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131章:谁是土匪?

();

天色终于彻底暗下去了,暴雪如怒,伴着呼啸的陕北大风,刺骨森寒。

两棵树村的粮仓前,火把在风雪中摇曳不定,那光芒在雪幕中忽明忽暗。

雪片大如鹅毛,砸在脸上如刀割般生疼,可埋伏在村后的黑袍农民军汉子们,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狗官兵......”

老军户赵渀蹲在雪坑里,声音压得极低。

他手背上冻疮裂开如蛛网,指甲却死死抠进弓弦,仿佛要把那牛筋弦勒进骨头里。

“比土匪还土匪。”

自从知晓了这群**养的官兵打算杀良冒功,这名见惯了边军龌龊的老军户仍是忍不住暴怒的火气。

阎狼半蹲在他身旁,正用冻得发紫的手指摩挲着长矛。

少年身形逐渐魁梧,黑袍上落满积雪,活像雪地里长出的一尊煞神。

他呼出的白气在面上结成了冰碴,说话时唾沫星子喷在袖口,立刻冻成了冰粒。

“再憋会儿。”

阎狼的嗓音像是砂纸在磨铁,眯起眼睛。

“等这些官兵骨头都酥成渣。”

两百四十名黑袍农民军,两百四十名黑袍陕北军彼时分列两侧,静静潜伏在林间雪地里,如同一群等待猎物的狼。

这些陕北的底层泥腿子,身上裹着各式各样的袄子,有用外面盖着染黑的麻布,有的甚至还裹了一层安定县兵马身上扒下来的厚实里衣。

此刻,这些粗糙的汉子们眼睛瞪得如铜铃,死死盯着前方粮仓前的景象。

粮仓前的空地上,所谓的剿匪军正在上演一场肆无忌惮的劫掠。

招地县的马步卒扛着粮袋,那架势活像在搬自家媳妇。

满脸横肉的兵痞一脚踢翻了农户门前的陶罐,铜钱和碎银哗啦啦滚了一地,混着地上的麦粒,在火光下闪着诡异的光。

“都他**给老子捡干净!”

那兵痞吼着,自己先扑上去,像条饿狗般用指甲抠着地上的钱币。

延按府的弓兵连弓弦都懒得拽,只顾往怀里揣粮袋子。

有个瘦高个弓兵甚至解了裤腰带,把粮袋塞进裤裆里,边塞边笑。

“暖和!真他**暖和!”

“咱这辈子再也没有这么富足的日子了。”

保安县的刀盾兵更是不堪。

一群老兵油子三五成群踹开农户的门,不一会儿就传出器皿破碎的声音。

满脸麻子的老卒提着只活鸡出来,鸡脖子已经被拧断,血滴滴答答落在雪地上,触目惊心。

边军的骑兵最为嚣张。

他们连马都不下,直接用长矛挑开粮仓的锁,然后像扫荡敌营一样冲进去。

不一会儿,几个骑兵的马鞍旁就挂满了鼓鼓囊囊的布袋,看那形状,装的绝不是粮食。

“总兵大人有令!收兵,收兵!”

一名亲兵站在粮垛旁高喊,可话音未落,他自己先弯腰捡起地上一锭银子,迅速塞进了靴筒。

反正从下午喊到了日落,也不见有人听的。

高坡上,总兵马韬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盔甲上的红缨已被雪糊得歪斜,一双眼睛瞪得死死的,那股不安的感觉愈发浓烈。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本能地的看向逐渐漆黑的天色,还有突然荒芜的村落。

黑夜宛若一只巨兽,正择人而噬!

“这粮来得邪门!”

尽管已经看了一下午,马韬仍是心中烦躁,一把抓住身旁的缙绅队长。

“贼寇要是真跑了,能把这些好东西撂给吾等?分明是引咱们下套!”

那缙绅队长搓着手,手里还拎着个叮当响的布袋子,听到总兵问话,挤出几分笑意。

“总兵大人,许是流寇想要服软?求咱们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

马韬快气炸了,指着那蠢材咆哮。

“放你娘屁!贼寇要真求饶,怎不派人送降书?”

“再说了,你当那群流寇是要饭的?昨日才胆大包天的袭营,今日便服软了?蠢材!”

可他的吼声再大,也盖不过底下兵卒的喧哗。

那些兵痞早把军令当耳旁风,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分赃吵架。

“这袋麦子是我先看见的!”

“滚你**!老子摸到的就是老子的!”

“赶紧完事儿,回去还能去两回窑子!”

阎狼的眼角闪过几分寒意,时机到了!

“杀!”

随着他一声低吼,赵渀的箭嗖地离弦,如一道黑色闪电划破雪幕,精准地钉进了缙绅队长的脑门。

那谄媚的队长甚至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仰面栽倒在雪地里,布袋子咣当落地,铜钱碎银流出,混着血渍,在雪地上蚀出一个小坑。

林子里霎时炸出震天杀喊!

四百八十名黑袍军如旋风般从雪地里跃起,向混乱的官兵扑去。

四十骑兵冲在最前,马蹄跺得雪地震颤。

这些农民军骑兵没有官兵那样精良的铠甲,只有桐油浸泡过的藤甲,马匹也都是些矮小的,原本只有二十骑,袭了安定军,如今凑出来四十骑兵,胜在出其不意。

这一刻,他们如尖刀般**官兵阵中,长矛挥舞,带起一片血雨。

藤甲步卒紧随其后。

这些来汉子仗着藤甲坚韧,长矛径直捅破雪幕,阵列森严,专挑官兵破袄的缝隙下手。

刀盾手则如恶狼撕羊群,三人一组,互相掩护。

他们的刀法简单粗暴,就是劈、砍、剁,没有任何花哨动作,却招招致命。

官兵完全没料到会遭遇伏击。

上一刻还在抢粮的兵卒们,下一刻就被砍瓜切菜般放倒。

招地县的弩兵还没来得及上弦,就被藤甲兵捅了个透心凉,保安县的刀盾阵刚摆出架势,就被突兀出现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延按府的弓兵丢下粮袋想拉弓,却发现手早已冻僵。

“黑袍万岁!”

农民军的喊声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