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早夭嫡子,全大清跪求我登基 第84章 承祜喜欢看皇阿玛笑

();

康熙伸出手,轻轻**着承祜的头顶,掌心传来柔软的发丝触感,让他那颗紧绷的心,彻底松弛了下来。

“是啊……”康熙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释然,“皇阿玛是在担心,这把剑太利,会伤了自己。”

他竟然对着自己的儿子,承认了自己内心的脆弱。

得到肯定的承祜,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能融化世间一切冰雪。

“皇阿玛不怕!”他挺起小胸膛,用一种无比笃定的语气说道,“承祜还知道,书上后面还有一句话!”

“哦?”康熙被勾起了兴趣,“是什么话?”

承祜踮起脚尖,凑到康熙耳边,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道:“剑之利,在于刃;鞘之固,在于心。皇阿玛的心,就是天底下最坚固的剑鞘呀。”

“皇阿玛是天子,是真龙,全天下的子民,都是您的力量。大胡子爷爷他再厉害,也只是一把剑。剑,怎么能斗得过握着它的手呢?只要皇阿玛的手够稳,心够定,那这把剑,就永远只能指向您想让它指向的地方。”

康熙瞬间醍醐灌顶。

是啊!他怎么忘了!

他不再是那个处处受制于鳌拜的少年天子了,他是大清的皇帝,是手握天下权柄的君主!

鳌拜是他亲手启用的,是他赐予了鳌拜重掌兵权的荣耀。

这份权力,他能给,自然也能收回!

他忌惮的从来不是鳌拜这个人,而是自己心中那个曾经弱小的、对鳌拜充满恐惧的阴影。

康熙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而畅快,充满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他一把将承祜抱了起来,高高举过头顶。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朕的承祜,真乃上天赐给朕的福星!”

承祜被举得高高的,视野豁然开朗,他看着康熙脸上那扫尽阴霾、重现帝王自信的笑容,知道自己赌对了。

他咯咯地笑着,小手搂住康熙的脖子,撒娇似的蹭了蹭。

“皇阿玛,既然您不担心了,就快去用膳吧。梁谙达都说您熬了一宿了,您要是累坏了,谁来当那个最坚固的剑鞘呀?”

“好!听我们太子殿下的!”康熙将承祜稳稳地抱在怀里,大步走向偏殿,“传膳!今日,朕要和太子一起用膳!”

紫檀木嵌螺钿的膳桌上,菜肴精致而丰盛。

水晶肘子晶莹剔透,鹿筋扒鲍鱼软糯鲜香,八宝鸭内馅饱满,还有一盅热气腾腾的乌鸡参汤,散发着浓郁的药膳香气。

然而,此刻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这满桌的珍馐,而是同桌用膳的父子二人。

康熙眉宇间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发自肺腑的松弛。

他亲自执起银箸,夹了一块去了骨的嫩滑鱼腹肉,细心地剔掉最后一根可能存在的细刺,才放入承祜碗中。

“承祜,多吃些。你正在长身子,瞧你这小胳膊细的。”康熙的声音温和得能滴出水来,与方才在正殿中那份帝王的威严判若两人。

承祜乖巧地应了一声,用小银勺舀起鱼肉送入口中。鲜美的滋味在味蕾上绽放,但他更在意的,是康熙此刻的态度。

【叮!“共情话术”技能熟练度 50。检测到宿主成功安抚帝王心绪,核心任务“辅佐宿主登顶帝位”进度微量提升。奖励:魅力值 500。】

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一闪而过。

承祜心中微动,抬起头,看向康熙。

他如今的这副皮囊,继承了赫舍里皇后与康熙的优良基因,本就生得粉雕玉琢。此刻,在系统魅力值的加持下,更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神采。

康熙正对上儿子看过来的目光,心中一暖,那点残存的烦闷也彻底烟消云散。他甚至觉得,有承祜在身边,连这御膳都比往日可口了三分。

“皇阿玛,”承祜咽下口中的食物,声音软糯地开口,“您今日笑了好几次,比前些天加起来都多。承祜喜欢看您笑。”

康熙闻言,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他伸出手,用指腹轻轻擦去承祜腮边沾上的一点油渍,动作自然而亲昵。

“有承祜在,皇阿玛自然高兴。”

父子间的温情在殿内静静流淌,一旁的梁九功看得眼眶都有些发热。

他伺候皇上多年,何曾见过皇上如此放松、如此充满父爱的一面?这位太子殿下,果真是上天赐给大清的福星!

然而,这宫中的宁静,注定要被前线的烽火所打破。

一连数日,自湖广前线发来的捷报如雪片般飞入紫禁城。

“报——!八百里加急!岳州大捷!”

“报——!鳌拜大人亲率巴图鲁营,于阵前斩杀吴军大将吴国贵,敌军溃不成军!”

“报——!我军连克华容、石首,兵锋直指长沙!”

每一封捷报,都像一针强心剂,让因三藩之乱而惶惶不安的京城恢复了些许元气。

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官员们意气风发,纷纷上奏盛赞鳌拜乃国之柱石,是无可替代的定海神针。

鳌拜,这个名字,再一次以一种雷霆万钧之势,震慑着整个大清。

他仿佛一头被放出牢笼的猛虎,在南方的战场上肆意咆哮。

治军严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手持巨刃冲锋陷阵的姿态,令麾下的八旗勇士热血沸腾,也令对面的吴军闻风丧胆。

捷报中描写的画面感极强:鳌拜须发贲张,如怒目金刚,一刀将敌将连人带马劈成两半,血溅征袍,而他只是抹去脸上的血污,继续怒吼着冲杀。这种原始而狂暴的力量,正是八旗入关以来渐渐消磨的悍勇之气。

康熙坐在龙椅上,听着军机大臣们慷慨激昂地念着奏报,面色平静,眼神却深邃如海。

他当然高兴,鳌拜的胜利,就是大清的胜利。这证明他启用鳌拜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当下最快、最有效平定战局的手段。

但同时,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在他心底滋生。

“鳌拜太能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