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赎回的病娇反派登基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办事不力

();

忙着批阅公文的慕北,根本就没有听到周旭内心疯狂的呼唤。

琦玉见周旭眼神躲闪,心中已经大致知晓了答案。

微微的眯了眯眼,眼底带着明显的冷厉之色。

“怎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只是让你点头或摇头就可,难道连这般简单的动作都做不了了?

如此想来,那你脖子上的那东西不要也罢!”

周旭听闻此言,猛地抬起头来,眼睛瞪得如铜铃般大小。

怎么也没有想明白,这看起来娇滴滴的郡主,怎会说出如此凶残的话语?

琦玉自然是瞧见了他的眼神,也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

可这声音里,仿佛就像是有无数索命的恶鬼一般朝他涌来。

周旭再也不敢有任何的迟疑,赶忙点了点头。

生怕晚了一点点,惹恼了眼前的郡主,从而让自己的小命不保。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死道友,不死贫道。

若是小命没了,那才真的是什么都没了。

而且他也没有主动的透露任何消息,将军之前所交代的字字句句,他全部都牢记于心,并未透露半分。

周旭在心中如此安慰着自己,那种负罪感总算是稍稍的退去了几分。

琦玉也不想再次继续浪费时间,索性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凌黎去哪里了?”

周旭还真不知道这事儿。

既然是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没必要去弄虚作假。

“回禀郡主的话,属下并不知晓,凌黎去了哪里。”

周旭说话时表情真挚,眼神坚定。

完全没有办法说谎的痕迹。

琦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撂下了一句,“你最好祈祷没有任何骗我的地方,若不然……”

剩下的话便没说了,但其中威胁的意味十足。

随后,琦玉转身离去。

周旭看着他渐渐消失的背影,直到彻底消失不见时,这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心有余悸地拍了拍心口处。

“郡主真的是太吓人了!”

周旭在遭受郡主盘问时,鄢劲松则是在写折子。

折子里记载的内容则是,淳口县城外所有患病的流民,均已痊愈。

疫病也得到了控制,并且没有任何蔓延的趋势。

而其他使用了相应预防措施的城池,情况也均得到了遏制。

希望陛下能够看在天下苍生的份儿上,改变决策。

接下来的时间,鄢劲松则在军营中暂且住了下来。

等待着陛下的回话。

还有一方面,则是要暗中秘密调查,从军营逃离制崇山峻岭之中的人,是不是许江屿?

按理来说,那日在军营中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慕北定然会知晓,王蒙所做之事。

若是按照往常的情况,慕北定然会派人前来询问一番,了解其中的细节和情况。

可一直到现在为止,慕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动静。

就好似那天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集体失忆了一般。

王蒙带着人在山中搜寻了好几日,结果则是一无所获。

这让他不得不生出几分挫败。

而最为糟糕的是,王忠和王勇二人一直到现在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回来,就好像他们两个人凭空消失了一般。

这一日,王蒙再次一无所获的回到营帐之中。

鄢劲松看着他满脸丧气的模样,就已经知晓今日的情况是什么了。

如果说心里面不埋怨,不烦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王蒙之前是如何给他打包票,表示万无一失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可现在倒好,任何的线索都没有。

反而还折损了两个人。

在接连几日没有消息以后,鄢劲松情绪也越发的烦躁,冷冷的看向王蒙。

说话时,声音不含任何的温度。

“怎么,今天又是无功而返的一日吗?”

王蒙羞愧的低下了头,“大人,还请您再给属下几天的时间……”

可话还没说完,就察觉到耳边一道劲风袭来。

王蒙猛地抬起头,下意识就听到瓷器在地面四分五裂的声音。

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哆嗦。

虽说鄢劲松手中的茶杯,并没有直直地砸向他,而是扔到了他身侧的地面上。

可就算是如此,他心头也是越发的不安和恐惧。

今天这茶杯是扔到了脚边,而下一次若还是如此的办事不利,那这茶杯定当是直直的砸到脑袋。

王蒙艰难的咽了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他一眼。

在看到鄢劲松阴沉的脸色,王蒙心中无奈又崩溃。

他真的是尽力了!

这几天的时间,带着手底下的人,将附近的好几座山都翻来覆去的搜寻了好几遍,可是却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的地方。

而王忠和王勇两个人,更像是凭空蒸发了一般,在山上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就好像有什么人,将他们两人的痕迹,凭空抹掉了。

鄢劲松神色阴沉的看向王蒙,直到将他盯得浑身颤抖时,这才大发慈悲地开口道。

“最后再给你三天的时间,若没查到他的下落,至少也得怕王忠和王勇二人找到,否则你也不必回来了。”

毕竟无用之人,留着也是个累赘和麻烦。

还不如自行了断。

如此也能让他少些郁闷之气。

这是直接下了最后的通牒。

根本没有给王蒙任何选择的余地。

王蒙则心中暗暗叫苦,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点头应下。

只因他也清楚,鄢劲松的耐心已经到达了极限。

能够再给他三天的时间,都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鄢劲松派人快马加鞭送至京城的折子,是在五日之后送到了京城。

送信之人在来到京城后,第一时间就进了宫。

到达皇宫之际,早朝还未散去。

在大殿之上,朝臣们正在因为灾民的存留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各个朝廷大员因疫病和流民之事,可谓是头疼至极。

有朝臣上书表示,陛下在对待流民只是应当采取怀柔政策,不应下令格杀。

将流民格杀殆尽,一旦消息走漏,陛下将会落的残暴嗜杀的名头。

这对陛下的名声,可谓是大大不利。

应当先将这些患病的流民,先圈禁起来,在派遣御医以及城池中的大夫前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