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程雪和胖嫂嘀嘀咕咕的时候,温莞和技术员同志来到**外,一起看着地头。
白明川是陈教授介绍来的学生,戴着副眼镜,模样斯文,是本地农科院的技术员。
自从菜地那边成功种植蔬菜后,温莞又将目光投向了**边缘那片广阔的土地。
她翻阅了资料,仔细研究了土质特性,再加上咨询了陈教授,最终确认这一带多是砂质土壤。
极其适合种植葡萄。
“白技术员,你看这土砂性重,砾石多。”
“是的,温同志,这附近大多都是这种土质,看着贫瘠,但这种土排水特别好,种别的不行,种葡萄倒是得天独厚!”
他是本地人,对自己家乡这片土地既有感情也有研究。
过去不是没动过心思,只是缺个契机,更缺能牵头落实的人。
来之前,老师陈教授在电话里千叮万嘱,说这位温莞同志不简单,让他一定好好配合。
起初他还有些将信将疑,但这几天跟着温莞实地跑下来,他心里的那点疑虑早没了,只剩下遇到知音的兴奋。
“温同志,老师之前总夸您在赣县做得好,我那时还觉得夸张。可这几天跟着您一看,是我眼界窄了!”
温莞被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
“我也就是现学现卖。最近翻了不少书,发现咱们这儿的气候土质,确实最适合这个。”
温莞指着不远处一块向阳的坡地。
“白技术员,你看那块地怎么样?我瞧着位置挺好,既背风,日照也充足。要不,咱们就从这儿开始试试?”
白明川顺着她指的方向仔细端详,连连点头:“您这眼光真准!那块地确实合适。”
“那咱们就这么定下?”温莞征询他的意见。
“好!”白明川握紧拳头,语气里是按捺不住的干劲。
眼前这片选定的土地,面积不算太大,但作为试种已经足够。
温莞心里清楚,在这个刚建设不久的**,一下子搞太大动静反而不妥,先小范围试种是最稳妥的选择。
“限制器最要紧的是选对品种,得挑那些适合咱这土和气候的。白技术员,这一块你比较懂。”
“包在我身上!”白明川拍着胸脯,“农科院里那边我去说道,争取技术支持。就是……前期费用,怕是很难申请下来。”
提到用钱的事,温莞心里早有打算。
“技术上的事,你多费心。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白明川听到温莞负责资金,心里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有点过意不去。
“温同志,这让你一个女同志去张罗钱,我这心里头……”
温莞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都是为了把事情做成,分那么清干什么。你尽快把大概预算理出来给我,我心里好有个数。”
“哎,好!我回去就弄,最晚明后天给你!”白明川连忙应下。
两人分开后,温莞盘算着钱这一块。
她的空间里还堆放着不少家当,只不过如何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用,还需要费一些心思。
*
晚上,谢骁回来时,温莞还在书桌前写写画画。
谢骁走近了些,看到她旁边的农业书籍。
“还在琢磨种葡萄的事?”
“嗯,今天和白技术员又去地里看了,基本能确定了。咱们这边,确实适合葡萄种植。”
她语气里带着兴奋,把白天和白明川讨论的结果细细地说了一遍。
谢骁虽然不懂农业,但看她说得头头是道,就知道她是真的下了苦功夫去研究的。
“所以,你有什么具体打算?”谢骁拉过凳子坐在她旁边。
“我想以**家属的名义,申请开辟那片地作为‘军属示范田’。要是种成了,能给家属们找条增收的路子;就算不成,损失也有限,影响也不大。”
温莞说着,把桌上写的计划书推到他面前。
“这事儿,得有上面的支持才行。我想明天去找领导汇报一下,你看……”
谢骁调来时间不长,但很清楚当前**任务之一就是稳定人心。
虽然农业种植不是主业,但温莞这个思路对,符合上面的精神。
“想法很好,理由也充分。明天上午我正好要去司令部,你准备一下,我带你一起去见司令员。”
他这么爽快,倒让温莞愣了一下:“你……不怕我搞砸了,连累你挨批评?”
谢骁嘴角微扬,他媳妇做事,向来有章法。
“我媳妇想做的事,什么时候搞砸过?在赣县,那么难的局面你都打开了。再说,就算真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谢骁还担得起。”
这份信任,让温莞心里暖暖的。
“不过,见司令员,到时候别紧张,重点是讲清楚示范田的可行性。赵司令员那人,务实,不喜欢听空话。”
“我明白,今晚我再把细节捋一遍。”
“对了。”谢骁像是想起什么,“刚开始恐怕批不下来多少资金。要是需要,我这儿还有些……”
温莞摇摇头,“暂时不用,前期投入不大,你之前给的津贴,加上我在赣县合作社的分红,够应付了。”
她没提空间里的东西,那些是底牌,不能轻易告诉他。
反正谢骁也不清楚她具体有多少钱,先把事情推动起来,才是最稳妥的。
“好,那明天就看你的了。”
有了谢骁的支持,温莞心里踏实了大半。
第二天上午,温莞跟着谢骁走进了**司令部。
赵司令员面容黝黑,身板笔直,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
听完谢骁简短的介绍,他目光落在温莞身上,带着审视,也有一丝好奇。
他在许师长那里听说过谢骁的媳妇,是个不简单的。
只是没想到,这随军才多久,她就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连农科院的技术员都给调动了。
看着漂亮年轻的一个小媳妇,能耐倒是不小。
“温莞同志,听说你想种葡萄?”
“是的,司令员。”
温莞不卑不亢,将准备好的方案双手递过去,然后将种植葡萄的天然优势、示范田的试点性质、以及劳动的安排一一阐述。
赵司令低头翻看那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计划列得很细。
不仅讲了优势,也坦诚提到了可能病虫害等风险以及初步的应对想法。
赵司令员看着着,忽然提出关键问题:
“温莞同志,我看你这计划上写,第一批葡萄种下去,要结果至少要等到第二年。这头一年只见投入,不见收成,时间一长,军嫂们积极性被打消了,你怎么办?”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点出了搞集体生产最常见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