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89章:农民军的雏形

();

赵渀那边在操练黑袍农民军,阎狼很担心他们赵家把持着大人手底下的兵马,权势太大,不是好事。

因为赵渀手里掌控着黑袍农民军,赵将手里掌控着巡检司。

但终归是有一支兵马,不在赵家的掌控之中。

如今他们在农家大院侧面,组建了校场,用的还是黑袍伺田队的名字。

而这支队伍的首领,有十二个,都是少年。

阎天记得很清楚,去年的冬天,黄河边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

他们十二个孩子被人牙子用麻绳拴着,像牲口一样排成一列,蹲在大水中泥泞的河岸上。

人牙子吆喝着,说一两银子一个,随便挑,饿不死就行。

那时候,阎天十二岁,饿得肋骨根根分明,眼睛却亮得吓人。

他死死盯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希望有人能买走自己和妹妹,哪怕只是给口饭吃。

或者......不买走自己也行,只要妹妹能活下。

然后,阎赴来了。

那个魁梧的知县真的不像个读书人,他脖子上还有狰狞的疤痕,长的很高大,穿着朴素的青布长衫,身后跟着骡车,目光扫过这群孩子时,眉头皱得很紧。

他给了自己一块麦饼,然后盯着自己,那时候自己不知道这位老爷是不是想买走自己,可妹妹快要饿死了。

尽管自己肚子已经饿的生疼,但也没有贪得无厌的继续伸手,只是悄悄把饼给了妹妹。

“一两银子一个,这十二个,我要了。”

那位老爷只说了这一句,然后丢给人牙子十二两银子。

那一天,他们十二个人,有了名字。

阎天,阎地,阎玄,阎黄......后来自己好奇的询问大人,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大人放下书,那一天的灯火明亮,自己永远都不会忘。

和大人的眼睛一样璀璨。

他说。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底下每个人,该有更好的命。

最开始,他们十二个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裹着破麻布,跟着大人到了从县。

大人没让他们当奴仆,而是让他们吃饱饭后,开始练武。

“你们得有用。”

大人看着这座黄沙遍布的县城的时候,看着那些眼里没光的乡亲们的时候,总是很难过。

“还有很多人,没过上好日子,至少,一辈子都没见过公道。”

于是,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挥刀,练到手掌磨出血泡,膝盖摔的淤青。

大人从不心疼,只是冷眼看着,偶尔点点头。

可他们都能看出来,大人对每个人都是细心的,比如会吩咐赵家娘子在操练完之后送药,会让他们在饭菜里多加些肉。

后来,大人让他们去乡下送羊。

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几十只羊,分给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佃户和农户。

“告诉他们,羊是县衙给的。”

“他们只要有人愿意来当兵,还能经常吃到肉。”

阎天不懂,那些都是羊,贵得很,但还是照做了。

结果,没过几天,真的有人来了,十多个青壮年,衣衫褴褛,但眼里有光。

他们说,愿意跟着阎大人干,只要能吃饱饭。

于是那天,阎大人笑着告诉他们。

“好,那以后你们就叫黑袍伺田队。”

那时候他们总以为黑袍伺田队就那么几个人,没有什么大作用,但他们还是每日操练,做为首领,带着一群庄稼汉认真的做到每一步。

大人叫老军户赵渀教他们的操练,他们只会一丝不苟的完成。

中途他们参与了灭门缙绅四族和石牛山一战。

黑袍伺田队的名字很快变了,因为来投军的人越来越多。

第一次,是因为阎大人送了许多羊给周边穷苦的百姓。

第二次,是因为加入黑袍伺田队每日能吃上馒头,喝上粥,而且每隔两三天,竟然能吃一次肉!

第三次,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亲眼看见,阎大人究竟是怎样亲自为百姓修补房屋,照顾孤寡,还免了他们的税粮,分发了许多粮食。

黑袍陕北军,在参与了石牛山之战后,彻底定下了名字。

如今,他们已经有二百四十人。

阎天站在校场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队伍,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

一年前,他还是个被人牙子拴着的孩子,现在,他却能领着两百多人操练、杀匪!

“现在,所有人听吾号令,开始操练!”

随着阎天声音响彻,场地里正式响起声音。

陕北军的训练,比黑袍农民军狠十倍,不是因为任何人的要求,而是因为阎天等人自发的。

那完全是种骨子里的凶悍!

如今随着阎天下令,黑袍陕北军的操练正式开始,一群昔日的庄稼汉如今身上都有了肉,眼眸更是养的如同野兽一般锋锐凶狠。

眼下的操练对他们没有任何难度。

每人背三十斤沙袋或者石头,跑二十里山路,跑不完的,没饭吃。

这项操练是阎天定下的,也是他跑得最狠,就在黑袍陕北军正式成立那一日,他直接跑到自己吐血,但这位年少的首领爬起来,抹了把嘴,只是继续跑。

于是身后一群十六七岁,乃至于二十出头的青壮,竟没有一个不服的,咬着牙也要拼命跟上!

第一项操练完成,已经是正午时分,但黑袍陕北军没有停下操练。

“挥刀,开始!”

阎地是个沉闷的少年,面容敦厚,目光坚毅。

说了挥刀练习,便再也没有多说一句,率先出手,一刀一刀展在木桩草靶上。

他负责训练挥刀的原因,是他的刀最稳,最快。

每人每天挥刀五百次,阎地面前的木桩上,全是血手印。

少年厚实的手掌裂了又合,合了又裂,最后结出一层厚厚的茧。

偌大的校场上,响彻刀锋挥舞之声,整齐划一。

昔日的流民和农户,佃户,如今竟是每个人都生出几分狠辣凌厉,当真有了一丝丝精锐的边军气象!

吃过饭后,陕北军两百四十人迎来了难得休息光景。

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总算让这群满身汗渍的汉子能坐在树荫下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