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776章 李司徒的请帖

洛州都督府正堂里,

炉子里竹炭燃的正红,年近七十的洛州都督蒋国公屈突通踞坐胡床,满脸络腮虬髯早已花白。

他身子坐的挺直,身上看不出半分塞外奚族的样子。

“想不到司徒仅用五天便到了洛阳,一路辛苦了。”

屈突老头招待李逸的茶叶,只是一般的饼茶。

李逸掏出一张单子,上面正是他在南市采购的各种商品,还都附有价格。

“一路快马加鞭赶来,也没能从长安携带什么礼物过来,进了洛阳后,便在南市逛了逛,随便买了些,当作礼物。”

屈突通推辞,

李逸直接把单子放到他面前。

屈突通目光扫过,愣了一下。

不是他原本以为的什么礼物,居然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酒,丝绸瓷器布匹纸张笔墨等等,

哪有送这样礼物的。

他疑惑的拿起细看,

每样物品后面还有价格,但不止一个。

既有李逸今日购买的价格,以及此物在长安的价格,还有不久前的价格。

一样商品三个价格。

对比悬殊。

“今日初到洛阳,在南市买了蒸饼,都是十字裂口的,酒酵发面,口感不错,就是价格贵了点,二十钱一个。

我带着四个随从,五个人吃了五十个,花了一千个开元通宝!”

“朝廷明令禁私酿,可我在南市逛了一圈,家家酒楼酒坊,都还在酿酒、卖酒,

而且还都借着禁私酿的诏令,抬高酒价,朝廷的诏令,倒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那些粮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涨的最凶。不仅涨价,还故意囤积居奇,减少出售,刻意制造抢购···”

“蒋国公,这些你不会不知道吧?”

都说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俩以刚正不阿闻名,即使亲属犯法,也绝不包庇。

开皇年间,奉旨巡视陇右马政,查出隐马两万多匹。当时一千五百多名官吏涉案,

许多人脑袋都要不保,为此无数人给屈突通送礼行贿,可他却全都拒绝,仍是捅到御前。

杨坚气的要把这一千五百余名官吏全都斩杀,但屈突通却又拼死为他们求情。

这个老头,在李渊起兵南下之时,率兵抵抗最激烈,可后来大唐建立,却先任后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还成为李世民心腹大将,一直替他坐镇洛阳大本营。

这位奚族老头,尽忠于隋而立功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能文允武,非常了得。

历经两朝四帝,都对他信任非常。

可现在,李逸这张清单,

却让年近七十的屈突通脸都涨红了。

洛阳物价飞涨,都涨上天了,他这个都督居然并不知详情。

知道最近物价上涨,可也没想到涨成这样。

米价涨了十倍余。

其余基础民生商品,几乎都是涨了数倍,有的甚至涨了十几倍。

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绢布药品,样样都是暴涨。

屈突通不由的羞愧。

“李相,是下官失职了。”

他没有过多辩解说这些天他都在为准备迎驾忙碌,而一时疏忽。

事实上,这样的疏忽,他自己也不能原谅。

这是都督府属吏的失职,也同样是他的失职。

“蒋国公,

有人想混水摸鱼,趁机发**,这种奸商必须严惩。”

“下官明白。”屈突通当然知道这样的危害。

炉火噼啪燃烧着,

锅里的茶随着沸腾的水在翻滚,屈突通忘记了分茶。

茶香四溢。

“蒋国公打算怎么处置?”

屈突通红着脸膛,“三贾均市,把各类商品按品质分为粗次粗三等,由市署召集各商品行会,每旬评估定价一次,一些特殊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可再细分为三等九价。

价格订立后,

各行商人售卖,均需按此遵守。

敢有虚报价格者,严惩,计所贵**,坐赃论!”

屈突通认真了。

物价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稳定,必须严格管理。

汉代就有月平制度,大唐也有三贾均市制。

大唐的市场,一般都是集中起来,建于州县城的坊中,相同行业还集中经营,便于管理。

这些坊市,由市署管理,

不仅维持秩序,也负有定价之职责。

对于市场上各类商品,召集各行相关的商人,拟定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市场上的商人都须遵守。

每旬一定价。

允许商人在此基础上,有小幅度的涨跌,但不能相差太大。

同时,官府若是处置偷、盗等案件时,赃物计价,也是按这个官方市署三贾均市定的物价来计赃值的。

现在屈突通说要按三贾均市来处置洛阳三市物价乱涨的问题。

从程序上来说,确实没问题。

但李逸觉得眼下,仅靠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行的。

毕竟三贾均市之前又不是没有,可洛阳三市不还是涨疯了。

还有,

这些奸商囤积居奇,你定价,他限购,或不卖,那还是会扰乱市场,影响民生。

根据市场实际供需关系,及时的调整价格,很有必要。

但如今情况特殊,这还不够。

“蒋国公,

我想借你这都督府衙,设个宴,邀请洛阳三市总共二百二十行的行首,及各行有名的大商家来赴宴。”

洛阳三市,行业众多。

各类商家分的很细,

比如最大的南市,便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

洛阳三市加起来,总共有二百二十行,远超三十六行了。

不仅有米行肉行酒行,也还有布行绢行柴行炭行等,此外花果行、酱料行、金银行、珠宝行,药行、香料行等等众多。

光是丝织品类,就有绸缎绢绫罗纱锦绣等数十行。

粮食里也有米行麦行面行粟行高粱行麸行等等。

行会也分大行和小行,

不论大小行会,都有行首,这些人不是官不是吏,一般都是各行里的翘楚,同行推举。

行首会协助市署制订市价,协助官府管理本行商家。

行有行规,行会是官府和商人之间的桥梁。

洛阳三市二百二十行,数千家商铺,官府并不会直接管理这些商人,而是市署透过各行的行首来管理。

各行首,尤其是大行的行首,都是行业翘楚大商家,但在朝廷官府眼里,毕竟也还只是商籍**人,

一个区区七品的市署令,就把把这二百二十行的行会们拿捏的死死的。

更何况是洛州都督,

以及如今刚从长安来的司徒、同平章事李逸。

宰相要请一群商人吃饭,

屈突通都有些意外。

那些人也配?

让八品市署令通知他们,宣布三贾均市的决定,敲打敲打就足够了。

“司徒,下官一时疏忽,让这些奸商们钻了空子,我来收拾他们便好。”

“蒋国公,我这次为陛下打前站,后面可是还有十万人马要来,而且这次起码得打扰半年以上,

今后还得跟洛阳三市的这些商人多打交道的,

你就替我下帖邀请他们来,我借你这衙门,跟他们吃顿饭,好好聊一聊,

我相信,这些商人,也是分的清大是大非的。”

当朝司徒请客,

收到通知的洛阳三市二百二十行的会首们,还有一些大商贾们,都是受宠若惊。

惊讶于当朝相公邀请他们这些**人,虽然这些人在商籍,但背后也都还依靠着当朝权贵或是地方豪门,

可惊喜之后,又变成了担忧甚至是害怕。

最近洛阳物价,一日三涨。

这个时候李司徒宴请他们这群洛阳商人,

谁知道李司徒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这请帖顿时烫手,

但又不敢不去。

怎么办?

很急。

于是各自赶紧联系自己背后靠山,打听这次李逸宴请的目的。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是他们很快得到靠山的答复,李逸来的突然,但在洛阳城西三十里,驻着他带来的三百禁军。

听说李逸这次来洛阳,皇帝还授了个山东道观风俗使的衔,并授权三品以下可先斩后奏便宜之权。

听到这消息,

那些会首们,越发瑟瑟发抖了。

三品以下,都可先斩后奏。

那他们这些**商,

那还不是一句话就掉脑袋。

不管怎么害怕,也没有人敢再找理由推辞不去。

各自琢磨着要穿什么衣服,送什么礼。

商人卑**,不敢过于奢华,喧宾夺主。

礼物寒酸不行,可又不敢送太贵重的,着实让人费心劳神。

次日午后,

洛阳三市二百二十行的会首,以及一些大商家都准时赴约。

李逸今天特意把驻于城外的三百禁军调进城,

都督府大门外,直接摆了两个全副武装的禁军战队,

一百禁军披甲执锐,杀气腾腾。

许多会首们一下马车,看到这阵势,吓的膝盖发软,站都站不稳了。

这是一场鸿门宴啊。

粳米行的会首,也是同日增米铺的大掌柜刘日升,他看着那架势,双腿战战,忍不住低声对旁边的儿子道:“什么鸿门宴,我看这是杀猪宴啊。”

“杀猪宴?”他儿子疑惑不解。

刘掌柜叹气,“咱们就是那大肥猪,今天进了这都督府大门,不被扒下一层皮,休想出来了。”

他儿子还年轻,听到此话,面露惊惶之色。

“阿耶,要不咱找个借口回吧。”

“回?

今天这里面就是刀山火海,咱耶俩也得硬着头皮上,被扒掉一层皮,也总好过被连根拔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