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赘婿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君臣私话,欲要唱戏之人

女帝当即对此事表达疑问。

陈元回答她道:“阿姐,此事说来自然与你当时扮成初一道长有关系。”

女帝还是不解,急问为何陈元这样说,陈元进一步解释其中原因。

顾清音当初扮成初一道长,并选择与楚樱、韩青洛、祝婉等人落脚长生观,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民间,她甚至还破例收了周青青为弟子。

她这样做,看似可以很好地从各方面了解民间,同时还能帮助兄长执行大兴道法玄门之事,可是她忽略一个事实。

首先就是长生观的突然兴盛,看似可以从寻常香客当中打听出一些民间之事,但是大乾此时乃以儒道为主,民间对于道法玄门早已不再供奉多年。

只因一些酸儒当道数代以后,这些所谓的玄门道观因为失势,烧再多的香叩再多的头,也无法佑百姓平安,管不了他们真正疾苦,能入道观进香者,多半不是普通人。

因为大乾王朝的大环境如此。

道法玄门之说,只是富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

顾清音能得到的消息,自然是片面的,或者说只代表了富庶阶层的心声,即便是周青青她出身底层,但是她乃平阳县女捕快,亦是有公职在身之人。

“阿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生观的突然兴起,当时必然让一些官员,即地方门阀力量嗅到某种气息,先帝欲要中兴道门,这种情形下,陛下又如何能真正了解民间?”

陈元这一番解释过后,让顾清音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我并未真正深入过民间。才不知还有此等事情。”

顾清音的语气有些自责。

她想起陈元曾经说过的话,就是那句让先帝也为之惊叹,并醍醐灌顶之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小弟,看来这场土地改革,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如你所说,若再任由其发展下去,百姓不能耕者有其田,他们必然会反抗。”

陈元对顾清音这一观点,自然深表赞同,同时他特意强调。

“阿姐说得极是,而且朝廷是替这帮人背黑锅,百姓们只会认为这是朝廷的政策。”

顾清音这时不由杏眼圆睁。

“还真是可恶。”

“朝廷本意,是与民休养生息,而绝非如现在这样,现在朕已无法多等,必须尽快对此事做出改变。”

陈元这时献计顾清音。

“陛下,此事急不得,前不久朝廷才出面,对于四大门阀力量,进行过公开打压,若此时还急进着手土地改革,动他们的力益,只会令得大小门阀联合起来,反对朝廷不利。”

顾清音当即面露忧色。

“朕如何不急,那你告诉朕,既然此事急不得,又该如何做?”

陈元给出了他的建议。

“眼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户部的官员,对全国土地进行一次重新测量与统计,而这次测量与统计,要派出玄甲军与天衣卫的人全程参与其中,让户部的人不敢与门阀之人联合起来在这方面做文章。”

顾清音听后还有疑问。

“小弟你这样做,与朕直接下令告诉这些人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交还,有何区别?”

陈元回答顾清音这中间的区别,就是可以先让一些户部官员假意往外放风,若是这些世家肯将半数以上归还即便后来查到,只要是有先行主动归还者,一律既往不咎。

同时为了配合行动,可以先抓几个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世家进行打击。

“阿姐,如此一来,事情一经传开,就能告诉这些人,朝廷这次要动真格的了,并且暂时保留一半与这些人,乃是朝廷对他们的恩典。”

陈元深知,若直接强势地将这些土地全面收回,肯定不可取,但是先打击几个不听话的典型,在树立几个听话的门阀样本,恩威并施之下,这件事情必然成功。

也就是说。

这一次要让大小门阀力量,以牺牲一半利益为条件来买平安。

同时那些最初肯听话的门阀世家,朝廷方面要表现出格外重用,分化这些力量联手的可能。

借门阀以驭门阀!

这才是陈元此番计划的核心思想。

顾清音听后大喜。

“好,一切就按小弟说的执行。”

陈元这时想到一个人。

“阿姐,前不久欧阳青找过我,我想此番想要成事,此人与齐王妃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齐王妃那边就拜托阿姐去言说,而且由她放出风声,证明这一消息乃是出于宫中,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陈元与顾清音分头行事。

顾清音找齐王妃之前,于次日早明,一切如陈元所说,进行有条不紊地安排,开始颁布针对三大大事一系列政令。

百官齐呼圣明,尚星河等人站在群臣当中,内心却不由微沉,包括在翰林院负责编纂史书的郑云山,闻听此事,内心亦充满不安。

“若真如此,陈元所说的三件事情,还真的可以完成。”

“这样一来,尚星河不但未能帮到本相,反会被打发其告老还乡。”

郑云山不敢怠慢,回到相府后,马上找到夫人魏氏。

“夫人,你那边要加紧了。”

魏氏当即表示,事情正在进行当中,但是让魏宁儿与月容郡主结拜金兰这事,意图又不能过于显眼。

郑云山此时无瑕再等。

“现在此事到了非办不可的地步,尽快。”

魏氏无奈。

“此事,让我们十分被动,看来只能按老爷所说加快进度才是。”

这日。

在郑云山和魏氏主导下,魏宁儿与秋月容,正式结为金兰姐妹。

魏宁儿此时只相摆脱命运束缚,自然对郑云山夫安排之事不遗余力。

郑云山也因此有了与瑞王和其中顾云河接触的机会,等仪式过后,监秉中丞公孙良私下找到郑云山。

“看来郑相国,亦想成为我辈中人。”

公孙良全无避讳。

他找郑云山,还刻意叫了顾云河。

“实不相瞒,现在小王爷有意登台唱戏,这个戏台如何搭建,还要仰仗相国大人您啊。”

公孙良把话说得如此白,郑云山又岂听不出其中深意。

“小王爷既然喜欢在台上唱几嗓子,以老夫与其现在的关系,这戏台子自然要替其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