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倒不如答应他们的要求。”
武信在旁边轻声劝说道。
并非是他不愿意拉龙舟,只是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是百姓们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推辞呢?
接受百姓的好意,也是一种与民同乐的方式。
“是啊陛下,小民们皆是自愿而来的。”
老者也赶忙附和着说道,周围的百姓们也都纷纷点头,表示他们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忙。
思忖了片刻之后,杨广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那便有劳诸位了。”
这话一出口,百姓之中顿时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兴奋得满脸通红,他们毫不犹豫地把上衣一脱,赤膊上阵,就争着要冲在第一位呢。
要知道,他们来的时候,家中的老人们就已经千叮咛万嘱咐了。
这可是给大隋的皇帝,还有武王爷出力气的大事,一定要拿出吃奶的劲才行,可不能丢了自家的脸面。
很快,年老的百姓们便纷纷主动让开道路,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敬重。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则一个个精神抖擞地来到龙舟前,充满干劲地将那牵引龙舟的粗重绳子背在了肩上。
轰隆隆……
随着小伙子们齐声发力,龙舟再次缓缓开动起来。
它从通济渠开始启程开拔,一路向着南方驶去。
前来送行的杨侑骑在马背上,望着被百姓如此推崇爱戴的祖父和姑丈,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
曾经杨氏一族的种种作为,使得民心丧失,百姓们怨声载道。
而今日所见到的这一幕幕场景,无疑是在表明大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正在逐步回升。
“陛下,回东都吧,朝堂之上还有事务需要处理呢。”
就在杨侑正开心无比、心情放松的时候,魏征那严肃的声音再次传了过来。
“魏卿,朝堂之上真的有那么多事情吗?
难道所有的事情都要朕事事亲为吗?”
杨侑的脸上满是无奈。
他觉得,那些大事情自己来拿主意也就罢了,可是一些小事情总不能也都要经过他的手吧?
要是这样的话,他养着那么多官员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陛下您刚刚登基,此时更应该做出一番表率才是。
若不论大事还是小情,陛下您皆能亲力亲为,那么底下的官员们看到陛下您这般勤勉,又岂能不效仿?”
魏征在一旁苦口婆心地极力劝说着。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他所说的就是世间最正确的道理。
“你说的有道理,朕这便回去。”
杨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儿。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难怪祖父有时候会如此厌烦这个魏征,可却又始终不愿意杀掉对方。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魏征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隋的江山社稷考虑。
他的谏言虽有时候听起来逆耳,但却都是忠言。
“臣也会日日夜夜陪伴着陛下的。”
魏征见杨侑如此听话,眼睛顿时一亮。
他不禁想起当初给杨广提意见的时候,那可真是艰难无比。
杨广总是一万个不情愿听他的话,两个人几乎是你拉我扯,谁也不愿意让步。
相较之下,这位新皇帝就不一样了,还是耳根子软啊,自己说的话他还能听进去。
盛隋。
这两个字缓缓地在魏征心中升起。
在他的脑海里,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帝国,宛如初升的朝阳,正随着历史这个巨大的车轮缓缓开始转动。
这个帝国将充满生机与活力,百姓安居乐业,那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老魏,先前你和太上皇比拼输了,还比吗?”
在回去的路上,长孙无忌面带好奇地问向魏征。
“比,山人自有妙计。”
魏征嘿嘿一笑,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神情。
他心里想着,这龙舟走得太慢了,在这期间里,他可有充足的时间派人送书信到龙舟上去。
他打算三天给杨广送去一件大事的奏报,一天送去三件小事的奏报,看他不狠狠的烦一下杨广。
……
龙舟依旧稳稳地在河道上前行着,那些拉着龙舟的百姓们没有怨声载道。
相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欢声笑语不断,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每行进一段路程,就会有新的百姓自发地前来替换。
他们都以能够为皇帝和武王爷效力为荣,甚至在替换的过程中,一些人为了争夺拉动龙舟这难得的名额,竟然激动得大打出手。
龙舟之上,杨广悠然地抚琴而坐。
那把古琴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流淌出悠扬的琴音。
伴随着琴音,舞女们翩翩起舞,身姿曼妙,宛如灵动的仙子下凡。
“姐夫,收收口水。”
裴元庆偶然间瞧见程咬金那哈喇子都流了一地,当下就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这是欣赏得忘乎所以。”
程咬金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口水,还强行解释了一句。
他的眼睛却还是舍不得从舞女们的身上挪开,那眼神里满是陶醉。
“那你可别太忘乎所以了,我可是替姐姐来看着你的。
你瞧瞧王爷,那才是真正的定力非凡,雷打不动,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裴元庆看了看同样在盯着舞女跳舞的武信。
武信虽然也在观看,但却并没有像程咬金这般失态,他的眼神中不禁满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