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程度。前段时间倒是加大了生产量,但距离理论上的最大产能还有相当的距离。”
厂长带着方唯等人视察了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其他部门。
方唯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刚才他在包装车间就觉得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一时半会却没想起来。
当他正准备上车的时候,一只脚都已经迈上去了,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收回了右脚。
旁边的人都很纳闷,方支书这是什么情况?
方唯也不理会大家的疑惑,随即转身去了包装车间。
“你们回头在包装印上‘非转基因食品’这几个字,一定要醒目,明白了吗?”
看着包装好的食用油,方唯想起了前世的一些事情,然后给厂长做了交待。
厂长肯定是一头雾水,但在包装上加一行无关紧要的字也不是啥大问题,他自然不会反对。
“好的,方支书,下一批产品我们就会换包装。”
包装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还得重新修改设计,然后交给其他公司印刷。
不过这个过程很快,要不了多少时间。
“嗯,抓紧时间去办。”
方唯说完,这才离开了榨油厂,返回了社里。
临近中午,张楚和卢志文都打来了电话。他们同样不会推翻方唯的决定,但都想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没啥大问题,我就是考虑一些消费者会对转基因食品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他们的反感。我们没有科普宣传的义务,只需要说明产品用料的真实情况即可。”
方唯给两人都做了解释,这才让卢志文和张楚恍然大悟。
瑶岭牌食用油的原材料绝对是非转基因的油料作物,但消费者不知情,刻意强调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换包装的事情很快完成,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并未在市场引起什么波澜。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瑶岭牌食用油特别是菜籽油的销量,突然往上窜了一截,以超出大家想象的速度,将所有品牌的菜籽油远远甩在了身后。
新林县榨油厂开始爆产能,很快就达到了设计产能的八成以上。
张楚再次提交了新建生产线的报告,这让林炳坤和卢志文等人感到很纠结。如今新林县工业园区已经不具备大规模扩产的条件,上一条新的生产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经过开会研究,集团公司打算在陈州新建一座榨油厂,专门用来生产菜籽油。
上午。
杨峰拿着集团公司的榨油厂新建方案,来到了方唯的办公室。
“支书,公司决定在陈州新建一座榨油厂,用以生产菜籽油。林总他们的意见是陈州距离原材料基地近,而且地处交通要道,运输很方便。”
仅仅是一条陈州通火车,就打动了方唯。
而且陈州距离衡州也比新林县更近,关键两地都有铁路运输线,原材料可以就近供应。
方唯觉得公司的这个方案很不错,考虑了一会便在方案上签了字。
新林县榨油厂的产能暂时还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过这种事需要提前规划和建设,不能等事到临头再手忙脚乱的扩产。
杨峰拿着方案报告走了,这个项目随即正式上马。
接下来,方唯就不再关注食用油的事情,他近几天一直在研究所和瑶寨、一大队转悠。目前的几个项目进展顺利,但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成功。
时间匆匆。
深城试验田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新一轮培育的海水稻即将有收获。
听着王木齐在电话里兴奋的描述,方唯觉得这一次应该会有惊喜,而且是很大的惊喜。
方唯顿时坐不住了,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杨峰动身,直奔深城。
等两人到了深城试验田这边,收割工作已经开始,比合作社那边的夏收时间早了很多。不过,这对于一小块试验田来说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现在促使作物加快生长的手段并不少。
“支书,你看看,这次培育的海水稻粒粒饱满,产量绝对有很大的提升。”
王木齐虽然还没有拿到最后的数据,但基本上心里已经有了数。
方唯当然是不吝夸奖,同时还打算在各项数据出来后,兑现之前说过的奖金。
时代变了,光是精神奖励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所需,必要的物资奖励才是更重要。
收割工作进行的很快,几天的功夫就完成了收割和脱粒,只不过还要进行晾晒。试验田这边没有配备大型的烘干机,也没有必要。
趁着这个空档,方唯和女人见了一面,然后请秦思成吃了顿饭。
“方支书,有时候我真羡慕你的洒脱,扔下那么大一个公司不管,跑到海边来高海水稻。”
秦思成对于瑶岭集团的性质和管理架构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心里很佩服方唯。
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甘心放权,就算对权力不是那么热衷,还得担心手下的人出什么幺蛾子不是?
对方一年到头很少呆在集团公司,而瑶岭集团的运转健康而富有成效,这不得不令人惊叹。
当然,他是做不到这一切的,也不愿意这么做。
“秦总,我记得我和你说过,我不是一个企业家,但我绝对是国内顶尖的育种专家。”
方唯翻了个白眼,秦思成一看就是权力欲很强的人,说这话可就有点言不由衷了啊。
对方嘿嘿一笑,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方支书,啥时候去香江玩两天?”
“行啊,今年肯定是没空,等明年再说。”
“嗯嗯,可以理解。你们公司旗下的瑶岭牌食用油,正和几大巨头打价格战打的热闹,你是没时间出去浪。”
国内的食用油大战早已出圈,就连秦思成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说实话,他还是挺佩服方唯的勇气和实力的,居然和几大巨头打的有来有回,居然还占据了上风。
“你能看热闹,我身在局中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两人开始闲聊,气氛也越来越好。
秦思成觉得方唯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方接触的越久,就越会被打动。
两人现在的私交很不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所以今天自始至终都没有谈工作上的事情。
双方的合作有规则的约束,不需要通过私人感情来维系。
吃完饭,方唯便回到了家中。
几天后。
王木齐那边的统计数据出来了,新一轮培育的海水稻,亩产居然达到了1500斤,给了方唯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查看了种植记录,发现海水稻在培育的过程中,有了不明显的变异特征。
收获的海水稻在口味和品质上没有太大的提升,但飞跃的产量着实让他欣喜若狂。
“咱们马上进入到验证阶段,这个品种的海水稻就叫做【海稻012】。”
方唯决定提前进入小面积试种阶段,王木齐这边也要开始进行育种,双管齐下。
紧接着,他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马教授和林教授,并给二人寄去了最近的海水稻种子,让他们也帮着进行验证。
在王木齐带人开始翻地的时候,方唯也对滩涂的土壤进行了采集。
随后,他就带着杨峰直接返回了村里,把采集到的土壤交给了研究所,让他们进行检验分析。
“支书,真的很神奇。所里有你第一次采集的滩涂土壤检测报告,经过对比分析,现在的土壤的盐碱度已经有了明显降低。
如果种植海水稻是土壤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此基础上再种植一两季的海水稻,应该就可以种植普通作物了。”
分析结果新鲜出炉,研究所的负责人和几个技术人员都兴奋不已。
这个结论要是成立的话,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
“现在还不能作数,等到了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我再采集一些土壤样本交给你们分析。如果能达到预期,论文的事情可以交给你们。”
方唯随即抛出了一个大饼,让这些人变得很激动。
如果成功了,这就是一项无与伦比的重大科研成果,这对于搞技术研究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之前是因为这属于方唯的个人项目,但当对方抛出了论文的诱饵之后,他们就不能再想着坐享其成了。
等方唯离开了研究所之后,负责人马上召集大家开会,然后派出了一个技术小组前往深城,去支援王木齐他们的工作。
所有的费用由研究所负责,他们拿不到任何的经济利益也一样心甘情愿。
只要研究所能享受学术成果,哪怕是挂个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方唯在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什么都没说,只是说让王木齐要给技术小组提供一切条件,所有的技术核心都向他们敞开。
他当时自己出资搞海水稻,也是不想给公司增加负担,毕竟马教授和林教授倾注了十几年的心血都没有成功。
结果这个项目比他预想的要顺利的多,他打算等【海稻012】定型之后,就将此项技术授权给瑶岭农业,他个人可没那么多时间去进行后期的推广。
这个想法已经和马教授等人通过气,对方也坚决赞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