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福星闺女后,百兽排队送上门 第五百零八章 没见识的大少爷

木宝宝哇了一声,飞快地跑到上官全的面前,围着他转。

“三师兄,你去哪里了?哪里来的鱼?”

院里的地上有护卫用石头铺出来的路,不会一脚踩下去便是泥水。

但外面的路全是泥水,一脚踩下去便是脏兮兮的泥。

上官全将鱼丢给一旁的护卫,到了厨房洗手,“我早上闲着没事,便到村里转转,看到村里有不少人在往河边去。”

“我跟着过去,就见好些村里人在河边捡鱼,我便捡了一条大的。”

桑叶瞪大眼,一副没见识的样子,“河边还能捡鱼?”

上官全已是洗干净手出来了。

他接过奴仆递来的帕子擦手,耸了下肩,“我也不清楚,就是看到河边有好些村民捡鱼,其中有不少孩子。”

“正常呀。”木宝宝蹦蹦跳跳地跳回了屋檐下,“下过大雨后,村里那条河里会有很多鱼蹦跶出来的。”

“每次下了大雨后,奶他们都会到河边捡鱼的。”

“对村里人来说,鱼可是好东西,既能卖钱,还能吃哩。”

“这是肉!”

木平平接过话茬,更详细地解释,“大多数的村里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次肉的。”

“能有一次免费吃肉的机会,村里人能不高兴吗?”

桑叶不能理解,“猪肉十几个铜板一斤,村里人买不起?”

这是他在路上了解到的,猪肉十几个铜板一斤。

花韵倒是多少了解点儿。

上官全是一点儿不了解这些,“是啊,十几个铜板一斤很便宜了,为什么不买肉吃?”

木宝宝瞪大眼看两人,小脸上满是震惊,仿若在说“你们居然说出这样的话”。

木平平,“……两位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对两位来说,十几个铜板是你们随手赏给奴仆的都嫌少的地步。”

“可对村民来说,他们长年累月在地里刨食,十几个铜板是不少的钱。”

他伸出一根手指,“村里人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能有十几两银子,已是很不错了。”

“大多数一年下来也就勉强够温饱,剩不下多少银子的,又哪儿来的银子买肉吃。”

桑叶和上官全面露愧疚。

“是我们想得太理所应当了。我们没经历过底层老百姓的苦,便说了这样的话。”

“是啊。对我们来说,十几个铜板连银子都算不上,可对底层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拿出十几个铜板都困难。”

这就是无数的百姓,想让自己儿子读书出人头地的原因。

对老百姓来说,儿子读书是他们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

其他方法来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更困难。

木平平知道这两人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看不起底层老百姓,是他们没有经历过这些才会如此。

“正好咱们在村里,两位不妨多走走看看,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桑叶和上官全道了谢。

“桑大少爷,我带你到河边转转?”上官全笑着道,“这会儿还有不少的村里人,在河边捡鱼呢。”

桑叶对此确实很有兴趣,便带着几个护卫,与上官全出门了。

因着外面是泥地,几人都穿了修身的衣裳,皮制的鞋子,如此便不用怕泥水了。

木宝宝对捡鱼也很有兴趣,但她决定留在家里陪着小哥哥,小哥哥生病了呢。

桑叶几人到河边时,河边已是没剩下多少村里人了,且大多数是孩子。

三岁到六岁的孩子,男女都有,在这里捡鱼。

小一点儿的孩子来河边不安全,大一点儿的孩子要在地里做事了。

这些都是上官全告诉桑叶的:“我也是从村民那得知的。”

“这里的孩子除了十分受宠,和太小的外,其余的都要做事的,没一天能闲着。”

当时他在想,幸好他是出身大家族,否则这样的日子他是一天都过不下去的。

桑叶的感触也颇多,此刻,他终于明白祖父说的,要多出来走走,多看看百姓生活的意思了。

若他没出来走走,只看书本上的,哪里能见到这些,更不会明白很多事的。

多亏了宝宝,是她带他出来的。

“之前宝宝她家便是过这样的日子?”

上官全道,“我有问过村里人。”

“村里人说宝宝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不错的。后来,宝宝家做生意了,日子更好了一些。”

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我还听村里人说,宝宝不是木家的孩子,是木家人在山里捡到的。”

桑叶十分惊讶,低声道,“真的假的?”

“看木家那宠宝宝的样子,宝宝不像不是木家人。”

木家人有多宠宝宝,他可是亲眼看到过的。

上官全道,“应该是真的。”

“村里人说,宝宝的亲奶奶和亲生父亲来找过她,想利用她来换钱,被大伙儿收拾了。”

“我听村里人那意思,是木家生了太多的儿子,没一个女儿,便盼着要一个女儿。”

桑叶哦了一声,大家族也有这样的,生不出来女儿或者儿子,便会从族中过继一个,却不会捡的。

“上官少爷,这件事不要提起。”

上官全点头表示明白,他又不傻,才不会在宝宝他们面前提起。

两人带着护卫站在那,引起了河边村里人的注意,也只是引起注意。

河边的大人孩子该干嘛便干嘛,并不会多关注。

对他们来说,关注这些大家族的少爷又不能让他们吃饱饭,还不如多抓几条鱼得好。

……

木宝宝喝着鱼片粥,凑到花韵的面前看:“二师兄,谁写的信呀?”

花韵轻敲了下她的小脑袋,好笑道,“宝宝,这不是信,是拜帖。”

“可是,我之前见过的拜帖不是这样的。”木宝宝不解的看着这封信。

花韵解释道,“这是用书信方式写的拜帖。”

“宝宝见过的,那是更为正式的拜帖,这种是先询问主人的意思,得到同意再送上正式的拜帖。”

木宝宝明白地喔了一声,“二师兄,是谁送来的拜帖呀?”

“我们才回来,应该没谁会送拜帖的。”

花韵将看完的信递给了护卫,才道,“是本地的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