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女帝无法坐视,坐在龙椅上缓缓开口。
“陈师此番兹事体大,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如你所说,莫说三个月期即,想完成其中一件事情,也怕三年五载不可。”
陈元听后只是笑。
“回陛下,这正是臣称尚大人尸位素餐的原因所在,在尚大人任上,完成每一件事情固然需要三年五载,且未必有成效,但是臣却可在三个月内如期完成,若不能完成所说,或有一项未能达成,臣不但主动辞去帝师职务,并当面与尚大人道歉。”
言罢。
陈元转身到了尚星河跟前,陈元每往前迈一步,尚星河的身子竟跟着不自主地向后微移半分。
“尚大人,你又何必紧张?”
“莫非真的害怕,我能三个月内便完成尚大人为官至今都未达成的其中一件事情?”
尚星河这时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陈元提出的三件大事,任何人听起来都如天方夜谭一般,谁都知道不可能完成,偏偏陈元身上散发出强大气场,透出无比自信,竟然迫得尚星河只要躲避的份。
尚星河一边身子微向后退,一边强作镇定露出言语上的轻蔑。
“自信是好事,但是过度自信就未必。”
“老夫劝陈师一句,现在有陛下做主,还是将大话收回的好,你若说能完成其中一件,我或许会信你不是信口雌黄。”
陈元不为所动,声音低沉有力。
“现在不只百官在场见证,而且陛下就在那里坐着,难道尚大人还担心我说话不算,还是尚大人刻意回避,不想被我证明你的无用?”
尚星河冷笑。
“真是天大笑话,既然陈师把话说这个份上,老夫答应你的要求又如何,那么三个月为限。”
说罢。
尚星河抬起右手掌,掌心面对陈元。
陈元并不含糊,马上跟着抬起右手,当殿与尚星河击掌为誓。
顾清音见到此景,不禁内心微沉。
“唉,这次小弟玩过火了。”
“他当着百官面前,竟与人击掌为誓,他真若做不到的话,朕也无法偏袒于他。”
……
早朝后。
顾清音找到陈元。
“小弟,你当真有把握,三个月内可完成这三件大事。”
陈元满脸自信。
“当然。因为其中第一件事情,我早都做到了,阿姐可还记得,我以前出版时,顺便出得一些小册子。”
顾清音猛然想起。
“确实,小弟那些小册子,对于普及民众识字率很有帮助。”
陈元告诉顾清音这便是了,眼下只要继续加印,然后将任务下发到各州府郡县,让百姓做到人手一册,虽不指望这些百姓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文章,但是起码能会写自己的名字,并且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有前面的铺垫,加上朝廷下达政令,在各地方推广,自然不在话下。
顾清音大喜,接着询问第二件大事,让举国上下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要如何做到。
陈元回答顾清音,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各地方都有一些闲散人员,而且这些人当中有许多还是不好惹的主儿,用坊间说法,这些人当中多出刺头儿人物。
将这些无业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让他们不间断的巡罗,遇有事情便第一时间处理,然后由朝廷定期发放俸禄,自然可以很好解决各地治安问题。
这些人本身就不好惹,他们参与巡罗的情况下,谁会没事找诲气与这些触霉头。
顾清音并不知道,陈元这做法乃是效法古人经验,古时某个朝代,一些军队中的人员,皆是出自这些闲散人员,朝廷为图省事,就让这些有了军爷身份,将地方的不安因素,变成维护一方治安的中坚力量。
也因如此。
陈元记忆中那个朝代,流传一句话,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因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是闲散无业的混混之流,好男儿才不会从事这方面的职业。
陈元这时继续往下解释,想让百姓路不拾遗就更加简单了,各地方只要设立专门的失物招领处,然后设立奖励机制,就可以让百姓潜移默化的贯彻执行。
顾清音想了想,问陈元道:“小弟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可是这笔费用要从何而出?”
陈元这时表示,前不久才破获江州银案,自然可以先动用这笔银子,毕竟这笔钱被追回来了,等于是白得的,若是没破获此案的话,这笔钱只会流入齐山河的私人腰包,为何不能拿过来用。
“至于以后,当然可以考虑让各地的门阀世家,他们出一些血,眼下先便宜他们再说。”
顾清音听一释然,她对前面两件事情再无疑问,开始问陈元第三件事要如何解决,并且在三个月内就得以实现。
陈元这时表示,第三件事情最好解决,只要朝廷一道政令即可,就说明年的科举不再考那些不切实际的诗文,一切以实用为主,并且下令各州府县郡,往后上奏的公文,也要言之有物,若哪一级官员的上奏的公文废话连篇,就算是正当请求,也会因为公文没有言及实际,不予批准。
“如此双管其下,不怕那些秀才举人,还有各地方官员,还搞那些言之无物的一套。”
顾清音听完这些,当即打消顾虑。
“怪不得你在大殿上如此自信,原来你早有计划。”
陈元没有否认。
“我也只是因地制宜,若非卢大人乱入一通,我还不会想着对尚星河进行打击。虽然这些政策早晚都要推广,但是我还未打算提前进行。”
在陈元看来,他提出的这些事情固然要做,但是比起后面要进行土地改革,这些都是小事,完全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方式,于不经意间完成,而不必如现在一样,由朝廷发布政令强制执行,但是陈元为了反击,也只能将这些本该放在后面的小事,先提前进行。
随着陈元的讲述,顾清音这才知道其兄长在位时,所谓的改革方案其实是失败了,不但彻底失败,反而便宜了那些门阀世家。
“为何我在长生观期间,不曾听闻这些事情?”
顾清音不是没出过宫,这也是她对些最为不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