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赎回的病娇反派登基了 第二百五十二章:陛下失态

();

有御医前去诊治患病的流民,如此才能彰显出陛下的仁爱之心。

其实自古以来,疫病哪是这般容易治好的。

基本上所有患病之人,最终的下场都是一个死。

唯一的区别就是怎么死。

不是病死,就是活生生的饿死。

可就算是如此,也不能够一上来,就直接的将所有患病的流民,全部都屠杀殆尽。

一旦这般做,陛下将会失了民心。

应当先当这些流民,全部都圈禁起来,在御医的诊治之下,若是实在无法控制住疫病的蔓延,而后再去做其他的打算也不迟。

如若直接下令,将所有的流民全部都屠杀,也并不会像想象之中,那般简单就容易成事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坦然的赴死。

就算是身患疫病的流民也是一样。

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流民必当会奋起反抗,而后将会四处流窜逃亡。

进而会影响其他各处的城池。

如此一来,患病的城池会愈发增多。

这对江山社稷,可谓是大大的不利。

而若一旦采用了怀柔政策,这其中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不同。

至少流民们也能够更为接受现实。

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个好名声。

流民迁徙逃窜之事,早在几月之前就已经出现。

可直到近些时日,才发生了流民患有疫病。

而那些流民,现如今已经到达漠北之地。

朝中大臣在得知此等消息,心下越发的惶恐。

只因漠北之地本就是边陲,虽说有慕北的大军驻守,但也并非是万无一失。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这疫病一旦传到军营重地,届时整个军营都将会陷入到无尽的麻烦之中,甚至于会让军中不攻自破。

前几年,新帝上位大肆排除异己,将朝廷上闹得乌烟瘴气。

但是好没有动摇国之根本。

在漠北之地,一直有慕家军驻守,才会让敌军大肆进犯。

可现如今,漠北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碧霞缺直接下达命令,将所有患病之人全部秘密处死。

甚至于,同病患接触过的流民,以及城中百姓也同样一网打尽。

一个不剩。

如此狠辣的手段,就连坚定不移的保皇派也是心有戚戚。

生怕哪一天这把火就烧到了自己头上。

从而落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而对陛下本就心怀不满的重臣,感觉他的此番行为太过于心狠手辣。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陛下如此狠辣绝情的手段,让他们莫名生出了一股唇亡齿寒之感。

如若有一天他们也遭遇到同样的情况,陛下是不是也会毫不犹豫将他们格杀勿论?

一旦这样的念头,在脑海之中浮现,就如同野草般疯狂滋生,怎么也挥之不去。

所有的朝臣,都希望坐在龙椅之上的人是明君,勤政爱民之人。

而不是滥杀无辜,暴虐成性的天子。

流民之中出现疫病,本就让朝中众人人心惶惶。

甚至有些流言蜚语,悄无声息的蔓延开来。

因为之所以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疫病,完全是上天降下来的责罚,只因陛下本就是一个荒虐无道,毫无半点仁爱之心的人。

当然,这些言论也就只是极少数个别人的想法。

在天子脚下的京城,就算有人是这种想法,但也不可能直白的说出来,生怕一个不好,到时候人头落地。

而陛下在下达了格杀勿论的命令时,朝中的御史大夫天天在朝堂之上谏言。

大肆批判陛下的所作所为,认为他这般做只会失去民心。

而且,他的朝臣每当听到御史大夫的谏言时,都忍不住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生怕他们被陛下在大殿之上砍了。

就在御史大夫谏言之时,从淳口县送来的书信,总算是送到了宫中。

陛下在听到太监的汇报时,当即表示道,“别在这傻愣着了,赶紧让人将书信呈上来,给朕瞧瞧到底是何等情况?”

在身边伺候的太监听闻此话,赶紧急急忙忙的从满头汗水的士兵手中取过密信。

再检查了一下密信的完好之后,确认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后,这才将密信呈送到陛下面前。

陛下拆开信封,一目十行看完里面的内容。

满脸的恍惚之色。

眉头更是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完全不敢相信这密信之中的内容。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鄢劲松在信中所说属实吗?

这极具传染性的疫病,居然还有治好的一天?

这简直就是如同天方夜谭一般。

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若不是非常清楚鄢劲松是自己的心腹,并且还是他亲自派遣过去的,否则真的以为鄢劲松叛变了。

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如此荒唐之言?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淳口县上上下下,包括郡守在内,一起联合起来,诓骗于他。

如若真的这般,这事情可就严重了。

淳口县本就位于漠北之地的边关之处,如若有人传递假的信息,这后面会酿成什么样的后果,那完全就是不堪设想。

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陛下脑海之中闪过了各种不可思议的念头。

若不是在朝堂之上,他估计早就绷不住了,直接将手中的书信摔到地上。

可朝中大臣皆在于此,他多少还保留了几分理智。

陛下深吸了好几口气,勉强压制住心中那蓬勃而出的怒火。

可是紧盯着密信的双眼,仿佛像是要喷出火来一般。

距离他最近的太监,能够清楚地察觉到,他此时身上燃烧的浓浓怒火。

太监微不可查的朝着后面退了一小步,并且还双手紧抱着自己,仿佛如此这般的动作,能够给自己汲取更多的力量,可他那微微发抖的身躯,却暴露了他此时心中的恐惧。

幸好陛下此时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在书信之上,并没有注意到太监这般小心翼翼的举动。

若是知晓,估计就所有的怒火,全部都会朝着他一个人发泄而去。

可站在大殿之上的大臣,却将陛下所有的动作,全部都尽收于眼底,心下也越发的忐忑不安。

忍不住在心中猜测,难道这密折中记载了什么糟糕的消息?

要不然,陛下何至于如此失态?

一时间,朝堂上安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