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白月光,我斩妖成圣 第四百零六章 董叔智:你的对手来了

“啊——!”

王阳明忍不住仰天长啸,声震四野,连那滔滔江水之声仿佛也为之一滞。

他周身的浩然正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沸腾起来,不再是缭绕周身,而是冲天而起,化作一道纯净无比、璀璨夺目的白色光柱,直冲云霄!

光柱之中,仿佛有无数圣贤诵经的虚影浮现,有文字篇章如龙蛇游走,有日月星辰明灭闪烁。

浩瀚磅礴的儒道正气以他为中心,如同水波般一圈圈荡漾开来,笼罩了整个扈水河畔。草木在这正气滋养下愈发青翠,江水似乎也变得更为澄澈。

天空之中,祥云汇聚,隐隐有仙乐缥缈。一股温和而浩瀚的力量洗涤着这片天地,让远处城镇中的人们都心有所感,望向扈水方向,只觉得心中烦躁尽去,一片平和。

璇玑公主掩口轻呼,美目中异彩连连。赵穆则负手而立,面带微笑,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他感受到王阳明身上那股新生的、迥异于董叔智那般严谨规整、而是充满灵动与生命力的圣道气息,正在稳步攀升,最终稳定在了一个仅次于董叔智,却更具潜力的磅礴境界。

儒道第二位圣人,于此顿悟诞生!

光芒渐渐收敛,异象缓缓散去。王阳明眼中的迷茫与困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彻世事的明悟与坚定。他周身气息内敛,却更显深邃浩瀚,仿佛与这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神情庄重,对着赵穆深深一揖到地,语气充满了无比的感激与敬重:“学生王阳明,多谢先生点拨之恩!先生一语,如同暗室明灯,指引迷途,使学生得窥圣道真谛!此恩如同再造!”

他心中已然明了,能说出“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这般至理,加上对方的气度,那眼前这位的身份,呼之欲出。

除了那位以一己之力压得佛门闭寺、令天下格局剧变的唐王赵穆,还有何人能有此见识与气度?

他并没有称呼对方为“王上”,而是“先生”,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赵穆坦然受了他这一礼,笑道:“阳明不必多礼。道理本在你心中,我不过恰逢其会,替你拂去尘埃而已。你能顿悟,是你自身积累深厚,灵根不凡。”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道:“董公之学,可定一时之秩序,然欲使人真正明德,知行合一之道,或更为根本。未来儒道之发扬,或许就在你肩上了。”

前世的一切,虽然没有证据,但必定有儒门的引子,甚至还是董叔智主导的,只是对方手段高超,并没有泄露出来。

加上董叔智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就算是有证据,想杀他也是十分困难。

对付这样的人,首先就是对他的名声下手,让他泯然于众,让众人忘记他的时候,再对他下手,才是最妥当。

所以,在这之前,得培养一位合格的枪手,去替自己冲锋陷阵。眼前这位出身龙川书院的王阳明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世上哪里有什么凑巧,一切只是算计而已。

赵穆不可能这么凑巧来到扈水,只是早就打探清楚王阳明的行踪而已,甚至这次开恩科,也是赵穆的主意。

让王阳明出山,为董叔智培养一位对手。

王阳明肃然道:“学生定不负先生点拨之德,必将此心学发扬光大,使我儒道正气,长存天地之间!”

就在王阳明周身光华内敛,异象渐消之际。

远在扈都城内,太傅府书房中。

正于灯下看书的董叔智,身形猛地一僵,手中的书本忽然跌落在地。

他猝然抬头,目光如电,仿佛能穿透重重墙壁,直射向扈水河畔的方向。他那张向来古井无波、威严持重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难以掩饰的惊容,甚至是一丝骇然!

“浩然正气冲霄,圣道共鸣。这、这是有人成圣了?对!这气息……绝非我儒门正统!”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

他清晰地感知到,那股冲天而起的浩然正气,其核心意蕴与他所秉持的“格物致知”、“恪守礼法”、“秩序规整”的圣道截然不同。

那气息更显灵动,更富生机,仿佛源于内心深处的迸发,带着一种“吾心即宇宙”的磅礴与不羁,充满了颠覆性的力量!

这并非同道之人的诞生,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儒道理念,正在宣告它的存在!

“是谁?究竟是谁?”董叔智霍然起身,周身浩然正气也不受控制地微微波动起来,引得书房内的空气都为之凝滞。

他瞬间想到了许多。如今天下,儒道以他为尊,他的学说被奉为正统,是维持朝廷、规范人心的基石。任何与此相悖的学说,都是异端,都会动摇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与权威!

尤其令他心悸的是,这股新生的圣道气息,虽然在总量和凝练程度上尚且不如他这数十年的积累,但其潜力、其那种直指本心、撼动人心的特质,却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不仅仅是大道之争,更是道统之争!是关乎未来儒门走向、关乎谁执牛耳的根本之争!

“心?”董叔智凝神细细感知那残留天地间的道韵,从中捕捉到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雏形,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他一生致力于将儒学系统化、规范化,构建外在的、明确的道德与秩序标准,而这“心学”却反其道而行,将一切收归内心,这无疑是对他学说根基的致命挑战!

“必须查明此人身份!此等异端,绝不能任其坐大,蛊惑人心!”董叔智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感受到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一个足以撼动他地位的强敌,已经出现了。

他沉声喝道:“来人!”

书房门无声打开,一名心腹属官恭敬立于门外。

“立刻去查,方才城西扈水方向,天地异象因何而起,是何人所为!速速报来!”

董叔智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威严,但其中蕴含的一丝急迫,却让那属官心头一凛,不敢怠慢,连忙领命而去。

属官离去后,董叔智独自立于窗前,望向扈水方向,目光深邃而冰冷。夜空似乎还残留着那纯净白光划过的痕迹,在他眼中却显得格外刺眼。

“无论你是谁,想在这儒道之上另立门户,先问过董某手中的规矩答不答应!”

他低声自语,周身的气息重新变得沉凝如山,却比以往更多了几分肃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