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632章 收手,卖出煤矿的决定

时间匆匆。

转眼又临近了端午节。

市场上的食用油之战差不多接近了尾声,因为几大巨头着实打不动了,卖一桶油就要亏一笔钱,几个月下来已经亏了十几亿元的资金。

瑶岭牌食用油并没有穷追猛打,但一直将价格压在了几大巨头成本线之下,让他们很难受。

这种放血战术在前期还没什么,但时间越长威力越大,再进行下去他们几家也会伤筋动骨。

还有一点,这几个月的价格战再次消灭了一批食用油企业,就连梁文辉他们这种有国资背景的大型企业,都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趁着节日效应,几大巨头纷纷上调了食用油的价格,回归了正常利润的区间。

方唯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排除了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的选项,决定将瑶岭牌食用油的价格回归理性,但相比几大巨头的价格还是要低一些。

“他们打不下去了,难道咱们就能一统市场了?我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监管部门也不会答应。”

监管部门不会允许几大巨头一统食用油市场,同样也不会允许瑶岭集团这么做。

事实上方唯已经接到过有关部门的电话,暗示他们不会允许食用油市场的乱象长期存在。

所以,现在是时候收手了。

这一轮的价格大战,瑶岭集团成为了事实上的赢家。就比如像菜籽油,公司菜籽油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

方唯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未来将依靠常规手段和对手竞争,凭借优秀的品质、极佳的口味以及高性价比,其销量必定会遥遥领先。

这就足够了,也是理智的选择。

“明白了,支书。”

瑶岭牌食用油的价格卡在了自己的正常盈利范围内,而几大巨头也开始分化,既要考虑到盈利水平的问题,价格又不能偏离瑶岭牌食用油太远。

而且大家的成本只能说是接近,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所以,几大巨头制定的价格也各不相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联盟已经有了瓦解的趋势。

会议结束之后,瑶岭牌食用油也很快完成了调整,依然是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食用油,没有之一。

开完会,方唯离开了小会议室,回到了办公室。

“董事长,刚才你开会的时候,梁文辉梁总打过电话,他说下午会过来找你。”

秘书杜婉怡紧随其后走进了屋里,先把一摞文件放在办公桌上,然后说了梁文辉下午要来的事情。

“嗯嗯,我知道了。”

方唯点点头,然后坐下开始看文件。

杜婉怡随后给他泡了一杯茶,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下午。

梁文辉如约前来。

他对于价格战的停止感到很高兴,虽然公司家大业大,但每一分钟都在亏损的情况简直糟透了。

苍天有眼,在公司苦苦挣扎的关头,价格战戛然而止,各大品牌的食用油价格也都回归了理性的空间。

该说不说,现在的商场竞争比未来还是要温柔一些的。等到了互联网企业开始烧钱拼刺刀的时候,大家才会感到什么是残酷无情。

“方支书,我这次来是代表公司,想和你们谈合作。”

梁文辉刚坐下,就进入了正题。

“合作?怎么合作?我不是答应卖给你们高产油菜的种子了吗?”

方惟有点摸不着头脑,然后示意对方继续。

“公司打算和瑶岭集团建立价格同盟,同时在品牌维护、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你也知道,几大巨头事实上就有很深的合作,否则的话他们之前就不可能共进退。”

通过这次的价格战,梁文辉和公司老总才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瑶岭集团是和几大巨头平起平坐的存在,自己公司才是那个弱鸡。

他和老总都有了很深的危机感,两人一商量,才有了合作的念头。

“梁总,咱们之间本来就有合作关系呀,要不然我是不会卖给你们高产油菜的种子的。至于进一步的合作,可以先谈一个框架,不过这事儿需要去羊城和集团公司谈。”

有一些权力并不在下属企业的手中,像这种重大合作,梁文辉去找食品公司就没有用,只能去羊城找林炳坤、卢志文等人谈。

方唯不会和梁文辉私下达成协议,因为这不属于紧急情况。

梁文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只好打住了这个话头。

晚上。

两人一起吃了顿饭,梁文辉便连夜赶往了羊城。

他心里着急呀,这段时间的价格战让公司元气大伤,要是没有一个盟友支持,公司不见得能等到明年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这都是国际市场油料作物涨价惹的祸。

第二天。

方唯和盘莲花一早出去买菜,家里的粽子不缺,但今天过节晚上肯定要多搞几个菜。

没错,今天就是端午节了,方唯两口子打算在家里过节,懒得再跑来跑去的。

到了下午,田桂花提前过来帮忙,等下班之后方平也会过来,另外涛涛也会过来。

当地对于端午节还是蛮重视的,阿姐和盘莲花还有田桂花一起做了一桌菜,方唯和方平下班回到家里就开饭。

吃饱喝足之后,方唯和大哥坐在天台上喝茶。

“老三,我听说治理整顿还要深入进行,以前是关停小煤窑,现在连不达标的小煤矿、小电厂和小水泥厂都列入了整顿的名单。”

方平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他最近得到的消息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全都坏消息。

之前治理整顿小煤窑让煤矿逃过一劫,这次的风向似乎不对,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躲过去。

“政策还没出来,大多是谣传和臆测,做不得数。不过,以后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严格,要是碰到合适的机会,我们也可以考虑把煤矿卖掉。”

方唯心里很清楚,瑶岭煤矿是没办法做大做强的。

资源开采有其特殊性,不像公司在外面承包土地,要多少有多少。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公司在这一行是没有发展的。

与其整天提心吊胆的,不如趁着即将到来的(煤矿)兼并重组风潮,卖一个好价钱。

“卖掉?老三,我有点舍不得啊。”

方平很纠结,他当然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案,但心里终究是有点舍不得的。

他为煤矿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现在职工们的收入很不错,要是把煤矿卖了这么多职工将何去何从?

至于他本人倒无所谓,他的年龄也渐渐大了,现在退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哥,迟卖不如早卖,早点决定的话还能卖一个好价格。”

方唯不需要苦口婆心的劝说,他知道大哥的心里是有数的。

果然,他这句话一说,方平顿时沉默了起来。

“唉,也只好这样了。”

方平不再抵触这件事,方唯就好和公司的其他人商量。

第二天上班,他和林炳坤等人通了电话,基本上确定了卖出煤矿的原则。当然,此事并不着急,最好是等别人找上门来再说。

新林县煤矿给集团公司创造了很大的利润,这些年煤炭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座小煤矿就相当于一台印钞机,可想而知有多赚钱。

但凡有办法方唯都不会选择卖出煤矿。

现在的国家政策就是这样,大势不可违,即便是忍痛割爱,该卖也得卖。

“董事长,煤矿的股价出来了,咱们剩余的开采权加上开采设备和附属设施,评估价在12亿元到13亿元。”

上午。

杨峰拿着评估报告来找方唯,并进行了口头汇报。

煤矿的开采权再加上设备和附属设施,这个评估价并不高。如果遇到好的买主,肯定还能有一定程度的溢价。

方唯示意对方把评估报告放下,然后挥挥手把对方打发了出去。

然后他给徐博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公司的决定并做了一番解释。煤矿虽然是瑶岭集团的,但和县里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提前打个招呼也是应该的。

“不卖不行吗?当然,如果是政策的问题,最终也由不得你们。”

徐博听完方唯的叙说,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煤矿是县里的纳税大户,而且牵扯到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要是能维持现状是最好的。

只不过有些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面的政策变了,那么瑶岭集团的选择就是最佳方案。

“是啊,经营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也希望能一直干下去,只不过这事儿我说了不算。”

方唯倒不觉得有什么好遗憾的,这些年煤矿已经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年的投资款已经若干倍的收回,卖了也无所谓。

主要是采矿很操心,万一哪天有个闪失,把大哥折进去就不好了。

“那行,现在的煤矿可不愁卖。有了你这句话我会留心的,有消息我给你打电话。”

徐博没有多聊的意思,很快就挂了机。

方唯很快就放下了这件事,毕竟具体的事情不需要他去处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夏收夏种的事情。

瑶岭农业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夏收,各个生产单位都忙碌了起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