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谭使者-——辛毗再一次来到了雒阳,他这一次来雒阳面见刘璋,和他上一次面见刘璋的原因一样,都是代袁谭向刘璋求援。
不过不同于上一次求援,这次袁谭不仅是求援刘璋,还有一封请降的文书递上。
刘璋对于这封意义重大的请降文书却是看都不看,他只捋着短须,向辛毗垂询道:“辛卿,袁显思归降一事,真假如何?”
上一次面见刘璋,就向刘璋表达出归降之意的辛毗,现在他虽是还委事于袁谭,但实则已经算是秦王幕府的臣僚了。
因而辛毗直言道出降书的真假:“大王,袁显思的这封降书,非是出自真心,而是因为袁显甫大军逼近,不得已做出的权宜之计。”
“孤意也是如此。”刘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哂笑。
且知道,历史上袁谭就不是个老实的家伙,在袁绍病亡后,袁谭同袁尚相争处于下风,袁谭因此向曹操求援,两家结盟并约了婚姻,但袁谭根底上不老实,私底下向归降曹操的吕旷、吕翔送去将军印绶,摆明了和曹操结盟,不过是为了假借曹操攻破袁尚而已。
而今袁谭向刘璋递上降书,刘璋打心眼里对袁谭不信任,所故他对这封降书更是嗤之以鼻。
不过知道袁谭不是真心请降,和是否接受袁谭请降是两码事。
当下刘璋却是有意接受袁谭的请降,给与袁谭和袁尚争斗的勇气,毕竟袁氏兄弟斗的越狠,战的越是激烈,对于刘璋来说是一件好事。
“卿意,孤当受否?”刘璋再度向辛毗垂询了一句。
“固当受也。”辛毗瞬息之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分析道:“眼下袁显思被困平原县,治下唯有孤城一座,正是倒悬之时,倘若大王不受其降,袁显思当是会丧尽胆志,或是出降袁显甫,或是自刎而亡。”
“到时候,袁显甫收略平原,兼之幽州、河间、渤海在握,将为大王的敌手,于大王荡定河北不利。”
“所以臣下以为,大王当受其降,以壮其心,让袁显思依托平原城同袁显甫抗衡厮杀,而大王则可发兵他处,或攻幽州,或伐河间,征伐袁显甫的后方,断绝袁显甫的退路。”
“到了那个时候,在平原城缠斗的二袁,早晚成为明公的阶下囚。”
“善。”刘璋抚掌赞道:“那就劳卿返回平原,向袁显思言明,就说孤受了他的请降,不日就将发兵平原,让袁显思在平原坚守一段时日,到时候我大军一至,里应外合,一举大破袁显甫。”
“至于讨定袁显甫后,孤将以袁显思为车骑将军、领青州牧。”
“诺。”辛毗受命,而后他踏上了返回平原城的道路。
不数日,快马加鞭的辛毗,来到了平原城下,眼见着城外袁尚所部已经在挖掘壕沟,摆弄拒马,瞧着是要将平原城围个水泄不通,用以逼降城内的袁谭,以及袁谭麾下的将校。
趁着袁尚所部还没有完成合围,辛毗瞥了个空子,来到了平原城下,向着城头的守卒高呼,道出了他的身份,城头的守卒反应很快,放下了吊篮,将辛毗架到了城头上。
“辛君,秦王怎么说?”
第一时间得到辛毗回来消息的袁谭,他等不及召见辛毗,而是赶赴到辛毗所在的城头,握着辛毗的双手,向辛毗急切的问询了一句。
辛毗打量了一眼旬月未见的袁谭,只见袁谭神色颓唐,眉头紧皱,一副处于崩溃边缘的模样,足可见这一次河间战败,以及当下的袁尚围城,给到袁谭的压力有多大。
“秦王应允公子所请,不日就将发兵平原。”辛毗简短的道出了此行的结。
“好,好,好。”袁谭连连夸赞,他脸上露出笑意,一直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好似卸去了千斤的重担一般,他嘿嘿笑道:“既是秦王应下的事情,那想来秦军不日就能抵至我平原城下了。”
袁谭能有如此的自信,盖因秦王刘璋信誉十分的良好,从无失约的时候。
“接下来,公子只需坚守平原不失,就有重振旗鼓,翻身之日。”辛毗鼓舞了一句袁谭。
“那是,那是。”袁谭嘴角微微勾起,他畅想起了未来,这一次若是假借秦军攻破袁尚,他决计不会给袁尚一条生路,毕竟袁尚只要在一日,河北之地效忠袁氏的官吏,就一日不知所归。
诛杀袁尚,收揽忠良。
至于而后,而后伺隙攻破秦军,夺回邺城,光复先君之旧业,袁谭为将来规划了起来。
而这美好的未来,袁谭自认为,他只需在当下坚守住平原,等来秦军的援兵即可。
望着从神色颓然转变为踌躇满志的袁谭,辛毗心中嗤笑了一声,这等喜怒溢于言表的庸物,如何能成为我辛毗的君主,唯有秦王,仁德无二,神武天成,此等人才是他辛毗的君主。
城外,辛毗奔入平原城的情状,递到了袁尚的案头。
当得知辛毗自从西面来的时候,袁尚眉头霎时间皱了起来,无他,西面是谁,他是再清楚不过了,那位秦王如果插手到当下平原城的战事中,攻取平原城的机会,又将一次从他的手上溜走。
‘可恶。’袁尚心中痛骂了一句袁谭,兄弟之间的争斗,袁谭却是每每邀外人插手,与外人合伙对付自家的兄弟,而且这个外人,还是逼的先君袁绍忧病亡故的刘璋,足可见袁谭是丧心病狂,无以复加了。
“别驾,卿以为平原城向秦王求援,秦军会不会来?”袁尚向田丰垂询道。
田丰眉眼间皆是忧色,他摇了摇头道:“秦军若是来此倒也罢了,我等到时候可撤军离去,若是秦军趁我大军身在平原,发兵掩袭河间、渤海等郡,断绝我们的后路,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别驾的意思是,撤军而去?”袁尚有些不甘心,他好不容易再一次把袁谭逼到了孤城一座,如今又要错过良机,使得袁谭有重振旗鼓的机会,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