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云机的梭子在水力驱动下飞速穿梭,而人工织机前,织工们虽竭尽全力,却仍显得手忙脚乱。】
【两个时辰后,织云机已完成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绸缎,而人工组才织完三分之一。】
【人群中一片哗然。朱由检走上高台,大声说道:“乡亲们!这织云机不是来夺你们饭碗的,而是来救你们于水火!”】
【“有了它,你们再也不用没日没夜地累死在织机前。你们可以成为机师,学习操作、维护机器,收入比以前翻倍!”】
【“还能学习绘图设计,创造出更美的纹样!”】
【他转向赵大锤,目光真诚:“这位兄弟,你愿意第一个试试吗?朕保证,若学不会,朕亲自向你赔罪!”】
【赵大锤犹豫片刻,最终走上前,在工匠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操作起织云机。】
【当他成功织出一块平整的布料时,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笑容:“这……这比木织机轻松太多了!”】
【渐渐地,质疑声变成了赞叹声。绸缎庄老板张福海率先订购了十台织云机:“以前接个宫廷订单,得让织工们没日没夜地赶工,现在半个月就能交货!”】
【“这生意,以后能做到海外去了!”】
【随着织云机在江南地区的推广,整个纺织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新式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出的绸缎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通过海运远销海外,换回了大量白银。】
【更令人惊喜的是,受织云机的启发,工匠们又陆续发明了水力棉纺机、提花机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棉布产量剧增,普通百姓也终于能穿上便宜又暖和的棉衣。】
【机巧局周边,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机械制造产业带。】
【铁匠铺里,炉火日夜不熄,锻造着各种精密零件;木匠作坊中,能工巧匠们精心制作着木质结构。】
【还有无数年轻人涌入,学习机械原理与操作技术,一个全新的行业正在崛起。】
【站在应天城楼,看着运河上满载绸缎的商船往来如织,朱由检望着远方,目光坚定而充满希望。】
【这场纺织革命,不仅拯救了民生经济,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创新与变革的火种。】
【他深知,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奇迹等待着大明去创造。】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织云机运转的画面,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旧刀,良久开口:“当年咱媳妇马秀英在军营里织布,双手磨得全是血泡。这机器要是早有,也能少受些罪。”他转头吩咐近侍,“把应天城的织匠都召集起来,让他们也瞧瞧,能不能琢磨出个门道。”
刘伯温抚须沉思,眉头微皱:“陛下,水力织机虽能提升产量,但江南织工众多,骤然替代恐生事端。臣建议先在官营织坊试行,再逐步引导民间。”
徐达挠挠头,咧嘴笑道:“俺带兵的衣裳总是破破烂烂,要是这机器能多织布,以后弟兄们都能穿上新衣裳打仗!”
常遇春灌了口酒,大笑道:“等天下太平,咱老常家也开个织坊,用这‘织云机’织出的布,保准比云锦还漂亮!”
永乐位面
朱棣看着绸缎在机杼间飞速成型,猛地一拍桌案:“比朕的宝船还精巧!郑和,你带些能工巧匠去西洋,看看他们的纺织机,再和这‘织云机’比比!”
郑和躬身应命,目光炯炯:“陛下,若将此机装上宝船,船队航行时也能织布,既省人力又增物产,西洋诸国见了,更要惊叹我大明智慧!”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道:“此机若成,《永乐大典》配图所需的绸缎,便可大量制作,编修进度也能加快!”
姚广孝双手合十,神色凝重:“陛下,机巧夺天工,恐遭天忌。臣建议在织坊供奉织女牌位,以安工匠之心。”
宣德位面
朱瞻基打翻手中的蛐蛐罐,盯着演示画面急道:“朕的官窑瓷器总缺绸缎包装,这机器要是能多产布,可解大难题!杨爱卿,速速让工部仿制!”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忧虑道:“陛下,制造织云机需精钢与木材,且工匠要学新技艺。臣建议先在苏州设官办工坊,招募年轻织工培训。”
于谦抱拳请命:“臣愿在宣府推广!边军冬衣常缺布料,若能就地织布,将士们也能少受些寒。”
杨溥皱着眉头翻账本:“添置机器、修建水坝,处处要钱。陛下,要不向绸缎商预征税款,以工代赈?”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着玉佩,漫不经心道:“比朕的炼丹炉有意思。严卿,让严世蕃盯着,宫里修道观的帷幔,就用这机器织的布。”
严嵩躬身哈腰:“陛下圣明。不过江南织行背后多有权贵,臣需小心周旋,以免触怒利益。”
戚继光在蓟州来信中写道:“末将观此机,若能改装为军用,士兵缝补甲胄也能省时省力。恳请朝廷拨付一台研究。”
胡宗宪抚须沉思:“东南沿海倭寇常抢丝绸,此机若推广,需加强工坊守卫,严防技术外流。”
隆庆位面
朱载坖看向张居正,神色忧虑:“张先生,这织云机虽好,但可能断了许多织工生路,如何是好?”
张居正展开改革方案,沉稳道:“陛下,可效仿一条鞭法,设立‘机税’;同时开设技校,教织工操作机器,授以新职。”
高拱拍案而起:“对阻挠革新者,严惩不贷!九边军费紧缺,多产绸缎换白银,正是时候!”
王崇古在边关来信中激动道:“此机若能运到九边,用马队驮羊毛织布,既省运费,又能改善将士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