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第53章 乾清宫对峙逼宫,皇权阁权起争端

();

左都御史唐世济却急得团团转:“等?要等到何时?陛下从不缺席朝会,万一他为了躲避我们,从此躲进后宫不问政事,怎么办?难道要再出一个万历帝、天启帝?”

国子监祭酒也附和道:“唐大人说得对!臣建议,几位阁老牵头,咱们一起去乾清宫面圣,求陛下给个说法!”

内阁大臣们对太子“独断专行”本就不满。

朱慈烺监国期间,从未与内阁商议国事,严重削弱了内阁的话语权。

他们表面沉默,暗地里却支持“弹劾太子”,这既是为了“维护祖制”,更是为了争夺皇权。

老狐狸温体仁看向张至发与薛国观,看似征询意见,实则早已打定主意:“二位阁老,你们觉得,是群臣一起去面圣,还是内阁单独去合适?”

张至发不愿掺和,拱手推脱:“陛下龙体欠安,还是不打扰为好。”

温体仁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又问薛国观。

薛国观素来对温体仁唯命是从,连忙道:“阁老,法不责众!咱们带着群臣一起去,陛下才会重视,也不敢轻易降罪!”

这话正中文官御史下怀,他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围拢过来:“下官愿意随阁老一起去乾清宫!请阁老准许!”

温体仁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只要能逼崇祯惩罚太子的“同党”,削弱太子势力,即便与皇帝产生嫌隙,也值得!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既然诸位大人都有此意,那咱们便一同前往乾清宫,求陛下‘正纲纪、护祖制’!”

奏书被烧、朝会取消,崇祯难得过上半日清闲。

他靠在龙椅上,第一次体会到天启帝“不理朝政”的自在,可没过多久,心里就莫名焦躁。

没有言官“喷”的日子,竟有些无味。

“王大伴,你派人去探探,看看那些言官是不是又在背后骂朕。”

崇祯吩咐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复杂。

王承恩偷偷瞥了眼皇帝,躬身应道:“遵旨!”

刚转身要走,太监二喜就急匆匆跑进来,声音发颤。

“干爹!大事不好!一大群文官御史堵在乾清宫外,非要求见陛下!”

“这群狗官,就不能让皇爷清净半日!”

王承恩忍不住骂了一句,连忙转身回禀崇祯。

他心中着急,进门时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崇祯抬眼看向他,语气平淡:“天塌了?”

“皇爷,天没塌,可文官御史来了上百人,都在宫外要面圣!”

王承恩喘着气说道,他也不知道具体人数,只听二喜说“黑压压一片”。

崇祯端起茶杯,慢悠悠抿了两口,突然笑了。

“哈哈哈,他们还是离不开朕!传旨,紧闭宫门,不予理睬!朕倒要看看,他们下次还敢不敢如此逼迫朕!大明善待文官士绅,竟让他们蹬鼻子上脸!”

“皇爷英明!”王承恩连忙附和,“这群文官定是怕您学天启帝不上朝,没了他们说话的地方,才慌了神!”

乾清宫外,文官御史们刚想让小太监通报,就见宫门“咣当”一声关上,守卫与太监全退了进去。

他们竟吃了闭门羹!

温体仁心中一慌,他本就是“官迷”,怕这事牵连自己,对着乾清宫方向三鞠躬后,悄悄溜走了,把烂摊子扔给了身后的文官。

可这对御史们影响不大,以往都是他们冲锋在前,出事后再由温体仁出面斡旋。

以往的崇祯,对文官谏言向来“谦逊接受”,在文官心中早已留下“仁君”印象。

可如今皇帝突然变了态度,不仅无视奏书,连面都不愿见,这让他们无法接受。

一个常年“做好事”的人,只要做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被无限放大。

崇祯废东厂、停矿税、护文官,可就因为“袒护太子”,便被文官步步紧逼。

“陛下!您不能如此纵容太子!太子擅杀大臣、抄家商家,与民争利,再不管教,国将不国!您这是要学商纣、隋炀帝吗?臣死谏!”

一个老御史对着宫门高喊,踉踉跄跄地跑到铁门前,摆出要“撞门死谏”的架势。

唐世济等人心中暗喜。

若老御史真死了,就能把账算在太子头上,逼崇祯让步。

可就在老御史要撞门时,却突然停住了。

铁门上的铜钉又尖又硬,他摸了摸自己的头,瞬间犹豫了:“万一真撞死了,皇帝却因此醒悟,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刚好有个御史“劝”道:“大人息怒!陛下定会接受谏言,您可不能轻生啊!”

老御史立马借坡下驴,顺势跪在地上,念念叨叨:“臣要等陛下幡然醒悟,现在还不能死……”

“没出息!”

唐世济等人在心里暗骂,却也只能跟着跪下。

一百多文官齐刷刷跪在宫门前,场面颇为“壮观”。

薛国观站在最后,见没人注意,悄悄溜了。

他还想争首辅之位,可不想此刻出风头。

崇祯在宫内得知消息,冷笑一声:“朕倒要看看,他们的膝盖硬,还是乾清宫的地硬!最多一个上午,定要各自回府!”

可他低估了文官的“韧性”。

两个时辰过去,文官们腿都麻了,却仍咬牙坚持。

这是崇祯继位以来,文官集团第一次与皇权硬抗,他们不敢放弃,否则以后便会失去“话语权”。

临近中午,局势突然升级。

承天门外聚集了上千名监生,有国子监的,也有翰林院的,他们举着标语,高呼“太子暴虐,斩杀言官”“请斩李若琏、高文采”,大有冲进皇城的架势,幸好被锦衣卫与守卫拦在门外。

王承恩得知消息,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跑回乾清宫:“皇爷!大事不好!国子监和翰林院的监生们聚集在承天门外,支援文官集团!”

“放肆!”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怒火中烧,“这群毛头小子,也敢挑战朕的底线!传旨内阁,让他们立即解散!若敢抗旨,一律遣回原籍,永不录用,还禁止其后人参加科考!”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