绅享特权,纳粮当差,皇权以此统治万民。

可如今,阎赴直接把刀砍向了士绅,均他们的田,免农民的赋,他这是在拆解大明统治的根基架构,他要建立的,恐怕是一个没有缙绅特权,或者缙绅被彻底打碎的新秩序。

这种根本性的制度挑战,在徐渭看来,比十次军事胜利更可怕。

徐渭对黑袍军的商贸政策看得更透。

“开放五府,招徕商贾,高明,太高明了,朝廷加饷剿匪,钱从哪儿来?最终还是摊派到百姓和商人头上。”

“商人重利,若黑袍军那边税轻路通,安全有保障,谁还愿意在朝廷这边忍受盘剥?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朝廷不仅失去税源,更将失去物资流通的渠道,到时候,前线的官兵,怕是要饿着肚子跟装备精良、粮饷充足的黑袍军打仗了,这仗还怎么打?”

他看到了黑袍军正在悄无声息地掐断明朝的经济命脉。

桌案上的纸张翻动,徐渭将黑袍军、明朝、鞑靼三方态势放在一起审视,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阎赴以五府为根,北联鞑靼牵制明军主力,西边可能还对汉中、四川虎视眈眈,其战略布局,极具弹性,朝廷大军若集于东,则其可联合鞑靼扰北,或西进,若朝廷分兵,则其可集中力量,择一击破,主动权尽在其手,其擅利用朝廷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的弱点,快速整合内部,壮大实力,待朝廷终于调集重兵时,面对的恐已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难以撼动的对手了。”

徐渭预见到,明朝正被拖入一场它极不适应的、全方位的新型战争中。

而这一刻,与大明治下州府正在不断征收粮饷运往剿匪军,百姓怨声载道。

临洮府边关,鞑靼劫掠攻城,劫掠之地死气沉沉、战乱之所民生凋敝。

惟独黑袍军控制下的延按、平阳、河南、南阳、汉中五府,呈现出一派罕见的生机!

府城城门大开,商队络绎不绝。

来自晋地的驼队满载着皮毛、铁矿,东南的海商运来了丝绸、瓷器、南洋香料,甚至还有胆大的西域胡商,带着宝石和奇珍异兽前来交易。

黑袍军在张居正的管辖之下,设立了相对公平的税卡,越来越多的商旅开始奔赴此地经营贸易,这也是黑袍军治下商贸活动空前活跃的时刻。

工坊里,工匠们日夜赶制着军械、农具,新开垦的田地上,农户们有了自己的田产,辛勤劳作,流民被组织起来兴修水利、修筑道路。

天下的棋局,在这一刻,终于有了一丝倾斜!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