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出嫁当夜,疯批首辅强取豪夺 第171章 面圣

();

主仆多年,早已默契于心。

随即,他推开书房门,大步向外走去。

玄色衣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背影挺拔如松,不见丝毫慌乱。

太和殿内,琉璃瓦下,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鎏金蟠龙柱旁,铜鹤香炉中袅袅升起的龙涎香,也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

皇帝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龙袍,面色阴沉如水,眼底翻涌着难以掩饰的怒火,与一丝难以置信的失望。

他手中捏着一封已经展开的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康亲王立于下首,眉头微蹙,一手轻捻着保养得极好的短须。

然而,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微微下垂的眼睑下,目光闪烁,嘴角那一丝极难察觉的弧度,泄露了他内心深处的得意。

他之前察觉到有人在查探南疆之事,如今才知道竟是沈景玄!

沈景玄从容步入大殿,无视两旁投射来的各种复杂目光,稳步上前,撩袍跪拜,声音清朗平稳。

“臣沈景玄,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卿,。”皇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他将手中的密信递给身旁侍立的大太监冯保。

“有人递了这东西到朕跟前,你且看看,作何解释。”

冯保躬身将信接过,快步下阶,呈到沈景玄面前。

沈景玄双手接过,快速浏览。

信中所写,正是沈云州偷听到的关于他暗中调查废太子旧案、以及他疑似为废太子萧景渊遗孤的身份猜测。

内容虽因沈云州听得不全而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几个关键点,却抓得极准。

并且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加以渲染,直指他图谋不轨,欲为废太子翻案,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快速看完,沈景玄面色不变,将密信恭敬地放回冯保手中的托盘,然后再次叩首,声音清晰而坚定。

“陛下,此信内容荒诞不经,漏洞百出,实乃恶毒构陷!臣沈景玄,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共鉴!废太子一案,乃先帝晚年钦定,铁案如山,臣身为臣子,恪守本分,岂会妄加非议,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至于臣之身世……”

他抬起头,目光坦荡地迎上皇帝审视的眼神。

“臣母乃沈老夫人,臣自出生起便长于侯府,此事满朝文武、京城勋贵尽人皆知。此等无稽之谈,不仅辱及臣之先母,更是对陛下识人之明的亵渎!臣恳请陛下,彻查此诬告之源,严惩构陷之徒,以正朝纲,以安忠臣之心!”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直接将问题提升到了君主权威和朝廷法度的高度。

康亲王此时方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沉重和惋惜。

“陛下,臣弟初闻此信,亦是震惊不已,难以置信。武安侯年少有为,素来忠勇,为陛下分忧,为国效力,皆有目共睹。为何突然有此流言蜚语,污其清名?着实令人痛心!”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只是……这信中言之凿凿,有鼻子有眼,若陛下全然不理,恐难堵天下悠悠众口,亦有损朝廷威严与法度。依臣弟愚见,不若……暂且请侯爷移步,至大理寺暂居些时日,配合有司调查。若最终查明确系诬告,正好可还武安侯一个清白,亦可借此机会,揪出幕后黑手,严惩不贷,以正视听!如此,既全了朝廷法度,也保全了武安侯的清誉。”

他这番话,听起来句句在理,公允持重,全然是一副为国为民、维护法纪的模样。

丞相此时微微抬眼,声音平和舒缓,带着历经沧桑的沉稳。

“康亲王殿下所思所虑,老臣以为,确在情理之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武安侯既自问心无愧,配合朝廷调查,以证清白,亦是无妨。只是……”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康亲王和皇帝。

“调查须得严谨公正,不可偏听偏信,亦不可小题大做,扰了侯府安宁,寒了前线将士与忠臣良将之心。”

他既同意了康亲王调查的提议,又暗中点了皇帝一下,要掌握分寸,避免被人借题发挥。

同时也隐隐点出沈景玄在军中的影响力,可谓老辣。

大理寺卿也连忙出列附和:“臣附议丞相与王爷所言。此事关乎重大,当由臣之大理寺会同刑部、都察院,三法司谨慎会审,公正核查,务必做到水落石出,不枉不纵,以彰陛下圣明!”

皇帝的目光在殿下几人脸上缓缓扫过。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跪在地上,背脊挺直,面色平静无波的沈景玄身上。

他确实欣赏沈景玄的才干和能力,近年来也多加重用。

但这封密信所言实在太过骇人听闻,直接触及了皇权最敏感、最忌讳的废太子之案。

由不得他不疑,不忌!

“沈卿。”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众爱卿所言,你都听到了。你……以为如何?”

沈景玄心中冷笑,好一个“暂居配合调查”!

话说得漂亮,一旦他身陷囹圄,与外界隔绝,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外面的事情如何发展,证据是否会被伪造,人证是否会“被消失”,都将由不得他掌控。

但他深知,此刻若表现出丝毫的抗拒或慌乱,反而会坐实心虚,落人口实,给对手以更大的把柄。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屈辱,却又表现出绝对的服从。

“臣,遵旨。陛下圣明,臣相信朝廷法度,亦相信陛下定会明察秋毫!臣愿配合三法司调查,以证清白。亦恳请陛下,在查清此事之前,莫要听信一面之词,使忠良蒙冤,令亲者痛,仇者快,让真正的奸佞之徒得意猖狂!”

他再次重重地强调了“奸佞”二字,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一旁的康亲王。

康亲王面色如常,甚至对沈景玄的目光报以一丝无奈的叹息,演技可谓炉火纯青。

皇帝沉吟片刻,看着殿下跪着的青年臣子,最终还是对皇权稳固的担忧和对“废太子”一词的天然警惕占据了上风。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