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第278章 招助手

春耕的忙碌暂告一段落,箬溪村终于能喘口气。林岁安却并未停下,她深知,在这乱世,医术与粮食、武力同等重要。她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照顾周全。培养更多的医者,尤其是培养能理解她理念、执行她方法的助手,迫在眉睫。

这一晚,她再次找到林四勇。

“四叔,医药局管事这名头,不能只是个空衔。我想再带几个助手。”

林岁安开门见山,“光靠我和红丫,应对平时尚可,若再有疫情,或是战事一起,伤员一多,根本顾不过来。我想从咱们箬溪三村的女孩里,选几个再系统教她们。”

林四勇听后立刻点头:“这是正事!你想怎么选?”

“不拘年纪,女孩子、年轻媳妇都行,首要的是人踏实、细心、有耐性,不怕脏累。您跟里正说一声,让愿意的人家自己报名,我来看。”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飞遍了箬溪三村和流民安置点。

“听说了吗?林管事要招人学医术了!”

“真的?我家闺女手巧,送去跟着林管事,将来准有出息!”

“哎,我家那媳妇也机灵,不知道林管事收不收成了亲的?”

“快去报名!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跟着林管事,学的是救命的真本事。”

与林岁安预想的可能会有人嫌弃“抛头露面”不同,村民们的反应空前热烈。在这个朝不保夕的乱世,一门能活人、能安身立命的技艺,比任何虚名都重要。尤其是那些流民和贫苦佃户,更是将此举视为改变命运的契机。

第二天,林家院子外简直比集市还热闹。不仅有八到十四岁的女娃,还有好几个二十岁左右手脚麻利的年轻妇人,甚至有几个妇人抱着奶娃娃,眼巴巴地等着,希望自己能入选,或者至少能让自家闺女入选。

林岁安看着这乌泱泱一片,足有三四十人,有些头皮发麻。她定了定神,让红丫帮忙维持秩序。

她没有考校学问,因为这年代识字的少更何况女孩子。她只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让她们伸出手,看是否干净,指甲缝有无污垢。医药之事,洁净是第一关。

第二拿出几种农家最常见的草药,混在杂草里,让她们挑出来,看观察力。

第三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想来?”“怕不怕血和伤口?”“照顾生病的老人嫌不嫌麻烦?”

过程中,有人紧张得说不出话,有人手脚笨拙分不清草药,也有人眼神飘忽,显然耐不住性子。林岁安静静观察,默默在心里做着筛选。

最终,她选定了五个人:

李二妞,十二岁,箬溪村木匠家的女儿,手指灵巧,分拣药材又快又准。

赵小草,十三岁,流民佃户之女,眼神里有股韧劲,说不怕血,“俺娘上次生弟弟流血,就是您救的,俺不怕。”

周槐花,一个十六岁的年轻媳妇,夫家也是佃户,为人沉稳,说自己“细心,会照顾人”。

另外两个,一个叫梅子,一个叫大丫也都是看起来老实本分、手脚利落的女孩。

“我这儿不是正式拜师学艺,”林岁安对选中的五人以及她们的家人说,“我也没那么大本事教出神医。就是跟着我做事,学着认药、制药、处理些小伤小病。活儿会很累,也很琐碎,要听话,要细心。愿意的,明天一早过来,先从分拣药材开始。做不好的,我也会让回去。”

她没有用徒弟这个词,更像是招募助手。但这足以让被选中的家庭欢天喜地,连连保证一定会好好干。

从第二天起,林岁安的药棚就热闹了起来。原先略显空旷的院落一角,如今整齐地排列着几个新搭的竹架,上面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草药。

林岁安站在院子中央,她面前站着五个年纪不一的女孩和一位年轻妇人。红丫则站在林岁安身侧,俨然一副大师姐的模样,腰板挺得直直的,下巴抬得高高的,小肚腩都有点遮不住了。

“我知道,大家心里可能都在想,跟着我做事,有没有工钱?给多少?”林岁安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女孩们顿时屏住了呼吸,连最沉稳的周槐花也下意识地捏紧了衣角。这确实是她们和家人最关心,却又不好直接问出口的问题。

林岁安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了她与她爹跟四叔议后的决定:

“在我这里,头三个月,是学艺期。”她伸出三根手指,“这三个月,没有铜板的工钱。”

话音刚落,她能感觉到女孩们眼神微微一黯。但她接下来的话,又让她们抬起了头。

“但是,林家管你们一顿晌午饭。无论粗细,必定让你们吃饱。而且,”她语气加重,“你们在这里认的每一种草药,学的每一个口诀,练的每一次包扎,都是将来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你们全家的真本事。这门手艺,比眼下几个铜板,值钱得多。”

她看着众人,继续道:“三个月后,我会考核。能独立认出五十种常用草药、懂得熬制三种以上常用汤药、能冷静处理简单外伤的,就算出徒。”

“出徒之后,你们就是我的正式助手。到时候,每月根据你们做的事情,发放工钱或分红。比如,帮忙炮制的药材卖了钱,里面会有你们的一份。跟着我出诊,也会有相应的辛苦费。做得多,做得好,就拿得多。具体怎么算,到时候我们再定。”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林家目前的经济现实无法固定支付太多现钱,也给了这些女孩们一个清晰的、可以期盼的未来。它不是施舍,而是将她们的收益与自己的成长和医药局的效益直接挂钩。

年纪最小的李二妞眼睛亮了起来,她家是木匠,明白“学徒”的规矩,管饭还教真本事,已经是极好的待遇了。赵小草想到家里艰难,能省下一顿饭,还能学手艺,也用力点头。周槐花想得更远,她看到了“出徒”后靠自己双手挣钱的希望。

林岁安最后补充道,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原则:“不过,我也把话说在前头。学艺期间,若是发现偷奸耍滑、屡教不改,或者心术不正的,我随时会让她回去。我林岁安这里,要的是能一起扛事、有仁心的伙伴,不是来混饭吃的闲人。”

“我们明白,林管事!”

“我们一定好好学!” 女孩们纷纷应和,脸上的忐忑被一种更具生命力的决心所取代。

看着女孩们带着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一直在一旁安静听着的田桂花走了过来,递给女儿一碗水,有些担忧地低声道:“安安,这样行吗?一点工钱不给,她们家里人会不会有意见?”

林岁安接过碗,喝了一口水,目光清澈而坚定:“娘,直接给钱,反倒成了雇佣,她们学起来可能就不那么上心了。现在这样,她们明白是在为自己学本事,动力才足。等她们真能帮上大忙,创造了收益,我们林家也绝不会亏待她们。这叫……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她顿了顿,看着母亲,语气更软了些:“况且,咱们家现在也确实不宽裕。这样安排,既教了人,也给了她们盼头,还不至于把我们自己拖垮,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

田桂花看着女儿条理分明、思虑周全的样子,心里那点担忧也散了,只剩下满满的骄傲。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