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48章 证明秦国之强

听到摩叶上师这句“秦国,恐为世间最强之国,天下无可与之比者!”,耽摩栗底官员和贵族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随后是不信。

他们可以承认秦国不是蛮夷小邦,但要说秦国是最强之国,还没有国家可与之相比,岂不意味着秦国比他们孔雀国更强?

那如何可能,他们孔雀国才是世上第一等的强国,怎有国能强于他们孔雀国?

长期以来,他们都认为孔雀国是最强之国,并以之而自豪,有着强烈的优越感,看谁都像蛮夷,所以听到摩叶上师这句话后,他们天然就排斥这种说法,不愿接受。

如果摩叶上师的话为真,他们过去以上国自居的自豪优越岂不都成了笑话:原来你们不是最强盛的国家啊,那你们还天天用看蛮夷的态度去看其他国家?

一想到这些,一阵丢脸羞耻之感便于耽摩栗底贵族和官员们心里浮现,而这个脸,他们不想丢。

一名耽摩栗底贵族摇头道:“不可能,那秦国如果真为世间最强之国,又岂会这般多年未曾听闻?”

对于这个问题,秦人已经给出过答案,这名耽摩栗底贵族心里也清楚,他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摩叶上师回答了这名耽摩栗底贵族:“一者,秦国与吾国有高山密林阻隔,道路艰险,很难往来。当年,西方那位大帝便是因此而放弃继续向东讨伐。”

“当然,这其实是那位大帝的幸运,如果他真带兵征讨到东方,一定会被秦国击败。”

那位西方大帝对他们孔雀国有极大影响,月护王便是在那位大帝入侵到他们这时乘机起事,最终建立孔雀国。

虽然在孔雀国向民众宣传的历史中,是月护王击败了那位大帝,使之退兵,但身为耽摩栗底的官员、贵族,自然知道这是谣言,实际情况是,月护王起事时,那位大帝已经带兵返回。

那位大帝在孔雀国留下了诸多传闻,其绝对是位强大的君王,可摩叶却说那位大帝若继续东征,会败给秦国。

“二者,秦国这些年一直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他们的战争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一年多前,秦国才消灭那片土地的其他国家。”

听了摩叶上师给出的回答,那名耽摩栗底贵族依旧嘴硬:“打了数百年?谁知道是真是假!”

其他人尽管也很不愿相信,却没在这上嘴硬,一耽摩栗底高级僧侣道:“摩叶师兄何出那言?秦国真有那般强?”

是要质疑,但也得从摩叶上师这得到更多关于秦国的消息后,再去质疑,而不是因为不愿相信,便为了质疑而质疑。

而且,话出自摩叶上师之口,除非摩叶上师被秦人收买,专门诓骗他们,否则大概率是真的,

摩叶上师再叹了口气,道:“因为我等亲眼看到了秦国之强,秦人为了向我等彰显其等强大,强迫我等随军观战。”

回想起随军观战的那些场景,尤其是秦军以火炮攻击敌军时的画面,摩叶上师忍不住闭上眼睛,在以前,他就没见过那等残酷的场面,而秦人却为了向他们彰显其等武功,硬是呈现在了他们面前。

摩叶上师睁开眼睛,沉声道:“各位是未曾看到,秦人火炮一响,人马顿碎的惨像。我等见到时,一度以为到了阿鼻地狱!”

“火炮是秦人的一种兵器,威力甚巨,一炮轰去,人挡则人碎,马挡则马亡,贫僧亲眼看到有马匹被火炮击中,那匹**脖子被当场轰断,头和身躯分离。其身上骑士被连带击中,躯体顿时缺了一边!”

“火炮轰击过后,满地皆是人尸和马尸,几乎都残缺不全,分不清哪是**血肉,哪是人的血肉……”

通过摩叶上师描述,耽摩栗底贵族、官员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残酷的战场,血染红大地,满地残尸,人的血肉和**血肉混在一起,难以分得清。

耽摩栗底城市长道:“上师,那火炮是何等兵器?便是因那火炮,上师认为秦国为世间最强之国?”

摩叶上师未立即回答,他走到一口木箱前,将之打开,从中拿出张青铜板,耽摩栗底官员、贵族们看到铜板上雕刻着一件器物。

这刻图是摩叶上师等人在出了大秦国境后,在路上所刻,为了让其不易毁坏,有意选择了青铜板刻制。

他们虽不知道火炮的内里结构,也不知其原理,但他们看到过火炮,将之形貌刻出,自是不难。

摩叶上师拿着青铜刻图向众人展示,“此便是火炮,可我等并不知火炮为何能发动攻击,也不知其如何铸造,只看过其发威。火炮一响,纵有千军万马也会被秦人击破,那月氏国、东胡国便是这般败亡于秦国之手。”

“那月氏、东胡皆是秦国周边强国,若单以兵马而论,其等恐还在吾国之上,然此二国却在秦国火炮之下,轻易败亡。”

不只秦国强于他们,连被秦国击败的国家也强于他们,咋感觉在摩叶话里,他们孔雀国突然便沦为了二流国家。

老实说,孔雀国地虽大、人虽大,但战斗力确实也就那样,东胡、月氏、匈奴中任何一个,都能揍他一顿。

这可不是胡言,原本历史上,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还真揍过三哥,占了三哥恒河上游地区,而月氏人不过是在个在和匈奴争斗中的失败者罢了。

认真看了一番那青铜刻图,一耽摩栗底贵族道:“这火炮威力真有上师所言那般强大?”

摩叶道:“威力只大不小,且秦人还在不断进步变强,秦人定会铸造出威力更大的火炮,兴许有朝一日,华氏城的城墙也难抵挡。”

“我等认为秦国为世间最强之国,火炮只是其中一因,还在于秦人先进的学识技艺,秦人的精神与意志,秦人的制度与政令……”

“秦人有诸多领先于吾国的学识和技艺,可惜秦人不允许我等带回,连让我等一观也不允许,我等在进入秦国境内后,便被秦军一路护送至秦国之都咸阳。”

“名为护送,实则是监控我等,不许我等随意行走,防备我等学得其等先进技艺罢了。”

听到这句话,一僧侣道:“秦国人既然如此防备上师,那上师又如何知晓秦国的学识技艺领先于我等?”

摩叶上师叹道:“我等虽被秦人严格限制,不得随意行走,不得随意与人交流,但也看过咸阳之景,曾与秦国诸子百家学者交流。”

“秦国的建筑古典雅致,却又大气磅礴,与吾国大为不同,咸阳城之繁华兴盛比华氏城更盛,华氏城所能胜过之处,可能只有规模比咸阳城要大些许。但咸阳在扩建,日后必会超过华氏城。”

“这是我等离开咸阳前所记下的咸阳之景,各位请看!”

摩叶上师将青铜刻图放回木箱,又从中拿出数幅画分发给众人。

这些画也是他们在离开大秦后,凭借对咸阳城的记忆所画。

他们在路上制作了不少和大秦有关的东西,为的便是带回孔雀国,让他们的国人认识大秦。

画的场景各不同,有的是从外看咸阳城,有的是过咸阳街道的所见所闻,给众人描绘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异国之都。

虽是描摹于纸上,但那座城的气势透画而来,城中的街道平整,街道两边的房屋不少,却不凌乱,一看就很有规划,街上往来的行人也是极多,且观其等衣着,好像不仅有秦人,还有其他国邦之人。

秦人的房屋风格确实和他们的大不相同,有种古典雅致的美,越看越觉得有韵味,一看便觉得这必是出自一个文明古老的国家。

手里拿着一幅绘制咸阳街道场景画的贵族问道:“这秦国之都还有异邦人?”

摩叶上师道:“不仅有,还很多!主要是匈奴人、乌孙人,以及百越诸部的人,其等与秦国建交,彼此有很多往来,这些国邦还派了孩童到咸阳学习。”

“秦国特意在咸阳设立了一名为‘大秦国际学院’的地方,专为教导这些外邦学生!”

听了摩叶上师回答,这名贵族道:“秦人允许其他国邦的人到咸阳学习,那为何如此忌惮防备上师你们?莫不是吾国有胜过秦国之处,秦国害怕被上师你们发觉?”

摩叶上师看了眼这名贵族,从这话里,他听出了这名贵族的优越感:秦人防备我们,那肯定是秦人在害怕我们!

在众人的注视下,摩叶上师道:“我等原本也有同样想法,可后来才发现,秦人会严格管制我等,除防备我等学习其学识技艺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禁止我等传教!”

闻言,那名贵族又道:“秦人禁止上师你们传教,这便是秦人薄弱之处!”

摩叶上师叹了口气,他都已经将说了这么多,这些人为何还将秦人想的很弱,但他也明白这种心理。

本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国,可忽然听到有一国比自己之国更强,当然是不服不甘,想各种挑这个国家的缺点。

摩叶上师道:“秦人是认为我等传教于其等有害,所以很干脆地禁了,就算秦人允许我等传教,只怕成果也不大。秦人与吾国之民大不同,秦人极其崇敬祖先,且尚武勇猛!”

一个“极其崇敬祖先”,便让众人知道在秦国传教的难度,而秦人尚武勇猛,跟他们更相反,两国人很难处到一块。

摩叶上师继续道:“秦人允许与其等建交之国派人到咸阳学习,却也不会将最先进的学识技艺相授,必有限制,但相比我等,已好了不知多少。”

匈奴人、百越人即使也不能学到秦人最先进的技艺,可总比他们一点都学不到好。

又有一名耽摩栗底官员拿着手里的画问摩叶上师:“上师,这些秦人围着此处,在做啥?”

摩叶上师瞥了眼那幅画,道:“这是秦人为普通民众设立的讲学之处,方便那些没有门路,又想读书识字的民众去学习,常有秦国诸子百家的学士在台上讲学,任何人只要想学,都可去往听讲。”

“所以,那里不仅有秦人学习,还有许多来秦国的异邦人!”

众人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又感到震惊,从这些看,便可知秦国可能真的超过他们孔雀国。

又有一名贵族拿着手中的图,问道:“此是何处?此处房屋和其他房屋颇为不同,莫非是秦国王宫?”

摩叶上师道:“的确是秦国王宫,但在秦国被称为‘皇宫’,秦王也被称为‘秦皇’,因为秦人认为‘皇’在‘王’上。秦国皇宫修建相当壮丽,可我等未能见其全貌,只到过一部分地方。”

这时,又一名僧侣指着手里的画,问道:“摩叶师兄,这些秦人莫非也在听学?”

众人看向这幅画,只见画里有许多秦人正围于一处,但不像是在听人讲学,因为有人提着像是桶的东西,中间围着的也不像是人。

摩叶上师道:“他们在用蒸汽机取水。我等也未亲眼见过蒸汽机,只是听闻那是种神奇的造物,无须人力,可自动将水从井中取出。自动取水不算大事,可其今后能做到何事?”

这番话让耽摩栗底众人沉默,感觉他们和那秦国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条鸿沟。

见无人再提问,摩叶上师又道:“仅我言说秦人学识技艺本领先我等,恐难使诸位信服。这是我等带回的秦国孩童启蒙之书,我等已在途中翻译为吾国之言,诸位且看。”

摩叶上师又从一口木箱中拿出了数卷木牍,虽在离开时,秦人送了他们一些纸,但他们舍不得用,因此用了木片、竹简。

众人各自接过一卷,开始观阅起来,很快,便有耽摩栗底贵族吃惊地问道:“这当真是秦国用于孩童启蒙之书?”

摩叶上师拿出的是算数启蒙,上面所记载的有些内容在他们眼里都算是先进的算数知识,可这在秦国居然是给孩童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