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6章 帝王迟暮,计定中原(求月票)

众将军虽仍是看不出顾瑾的想法。

但出于对顾瑾的信任,众将士请战的心思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这就是顾瑾与王应琛之间的不同之处!

——顾氏这千年以来的积攒,在这种乱世之时所带来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顾瑾对于这一次的计划十分的看重。

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心腹都派了出去,时刻监督着众将士是否听令。

而他,自己则是快速赶往后方去见了赵匡胤。

赵匡胤的病情越来越重了。

其实这也是古代每一个大将年迈之时都会面临的问题。

用鲜血打下功勋,用岁月来偿还伤口。

——那无数在年轻时不需要在意的暗伤,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爆发出来。

赵匡胤如此;

李世民如此;

包括顾琛;

以及那一个个曾在这悠悠青史之上留下赫赫威名之人,都难以逃过这种宿命,无人可以逃脱。

如今的赵匡胤,早已不复往日英姿勃发。

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的,是几乎难以忍受的疼痛,

全身上下的旧伤随着病势加重不断反复,始终煎熬着他的身体与意志。

但他仍咬牙坚持,顽强地支撑着。

宋军大营之中,

浓郁的药香弥漫四处,就连帐中悬挂的咸鱼那浓烈气味也掩盖不住。

还未走进大帐,顾瑾就已经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声压抑的低吟。

他的脚步不由得一顿,

眼中掠过一丝不忍。

静立片刻,他才重新举步,踏入营帐。

顾瑾没有立即开口,只是挥手屏退了一旁的太医,而后郑重向赵匡胤躬身行礼:

“陛下!”

赵匡胤艰难地睁开双眼,望向顾瑾。

起初,他似乎并未立刻认出眼前之人,目光混沌地停留了片刻。

半晌,他才恍然回神,嘴角牵起一丝极苦涩的笑意:“是怀瑜啊来了?”

他的声音极其虚弱,短短数字说得断断续续,仿佛每吐一字都要耗去他许多气力。

说罢。

他更是强行撑起了自己的身体,逼着自己坐起来,认真的看着顾瑾说道:“局势如何了?”

如今顾瑾已经将一切重担都已经揽了下来。

不仅仅是因为诱敌。

同样也是因为赵匡胤的身体。

赵匡胤如今的身体就压根不可能再去处理什么政务了,甚至就连朝中送来的消息,都是顾瑾在处理。

如今的他,就像是一个濒死的老人一般,对于外界的情况完全不知。

顾瑾自是不会有任何的隐瞒,沉默了一下后,便细细与赵匡胤说起了近日的种种。

从自己的种种安排。

再到他的想法。

包括朝中的一些局势全都细细讲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顾瑾正在以御史台远程控制整个宋庭,赵光义自那一日返回开封之后,便彻底的老实了。

或许是为了照顾赵匡胤。

顾瑾的语速极慢,并且每每说起一件事来也是直入主题。

但饶是如此,赵匡胤仍是听得十分艰难,时不时便会通过眼神来示意顾瑾停下,留给他足够的信息消化时间。

很显然,在病痛的折磨之下。

如今的他甚至连思维都变得迟钝了起来。

君臣二人就这样在主帐之中细细交谈,就亦如昔年赵匡胤前往巨鹿时那般。

良久,顾瑾终将诸事禀报完毕。

赵匡胤静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朕能得怀瑜,实乃此生之幸。”

他很难想象若是没有顾瑾的话,当前大宋的局势到底会如何。

没有顾瑾,便没有御史台。

御史台的权力太大了。

也唯有顾氏掌控,他这个帝王才会安心。

而若是没有了御史台,那他便不会发现赵光义的反心。

这还只是最基础的。

最关键的还是在前线。

没有顾瑾帮他承受这一切的话,或许他早已离世,那随之而来的便是军心涣散,若是再加上赵光义谋反的种种情况。

很有可能,当前的局势便会顷刻倒下。

大宋也会如同此次乱世之中的其他王朝之中,在这内忧外乱之下湮灭于世。

这又怎么可能不算此生之幸呢?

“陛下放心,此事之后,中原必定。”

顾瑾再次做出了承诺。

与以往完全不同。

他似乎也已经接受了赵匡胤身体的状况,想要了却其的心愿。

“有怀瑜此言,朕心甚安。”赵匡胤应声道。

话音未落,他竟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中既有欣慰,也带着几分苍凉。

他轻轻摆了摆手:

“去吧。”

“莫要误了国事。”

“朕时日无多,怀瑜.务必要珍重。”

顾瑾迎着赵匡胤的目光,沉默片刻,终是没有再多说什么。他郑重一揖,转身退出帐外。

大帐之中霎时静了下来。

赵匡胤独坐榻上,目送顾瑾的身影渐行渐远,眼神复杂,却又一点点转为决然。

直至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光影交界之处,他才缓缓收回视线。

“来人。”他低声唤道。

帐外的侍卫应声而入。

此时的赵匡胤,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意气风发之时,周身散发出一股不容逼视的威严。他命人急召他最信任的禁军统帅入帐。

待人至前,他目光如刀,直视对方,语气沉肃如铁:

“若太傅之计成功,”

“朕命你:奉诏立斩刘继文,”

“而后即刻自尽!”

他要承受下所有的骂名,就如自己昔日所说一般。

一切的骂名让他这个造反之人来承受!

“你且放心——”

“会有人照顾好你的家人与子嗣,朕已让人将他们送去了巨鹿。”

若是换做他人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感到畏惧,毕竟这可是关乎着自己的生死。

但这可是赵匡胤最绝对的心腹。

那壮汉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直接朝着赵匡胤跪了下来,“末将,领命!!!”

对于赵匡胤所做的种种安排,顾瑾自是不会得知。

若是知晓的话,顾瑾绝对会拦住赵匡胤。

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从始至终,顾瑾都是一个不在乎他人评判之人,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也不会打破顾氏这千年以来的规矩,参与到这乱世之中。

但世间诸事向来就是如此。

顾氏至今即使什么都不去做,也终是会有人去站出来主动维护顾氏的声望。

时间匆匆而逝。

顾瑾自返回太原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种种琐事之上。

——在严格的军法之下。

一众将士虽然心中仍旧是有着不小的战意,但面对前来进攻的辽军,还是在第一时间选择了退军,甚至有不少人还做出了败军之向。

四方人马全部朝着太原而来。

这瞬间便影响到了原本还僵持的局势。

宋军的这一次举动实在是太过于怪异,不仅仅是相当于放弃了刘继文这个队友,同样包括他们一紧占据的城池。

可谓是,将除了太原的一切全部都给让了出去。

——而随之而来的消息。

便是那些进攻的辽军,通过败亡的宋军将士们口中得知了关于赵匡胤的种种传闻。

上京临潢府。

“陛下,臣要弹劾丞相王应琛贻误战机!”

“让我军错失大胜!”

一声声的骂声在整个辽国皇宫大殿内响起。

数位宗室加上了十余位大将的共同弹劾,无论是在任何时期都堪称是朝堂的大事。

若是换做以往。

甚至都不需要王应琛主动去开口,法家的一些鹰犬包括他麾下的谋士们便会直接站出来去反驳这些人。

但这一次,他们谁都未动。

王应琛已经侵犯到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

换句话来说——

那便是他没有分配好蛋糕。

其实这也是王应琛这种寒门士子的最大问题了,他确实有些才能,但是对于庙堂的不了解以及对于自己的过度自信,就注定会造成如今的这个局面。

哪怕就算是没有此事,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王应琛这种人都很难落得一个好下场。

这或许同样和他们的行事风格有些关系。

法家的这些人。

能做成大事且落得善终之人很少很少。

整个大殿之内的气氛愈发严肃。

眼看着无人开口,王应琛不得不走上前,表情仍旧是那般的高傲,无事了那些弹劾他的人,只是朝着耶律贤行了一礼:“陛下。”

“此前,臣仍对宋主驾崩之事存疑。”

“而今,臣已可断定——”

“这必是顾瑾与宋主赵匡胤设下的阴谋!”

他的语气十分的笃定。

闻言,耶律贤亦是不由得眼神微微一变。

但还未等他开口。

立刻便有辽国宗室呵斥道:“荒谬!”

辽国的**十分特殊,其还保留着一些草原部落的联盟制度,这些宗室的地位同样也很超然。

“陛下!”

那宗室大步走到王应琛身侧,朝耶律贤拱手道:“近日我军连战连捷,势如破竹——这是为何?难道宋军战力竟还不如北汉与辽东小国?”

他冷哼一声,声震殿宇。

“分明是因宋主已死,宋军士气涣散,无心再战!”

“这些时日,我军连克十余城,缴获粮草军械无数。”

“若真是诱敌之计,宋军何不事先将这些物资尽数转移?”

“陛下明鉴,”他语锋一转,直指王应琛,“丞相出身顾氏学院,此番一再阻挠我军乘胜进军,致使军中怨声四起——臣怀疑,他是否仍与那顾氏公子暗通款曲?”

“恳请陛下彻查丞相通敌之嫌!”

话音刚落,他立刻便朝着那一众文臣的方向看了看。

下一刻。

一众文臣之中亦是有人走了出来,跟上了他们的步伐,纷纷开口弹劾起了王应琛。

——局势骤变!

文臣武将加上宗室

这么多方势力联合起来对付一个人。

且不说王应琛此时如何,甚至就连耶律贤此时的表情都有些变了。

纵是帝王,他亦扛不住此局!!

无数的思绪在这一刻纷纷涌了上来。

看着在场那群情激昂的众人,耶律贤沉默了良久,终是摆了摆手:“来人,立刻将此僚拿下。”

“念其于国有功。”

“先且令其于府中反省!”

“待此事调查出结果,在做决断!”

这就是耶律贤的不凡之处。

若是换做耶律璟的话,此时定会在盛怒之下直接杀了王应琛。

但他则不会。

耶律贤十分清楚王应琛的才能,若是不然的画,也绝对不会让其做到丞相这个位置来,并且还一直支持他的改革。

他这同样也是以进为退。

王应琛始终都未曾开口,纵使甲士冲进来将他带走之时,他也未曾多说过一句话,只是默默接受着一切。

但那些弹劾他的人却仍是有些不愿。

只是反省?

这若是让王应琛活下来,以他的性格,自己这群人还会有活路嘛?

“陛下!”

几乎瞬间,便有人再次开口:“岂能留着此贼?”

“老臣还请陛下立刻诛杀王应琛!”

“将其首级传阅三军,以安军心!”

“.”

一声声的喊声在这一刻瞬间便再次响了起来。

但耶律贤此时的表情却严肃了起来,当即摆了摆手将所有声音都压了下去:“你们不想对付大宋了嘛?”

——何为以退为进?

耶律贤十分清楚这些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而同样的,他也想知道宋军当前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若是能够夺回太原的话。

这对辽国的好处自是不言而喻,日后与大宋的攻守之势将会彻底逆转。

作为一个帝王。

耶律贤必须要将目光放在全局。

他包下王应琛就是因为他的才能,但他也可以去怀疑王应琛的统兵之能。

果然,听到这话。

在场之人几乎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众将士与一众宗室的请战。

他们坚信自己对于宋军的判断。

这种战功没有人不想要!

更别说他们面对的还是顾氏子弟,若是当真能够赢了,岂不就是破了顾氏这千年以来的不败神话了?

这种声望足矣让任何人眼红。

耶律贤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便做出了种种决定。

而整个辽军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立刻便有了动作,扼守于要地的辽军纷纷有了动作。

消息几乎第一时间传至太原。

也正是在这一刻,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觉到——

宋军一直在等的时机,终于到了!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