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夭嫡子,全大清跪求我登基 第143章 难哄

();

康熙那句轻飘飘的“还是算了吧”,像一盆冷水,兜头浇在了承祜燃得正旺的心火上。

前一刻他还沉浸在自己完美回答里感动得一塌糊涂,下一秒就被现实无情地打回了原形。

承祜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然后,那双总是亮晶晶的、仿佛盛着整条银河的眸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黯淡了下去。

这个问号,不是说出口的,而是从他整个小小的身体里散发出来的,充满了被辜负的委屈和不解。

康熙也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只是单纯联想到了儿子那堪称鬼画符的画技,怕他费心费力画出来,自己还得绞尽脑汁地夸,场面会很尴尬。

这纯粹是出于一种哭笑不得的慈父心态,却忘了,在承祜听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拒绝。

“承祜……”康熙试图补救,语气放缓了些。

但承祜已经不给他机会了。

小家伙默默地捡起地上的木梳和泥人盒子,重新抱进怀里,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迈开小短腿就往龙舟的方向走。

那小小的背影,站得笔直,却透着一股“你不爱我了,我很难过,但我就是不说”的倔强。

康熙看着,心里顿时又好气又好笑,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悔。

得,这下把小祖宗给得罪了。

“你这孩子……”康熙快走几步跟上,伸手想去牵他。

承祜却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了一小步,完美地避开了。

康熙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跟在后面的梁九功把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自己当场变成一块路边的石头。

帝心难测,太子爷的心……也同样难测啊!

就这样,一股诡异的低气压从德州码头一直蔓延到了龙舟之上。

接下来的几天航程,成了康熙的哄太子大型连续剧。

起初,康熙还端着帝王的架子,只是旁敲侧击。

“承祜,看,运河两岸的景致不错。”

承祜捧着一本书,头也不抬,淡淡地“嗯”了一声。

“御膳房新做了牛乳菱粉香糕,你尝尝?”

承祜翻了一页书,声音平静无波:“儿臣不饿。”

康熙碰了两次软钉子,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堂堂大清天子,富有四海,难道还哄不好一个十岁的娃娃?

于是,他开始放下身段。

他亲自给承祜剥产自南边的荔枝,那白嫩的果肉晶莹剔透,汁水丰盈。

承祜接过来,规规矩矩地行礼谢恩:“谢皇阿玛赏。”

然后小口小口地吃完,擦干净手,继续看书,全程没有多余的表情。

康熙又命人取来一套巧夺天工的九连环,试图用新奇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

承祜只看了一眼,便控制着在半个时辰内解开了,然后将九连环原封不动地放回桌上,轻声道:“皇阿玛,此物颇为精巧,儿臣玩过了。”

言下之意可以拿走了,不要打扰我看书。

康熙彻底没辙了。

这孩子,生气都生得这么有礼有节,不哭不闹,就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疏离感,将他隔绝在外。

这种软刀子,磨得康熙心里又急又无奈。

可偏偏对着那张漂亮的脸蛋,康熙生不起一点气,反而琢磨了些趣味出来。

自己只是随口一句话,承祜就这么大反应,说明他心里还是有他这个阿玛的。

但是……康熙又开始尴尬起来。

他这儿子,娇气得像小姑娘似的,到底该怎么哄?

直到龙舟缓缓驶入江宁府地界,远远望见秦淮河两岸的繁华盛景时,这尴尬的局面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哇……”

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叹,从一直沉默的承祜口中溢出。

康熙立刻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只见河道两岸,画舫凌波,灯影如龙。

岸上酒楼茶肆林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悬挂的各色灯笼将整个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夹杂着市井的喧闹与文人的吟哦,汇成一股鲜活而热烈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

这与京城的庄重威严、北地的辽阔苍凉截然不同,是一种浸润在骨子里的富庶与风流。

承祜趴在船舷边,那双因几天来的郁闷而显得有些沉静的眸子,此刻终于重新被点亮。

他那张本就精致得如同上好白瓷雕琢而成的小脸,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仿佛笼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长长的睫毛忽闪着,倒映着水面倒影里的璀璨星河。

那副痴痴的、全然被眼前景象所吸引的模样,美得像一幅会动的画,让周围的侍卫和宫人都看得有些失神。

康熙看着儿子终于恢复了神采的侧脸,心中那块悬了几天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立刻走上前凑到承祜旁边,声音温和:“喜欢这里?”

承祜的注意力全在外面,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喃喃道:“这里……和书里写的一样……不,比书里写的还要热闹。”

这是他几天来,第一次对康熙说出超过五个字的、完整的带有情绪的话。

康熙心中一动,顺势道:“那明日朕带你下去走走。”

承祜猛地回头,眼中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惊喜:“真的?”

“君无戏言。”康熙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终于露出了这几天来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