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第31章 四十八军户精神

窗外陆家嘴的天际线正在晨雾中苏醒。

江面渡轮的汽笛声被88层高楼的真空玻璃过滤成模糊的呜咽。

梁金涛握在手里的钢笔尖在合同尾页悬停了三秒钟。

他的定制西服袖口擦过整张美洲鳄鱼皮包边的桌沿。

意大利小羊皮座椅随着转身发出细微的呻吟。

左手边的智能恒温酒柜里,1982年柏图斯红酒在摄氏18度的微光中沉睡。

瓶身上凝结的水珠正顺着防弹玻璃缓缓滑落,像极了那年赵秀芬蹲在土灶前抹泪的模样。

“告诉老贾......在这里加个补充条款。”

梁金涛突然用钢笔尾端敲了敲合同里的违约项。

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18K金笔帽上的冰种翡翠晃出一道绿芒。

虽然没有被晃到。

一旁的助理小刘还是下意识地眨了下眼睛。

“二期以后的工程都要预留残疾人通道。”

这话让坐在对面真皮沙发上的法务总监手抖了抖。

咖啡渍在爱马仕真丝领带上洇开铜钱大的污渍——一小时前他们才否决了残联的这项提议。

签字时梁金涛总觉得白玉镇纸透着寒意,

这是去年秋拍会三千万拍下的“十全老人”御用文房。

雕着五爪盘龙的玉料本该温润,此刻却让他想起赵秀芬怀孕时捂在怀里的热水袋,

粗陶外壁永远带着洗不净的碱渍。

落地窗倒影里。

六个保镖的耳麦同时亮起红光。

梁金涛在最后一份文件签下花体字时。

恍惚看见钢化玻璃映出的自己——宝格丽袖扣闪着黑曜石的光,却照不清瞳孔深处那团混沌。

江风突然撞碎在幕墙上。

他手一颤,墨水在“梁金涛”的“涛”字最后一捺洇出个丑陋的墨点。

墨点像极了离开峡口村前夜。

他伙同张幸福等人打死老社长家大黄狗时留在河滩的那个血窟窿......

“涛子哥......”

李寡妇的侄子见梁金涛神色有些恍惚,还以为他被神婆给说准了。

一下子着急起来,伸出冻得红肿的右手,轻轻推了几下。

被这个十五岁的半大小子一晃。

梁金涛的思绪瞬间被打断,也从对前世的回忆中挣脱出来。

“涛子哥,你没事吧?

刚才你的眼神......”

李寡妇的侄子有些害怕地说道。

声音越来越低。

“我没事。估计是有点累了。”

梁金涛抬手摸了摸李寡妇的侄子。

别看这小子现在因为少了父亲的鞭教,到处惹是生非。

再过十几年。

等到鹞子翻身峡水电站正式开工的时候。

却是峡口村,乃至整个四十八军户乡第一个跑去应聘当民工的。

再后来。

他乘风破浪,成了祖厉县有名的包工头。

“涛子哥,你没事就好。

我要几根......”

担心自己刚才的话梁金涛没有听见,这个未来的包工头急忙又说。

梁金涛笑了笑。

弯腰从柳条筐里抓了把最粗壮的苇根塞了过去:“拿黄酒煨,别放糖。”

转身时,瞥见小子偷偷往兜里藏了块冰——定是要拿去给村头小卖部换玻璃弹珠玩。

回程的路上。

铁锹头映着夕阳,晃得人眼花缭乱。

梁金涛特意沿着河岸,向着下游连接四十八军户乡和四金龙乡的吊桥跟前走。

自从1970年4月27日完工,5月1日正式通车,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即便是到了一壶茶把“梁副董”送走的2023年,还依旧老黄牛一般,服务着四十八户乡的老少爷们儿。

重生后的第一天。

赵秀芬夺门而出,最后驻足的地方,就在吊桥下面。

梁金涛确定自己重生回来的那天晚上,其实就想偷偷一个人过来。

自从有着“天下黄河农民第一桥”的四十八军户乡吊桥建成通车之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渐渐就有了一个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传言:

不管是老人还是娃娃,如果有毛病吃药打针不顶用,只需要在吊桥底下钻过来钻过去,最后再在桥墩上绑一个红绳绳,就会百病消散。

这个神乎其神,玄之又玄传言,屡试不爽。

梁金涛今天特意过来,一为驱除心里最后那点对于香江的“不舍”。

二来是想看看,自己小时候跟着父母绑在桥墩上的那几个红绳绳还在不在。

到了吊桥跟前。

梁金涛放下铁锨铁镐还有装着苇根的柳条筐。

一脸庄重地弯腰塌背,心无杂念地从吊桥下钻了过去。

然后又钻了过来。

不知道心里那点对于前世在香江奢侈生活的“不舍”驱除了没有。

梁金涛却可以肯定。

自己小时候跟着父母绑在桥墩上的那几根红绳绳已经不在了。

但是。

包括桥墩在内的,只要是抬手能够够到到地方。

多多少少都绑着好多红绳绳。

那些后来者绑下的,即便太阳晒不到,雨雪淋不着。

但河风吹过,时间流逝。

还是开始泛白。

直至腐朽、掉落。

最后被从鹞子翻身峡吹来的河风带进滔滔不绝的黄河水里,浮浮沉沉,不知所踪。

离开吊桥之前。

梁金涛头触在吊桥冰冷坚硬的桥墩上。

在心里默念道:“您老人家风光的日子,可不止二十年前举行通车典礼的那一次。

2020年的某一天,在各级领导、诸位先贤、成千上万两岸百姓的见证下,您老人家的‘五十寿诞’盛大至极!”

又说:“鹞子峡口炮声隆,天崩地裂岩石滚,华夏农民第一桥......”

至于。

吊桥的建成、顺利通车,结束了四十八军户人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过河的历史。

加强了祖厉县与外界的联系。

是四十八军户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也为甘省树立了本土的精神丰碑。

其建设过程中凝聚形成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的吊桥建设精神,被称为 “四十八军户精神”。

梁金涛准备等一个合适的日子,在非常官方的层面,再提出来。

重生回来。

有些事必须得敢为人先。

有些事。

低调谨慎些没有坏处。

河风呼啸,河水清亮亮。

转身回去,梁金涛耳边似乎听到有个声音在说:“娃娃,迷途知返犹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