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先给老司徒回了个电话,出乎他的预料,老司徒并没有特意说柏林电影节的事,也没提金熊对曹阳的重要性。
老司徒只是聊了会家常,最后挂电话时,才说道:“曹阳,不用管外界怎么说,也不要有压力,你已经非常成功了,遵从心意行事就行。”
曹阳笑了,这才是他认识的老司徒。
用老田的话说,就是老家伙又臭又硬,妥协?那是什么,在老家伙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两个字。
当时老田说这些话时,脸不红心不跳,好像他不是这样的人似的。
不过说实话,老司徒虽然在艺术电影领域的成就不怎样,但教出来的几个徒弟,其他不说,性格上倒是或多或少都随他。
就像老田,以老田的家世和老司徒的人脉,上面真能禁导他十年吗?要是老田愿意,只要在内部认个错,或者哪怕不认错,只要稍微妥协一下,估计早就解禁了。
但显然老田没这么做。
他自己还有脸说老司徒“又臭又硬”,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还有陈凯哥,他的性格多少也沾染了一些“犟”的特征。
挂了老司徒的电话,曹阳心情放松了不少。
说实话,在没给老司徒打电话前,他心里也是患得患失的。
大满贯啊,说句有点夸张的话,这是足以在电影界里“名传千古”的事,换成谁能不在乎?
电影圈里的人,只要有机会,谁会放弃?
就像老谋子,99年因为《一个都不能少》与戛纳电影节决裂了,并且还写了一封决裂信。
这在当时是轰动世界的大事,被西方媒体连篇报道,导致戛纳电影节非常被动。
再加上非常善于捅刀子的意大利人——威尼斯电影节直接给了《一个都不能少》最高的金狮奖!
这让戛纳电影节一度灰头土脸。
老谋子当时这么做是非常硬气的做法,站在咱们的立场,他做的非常男人。
但老谋子后悔了吗?
从戛纳电影节撤片估计不后悔。
不过那封决裂信,也许他是后悔不该直接曝光的,就是这封信,让他跟戛纳电影节想缓和都困难。
他要是真不后悔的话,不想缓和关系的话,就不会带着《十面埋伏》亮相戛纳电影节了——他当时可是隐晦的表达过,从此再也不去戛纳。
老谋子食言了。
吉尔-雅各布是戛纳电影节真正的掌权者,他从1978年到2000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二十多年。
2000年,吉尔-雅各布将艺术总监交棒到蒂耶里-福茂手中,他自己则出任电影节**一职,直到2014年正式卸任。
也就是说,老谋子99年的撤片和发的决裂信,当时戛纳电影节当权的正是吉尔-雅各布。
老谋子04年曾拿《十面埋伏》试过一次,吉尔-雅各布那时候是戛纳电影节**,《十面埋伏》没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哪怕是非竞赛单元,也没能入围。
也就是说,《十面埋伏》在戛纳电影节一无所获。
这让老谋子了解了戛纳的态度。
2014年,掌权戛纳电影节三十多年的吉尔-雅各布正式退去,不再担任戛纳任何职务。
也就是在这一年,老谋子带着他的《归来》,又一次去了戛纳电影节,时间上很巧合对吧?
但是,这一次《归来》又被主竞赛单元排除在外,没能入选主竞赛单元,哪怕是在非竞赛特别展映单元,也是一无所获。
这件事让老谋子特别沮丧,也认清了事实——哪怕戛纳电影节换了新的领导层,也不会再接受他了。
老谋子的大满贯之梦,也醒了。
曹阳也肯定想要大满贯,但他也知道,只剩下的最后的柏林金熊,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机会。
曹阳比其他人的优势在于,他既有“金手指”,又特别年轻,他等得起。
但这是很被动的做法。
最近他也在想,是不是先拍摄一部电影,去柏林试探一下。
柏林电影节**迪特-考斯里克的主动示好,其实是曹阳没想到的。
无论是戛纳电影节,还是柏林电影节,都跟威尼斯电影节不同。
柏林、戛纳电影节的**和艺术总监动辄十几二十年的任期,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和艺术总监任期较短,通常4年一届,更换频繁。
柏林电影节**迪特-考斯里克是2001年才上任的,纵观柏林电影节的历史,从1951年柏林电影节设立至今,仅有5位电影节**和艺术总监,每一个任期都超长。
可以想象的到,迪特-考斯里克也会有超长的任期。
顺便说一句,柏林电影节在2020年以前,他们的电影节**都身兼艺术总监的职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的人。
直到2020年迪特-考斯里克退去,他们的电影节**和艺术总监才分开,由两个人出任这两个职务。
就像迪特-考斯里克,他不仅是柏林电影节**,还是艺术总监,还是商务总监,在电影节来临之际,他还是选片委员会**……
曹阳又分别给老田、侯院和韩总回了电话。
老田的话最简洁,他叮嘱曹阳,哪怕不去当这劳什子评委会**,也要客气回绝,尽量不要得罪迪特-考斯里克。
他是了解曹阳的,直到曹阳不太愿意做这些繁琐的事,所以才打电话给曹阳,叮嘱这件事。
韩总打电话给曹阳,主要是给曹阳说了一些迪特-考斯里克的资料。
他告诉曹阳,迪特-考斯里克以前是德国非常有名的电影评论家,对待电影的态度非常严厉,被认为是个电影“批评家”。
迪特-考斯里克上任后,坚持对**题材的关注,对新人导演的扶持,甚至不惜为了维护“艺术本身的水平”,拒接给女性创作者“额外的提名机会”。
也就是说,迪特-考斯里克重视新人导演——他是2001年上任的,曹阳是2001年出道参加的柏林电影节,第一年就拿到了柏林评审团大奖。
这里面有当时谢非作为评委会的成员的努力,也有迪特-考斯里克重视新人的因素。
另外,在迪特-考斯里克那里,**题材可能更容易获奖,但却不会像戛纳或威尼斯电影节,会给予女性导演“特别”照顾。
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正确里,就有每年要“特别”照顾女性导演,不仅主竞赛单元里尽量要有女性导演,并且同等条件下,女性导演更容易获奖。
韩总在挂电话时,也像老田一样,特别叮嘱曹阳,尽量不要得罪迪特-考斯里克,怕曹阳年轻气盛。
给曹阳打电话的四个人里,要说谁最希望曹阳能拿到大满贯,毫无疑问,是侯院侯可明。
在他执掌北电期间,若是学校能出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政绩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他绝对会被特别写入校史的。
侯可明只要一想到,校史上写到:在侯可明院长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著名导演曹阳,拿到了威尼斯电影金狮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拿到欧洲三大奖的导演,成为亚洲第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成为华人第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成为北电第一个……
侯可明激动啊!
不过,老侯虽然激动,却没上头。
他给曹阳打电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校能为你做什么!
老侯告诉曹阳,不要有压力,你要是不想去做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学校会发动所有关系,不会让你跟柏林电影节以及迪特-考斯里克产生隔阂。
你要是去柏林电影节做评委会**,那么学校就是你跟迪特-考斯里克之间的桥梁,不会因为电影的事,让你跟迪特-考斯里克产生矛盾。
并且,侯可明还告诉曹阳,迪特-考斯里克虽然不像威尼斯电影节**马可穆勒那么“明目张胆”的支持华语电影,但德国人跟华夏的关系,一向都不错。
迪特-考斯里克主政柏林电影节后,对华语电影也很友好,几乎每年的主竞赛单元都有华语电影入围,每年都会特邀华语电影进行参展。
挂了老侯的电话,曹阳至少对迪特-考斯里克这个人有了一些了解。
综合来看,德国人虽然很想把扩大柏林电影节的影响力,也很想跟曹阳拉近关系,但从他没有给谢非透露“好处”来看,德国人不是那种满嘴跑火车的人。
当然,这只是曹阳根据对迪特-考斯里克的了解,以及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判断,至于是不是这样,还要跟迪特-考斯里克接触了之后才能知道。
其实,曹阳倒是希望迪特-考斯里克是个“严谨”的人,一般有所坚持有自己原则的人,是敢顶住压力做一些事情的。
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下意大利人。
威尼斯电影节敢一边喊着打倒好莱坞,一边又邀请好莱坞电影明星,给好莱坞电影明星许诺,最后再把承诺“吃”掉,戏耍好莱坞。
这就造成马克穆勒上任后,哪怕做出让步,给好莱坞承诺,给好莱坞明星承诺,也没多少明星相信威尼斯。
曹阳最怕的,就是迪特-考斯里克是“嘴炮”。
这一点要亲自聊聊才能知道,要是迪特-考斯里克也是“嘴炮”王者,曹阳是肯定不会去柏林的。
曹阳本来想明天再给谢非打电话的,但想了想,其实也没什么可考虑的。
主要还是要跟迪特-考斯里克谈谈,现在是洛杉矶晚上十点,对应京城正是中午两点左右,打电话正好。
于是,曹阳给谢非打电话,让他转告迪特-考斯里克,自己想跟他聊聊。
让曹阳没想到的是,在十点半左右,迪特-考斯里克竟然打来了电话。
这个时间点,德国那边应该是早上七八点吧?这么急的吗?
曹阳跟迪特-考斯里克是认识的。
2001年,曹阳参加柏林电影节,拿到了评委会大奖,这是排名第二的大奖,肯定要跟柏林电影节的**认识一下的。
不过也仅仅只是认识了一下而已,之后就没怎么接触过了。
“曹,咱们有五年多没见过面了吧?没想到当年柏林电影节出身的新锐导演,如今已经是名满全球的大导演了。
你的《第九区》和《盗梦空间》都非常精彩,艺术和商业化结合的简直是完美,我不止一次的想,要是你当初带着这两部电影来柏林的话,我应该给你什么奖更合适。”
曹阳稍微愣了一下,实在没想到,迪特-考斯里克这么“会”说。
这是早就想好的腹稿吧?
迪特-考斯里克的话,表面上包含了两个意思。
先是提醒曹阳,你是在柏林电影节成名的,是柏林电影节捧出来的导演,咱们本来应该关系更好,你应该是柏林的嫡系才对。
这里是不是隐**别的话?嫡系嘛,才能更容易拿到金熊奖。
另外,还明确的告诉了曹阳,威尼斯电影节能给你的《九尾妖狐》打上实验电影的名头,那么柏林电影节也能给你的《第九区》和《盗梦空间》奖项。
话里有话呀,但说的有点隐晦。
“谢谢你的认可迪特先生,早知道我当初就应该先带着《第九区》或《盗梦空间》来柏林电影节的,很遗憾错失了重要的奖项。”
曹阳说道。
不就是试探吗,我也会。
“叫我迪特就行,咱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你说的没错,曹,你早就应该来柏林的,你是在柏林成名的导演,柏林就是你永远的支持者,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迪特-考斯里克顿了一下,随着笑着说道:
“就像《第九区》,这是一部反应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优秀影片,哪怕用了商业化的节奏进行了制作,也不妨碍它是一部经典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要是来柏林电影节的话,至少我本人认为,这样的电影值得一座最佳导演的银熊。”
“最佳导演?”
曹阳轻声重复了一句。
“没错,据我所知,到目前位置,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导演,同时获得过戛纳最佳导演、威尼斯最佳导演和柏林最佳导演呢,这其实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迪特-考斯里克强调道。
曹阳想了想,据他所知,后世好像有一位导演拿到了欧洲三大最佳导演的大满贯。
似乎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不过,他目前好像只有一个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其他两个,还都没拿到呢。
曹阳沉默了片刻,便决定不再绕弯子,而是直接问道:“迪特,如果我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不是实验电影,而是一部文艺片呢?”
迪特-考斯里克好半天没有说话。
就在曹阳以为两人可能谈崩了时,迪特-考斯里克说道:
“曹,你知道吗,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的,但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不想敷衍你,也不想欺骗你,你知道我若是成全了你,我会有什么后果吗?”
没等曹阳说话,他就继续道:“最大的可能,我会被从现在的位置上赶下去,然后被欧洲媒体口诛笔伐。
你知道吗曹,罗伯特-奥特曼是最后一个实现大满贯的导演,但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艺术片能让你实现愿望。
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只要这部电影在艺术性上明显比其他参赛电影高出一截的话,我很确定,我肯定会把最高奖给你。
曹,这绝对不是敷衍你,所以你应该明白,这里面包含一点点的运气成份。”
运气成份吗?
也就是说,那一年恰好没有太突出的电影,而我的电影又明显更好,才会有机会吗?
看起来有点难,实则一点也不简单。
曹阳知道,迪特-考斯里克的话说的很明白了,他如果在其他时候敢给自己金熊的话,那就会断送了他的前程,会被人从电影节**的位置上赶下去的。
也就只能在特殊时候,在自己的电影明星比其他电影更胜一筹的情况下,他才敢顶住压力,给自己金熊。
所以他才说需要一点点运气。
行吧,这也不算敷衍自己。
“迪特,我想知道,我如果成为评委会**的话,有多大的权限。”
曹阳问道。
无论如何,今年接受了评委会**,先跟柏林打好关系,明年拍一部电影来柏林试试看,看看迪特-考斯里克会不会做到他说的。
这也算是一种试探吧。
迪特-考斯里克一喜,曹阳能来当评委会**,对柏林来说,绝对算是大好事,起码他再邀请好莱坞明星,甚至是巨星的话,很多人就不会拒绝了。
如今的好莱坞,哪个明星不想跟曹阳合作呢?
能在曹阳面前露脸,跟曹阳打好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当然,迪特-考斯里克知道曹阳的影响力,也肯定不会忽悠曹阳,他刚才说的,全是他能做到的。
“哈哈,曹,除了金熊的归属咱们需要协商一下之外,其他的,你都可以自行决定,也就是说,除了金熊之外,我不会对你的权限有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