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将军请辞
“主儿,闻将军求见。”
“臣有一事相求,望太后恩准。”
“何事?”
“臣重伤初愈,体力不济,恐难胜任军务,故请辞去一切职务,归隐山林。”
“撒谎!昨日周明德还说你再休养半月便可痊愈……你可知现在请辞意味着什么?”
“太后英明神武,朝中能臣众多,不缺闻某一介武夫。”
“你是在责怪本宫与皇贵太妃的交易?”
“正因为太后为臣让步,臣更不能留下。如今朝野已有流言,说太后为保臣性命,不惜与奸佞妥协……”
“你……”
殿外突然传来春桃急促的声音:“主儿,赵大人有紧急军情禀报!”
“你先退下。此事容后再议。”
闻鸿轩行礼退出。
“太后,南方三州八百里加急,荆州刺史蔡言司拒不执行新税法,还扣押了朝廷派去的税吏!”
“蔡言司是陈国公的门生吧?”
“正是。更麻烦的是,边境探子来报,北狄部落近日频繁调动兵马,似有异动。”
“南方生乱,北境告急……”
闻鸿轩定是早已知晓这些消息,所以才……
“本宫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掀起什么风浪!”
次日清晨。
户部尚书杜明远出列,“臣有本奏。荆州刺史蔡言司抗税不交,还扣押朝廷命官,实乃大逆不道!请太后下旨严惩!”
南方派系的礼部侍郎马庸立刻反驳,“杜大人此言差矣。新税法苛刻,百姓不堪重负,刘刺史为民请命,何罪之有?”
“朝廷政令,岂容地方违抗?”
两派官员顿时吵作一团。
“肃静!蔡言司之事,本宫自有决断。倒是闻将军因病告假,北狄异动,何人可担戍边重任?”
南方派系的兵部郎中周挺出列,“太后,臣举荐镇南将军韩武。韩将军曾平定南蛮叛乱,战功赫赫,足可胜任。”
韩武是陈国公的姻亲,此举明显是想调虎离山,削弱京城防卫。
“韩将军年事已高,不宜远征。本宫以为,虎贲中郎将赵垣可担此任。”
“赵大人虽忠心可嘉,但从未统领大军,恐难服众。倒是闻将军若在……不知闻将军病情如何?听闻太后昨日亲临将军府……”
“周爱卿似乎很关心闻将军的病情?”
周挺故作惶恐,“臣不敢。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将,臣等忧心国事……”
“好一个忧心国事!来人!摘去周挺顶戴,押送大理寺问罪!”
两名禁军立刻上前,架住周挺。
“太后!臣冤枉啊!”周挺挣扎着喊道。
“你与蔡言司密信往来,真当本宫不知?信中称本宫为牝鸡司晨,可有此事?”
殿内鸦雀无声,南方派系的官员纷纷低头。
“荆州之事,本宫派钦差大臣前往查办。至于北狄,待闻将军病愈后再议。退朝!”
霍晗柳疲惫地**太阳穴。
“主儿,林举子求见。”
“宣。”
林晏入内行礼,“太后,学生查阅古籍,发现百日眠的解药配方中有一味药引极为特殊,只产于南诏深山。”
“这与皇贵太妃有何关联?”
“学生暗中查访,发现皇贵太妃的生母正是南诏贡女!而且,陈国公府上近日有南诏商人出入。”
“你的意思是……”
“学生怀疑,南方世家可能与南诏有所勾结!若真如此,荆州之乱恐怕只是开始!”
霍晗柳猛地站起身:“可有证据?”
“学生已设法取得那南诏商人落脚处的信函残片,上有借兵二字。请太后过目。”
霍晗柳仔细查看残片,若南方世家勾结外邦,那就是叛国大罪!
但眼下证据不足,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
“林晏,你做得很好。本宫擢升你为御史台侍御史,专司此案,暗中查访。”
“臣领旨!”
待林晏退下,霍晗柳立刻召来赵垣。
“加派暗探监视南方各州要员,特别是与陈国公有过来往的。另外,派人盯紧南诏使节。”
赵垣领命而去。
当夜,霍晗柳微服出宫,只带春桃一人,悄然来到将军府。
闻鸿轩独自站在庭院中练剑,哪还有半分病容?
“太后……”
“看来将军的病好得很快,莫非是欺君之罪?”
“臣不敢。臣确实痊愈,但去意已决。”
“告诉本宫真正的原因。别再说什么体力不济的鬼话。”
“臣……功高震主。”
“谁说的?”
“臣统领禁军,又得太后信任,若有人欲借臣之势与南方世家抗衡……太后会很为难。”
“若本宫不许你走呢?”
“太后……”
“明日早朝,本宫要见到你。”
回宫路上,春桃忍不住小声问。
“主儿,闻将军会改变主意吗?”
“他会的。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什么是责任。”
次日早朝。
霍晗柳宣布由闻鸿轩统领五万大军南下平叛,同时擢升林晏为御史,赴荆州查办蔡言司一案。
朝议结束后,霍晗柳留下闻鸿轩单独议事。
“南方可能勾结南诏,此行务必小心。这是林晏查到的线索,你暗中调查,若证据确凿,可先斩后奏。”
“臣定不负所托。”
“本宫已命人护送陈国公归隐岭南,途中若有不测……”
闻鸿轩会意:“岭南多瘴气,年迈者易染病而亡。”
“去吧。本宫在京城等你凯旋。”
三日后,霍晗柳站在城楼上,目送军队远去。
“主儿,边境急报!北狄可汗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已攻破两座边城!”
闻鸿轩刚走,北狄就来犯,这绝非巧合!
“传旨,命赵垣即刻北上御敌。另,飞鸽传书给闻鸿轩,让他速战速决,尽快回援!”
南北同时告急,朝中无将可用。
“闻鸿轩,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北风呼啸,卷起城楼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三座边城陷落的消息如同重锤,“主儿,风大,回宫吧。”
“北狄这次出兵时机太巧了。闻鸿轩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来犯。徐老将军到哪了?”
“刚接到飞鸽传书,徐将军率前锋已过潼关,明日可抵京城。”
徐 松南是先帝时期的老将,虽已年过六旬,但经验丰富。
“传旨,命徐 松南不必入京觐见,直接北上御敌。另,调集附近所有驻军,三日内集结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