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5章 巨鹿议事,天下武宗之首(求月票)

整个书房一片静默。

听到顾瑾的这句话,顾言也是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其实如今顾氏的局势也并不算好。

虽然这一点外人看不出来。

但这些顾氏内部的核心成员每一个都看的十分明白。

顾氏的声望太高了。

——避开乱世,这只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罢了。

如今与炎汉末年之时完全不同了,时代的发展加上各个种族的不断融合,都会演变出无数的矛盾来。

总会有人想要将顾氏拖下水。

也总会有人,不愿看到顾氏如此。

就算不论这些。

但这一切对于顾氏子弟们而言,亦是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又有谁愿意在这乱世之中一直守在家族之中呢?

尤其是对于顾氏这种留下了无尽传说的家族而言,又有谁愿意一直都受到祖宗庇佑呢?

这一切都是他们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包括顾易,都十分的注重此事。

良久,顾言才缓缓抬头,望向长子:“你有什么打算?”

“父亲,”顾瑾眼中闪过一抹光亮,拱手说道:“无论时局如何演变,我顾氏多年来始终倡导人定胜天、天下大一统——既然如此,为何不主动推动天下一统?”

他话音清朗,目光灼灼。

顾易静静注视着这一幕,见顾言蹙起眉头,他略一思索,还是通过通灵玉改变了顾言的想法。

赵匡胤已然篡位称帝。

时代的更迭之时已然到来,他不可能再让顾氏继续避世下去。

只不过,这一次他并未再去做其他的任何准备。

——变局已到。

谶纬之力在九州不断将的衰弱,影响的可是整个天下。

礼崩乐坏往往正是新法当立之时。

或许是因为进入游戏这段时间以来不断成长的缘故,顾易如今的想法也早已不是当初所能比拟的了。

顾氏确实要再次向前踏步。

无论是与外族之间的矛盾也好,亦或是顾氏与九州所绑定的程度也罢。

都需要顾氏重新踏出一条路来。

他认真观察过如今顾氏子弟们的品行与变化,自是不会再去强求他们沿着原史的道路前进。

随着他心念一动。

顾言沉默了片刻之后,终是点了点头,于这一日放开了顾氏子弟们的枷锁。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切。

想要看看如今的这一众顾氏子弟到底想要怎么做。

值得欣慰的是——

纵使顾易这一次对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的干涉,但是这新一代的顾氏子弟们亦是没有半分想要去夺天下当皇帝的心思。

这并非因为顾氏子弟缺乏志气。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们志存高远,所谓的皇位他们看不上。

按照顾氏子弟们的话来说,顾氏自后汉起便屹立不倒,见证无数王朝兴衰更迭,所谓的皇权至尊,又怎能与顾氏的积淀和传承相比?

包括顾熙昔年所做的种种如今更是被他们所铭记。

他们看不上皇位。

顾氏教育方式其实并没有变,但无论是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也好,亦或是巨鹿之中全新思想的碰撞也罢,早已在无形之间改变了所有顾氏子弟。

他们对于家族的自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这种自信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底气。

而顾瑾所做的第一件事,也大大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他居然出兵了!

而且并非如同以往那般暗中行动,而是大张旗鼓。

通过顾氏探子带回的精确情报,他亲自率领一众家族子弟,以及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顾氏子弟兵,快速行军,突袭了一位极度仇视顾氏的契丹贵族将领。

——据悉,此人的先祖乃是高句丽人。

昔年顾轩袭击吐蕃之时,辽东之地的两派内乱造成了很多人的出走。

包括顾靖屠杀辽东。

这一系列的种种都让此人十分的仇视顾氏。

顾瑾这一次的出击十分的凌厉,且目标十分准确,趁着敌人毫无预料之际,便已经冲杀了过去,大获全胜。

并且在战后更是再次将顾氏的旌旗屹立在了那契丹将领身前。

而随后,便明目张胆的返回到了巨鹿。

顾氏就是这一点远非其他家族可比,只要当做出了选择之后,便不会有半分的犹豫。

一向安稳的顾言。

丝毫都没有去阻止这一切,甚至还帮助顾瑾通过顾氏学院与云韶阁将各种消息散了出去。

——消息传开,九州巨震!

此事完全出乎世人意料,莫说后蜀、南唐等国,就连契丹皇帝耶律璟初闻此事时,也难以置信。

顾氏怎会突然插手乱世?

这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直至消息一再证实,各方才终于相信——顾氏,真的出手了。

随后,种种传闻以巨鹿为中心,向着整个天下蔓延开来:

“顾氏拔刀,天下当安。”

“顾氏再现人杰,九州当迎大兴!”

昔年炎汉末年的旧事,被再次提起、对比。

这不同于谶纬。

顾氏兴盛与否关联九州,这早就已经在这数百年来形成了常识。

如今眼睁睁看着顾氏在这乱世之中拔刀,无论是四方的诸侯也好亦或是天下最底层的百姓也罢,都会本能的想到这一点上。

而这,也恰恰就是顾瑾的想法。

为顾氏立威,让巨鹿免于各方试探,同时推动天下大一统的趋势。

他也不管到底是谁人想要试探顾氏。

就直接将此事摆在了明面上,将此将曾说过不知多少次他日要屠尽巨鹿之事说了出来,并通过顾氏学院而传遍整个天下。

这就是顾氏动兵最为重要的名头。

消息不断蔓延。

耶律璟自是十分愤怒,万万没想到顾氏竟然会直接来对他麾下的将领动手,这让他想到了许多的问题。

但现实就是原史不同。

哪怕是在原史之中,耶律璟都有着入主九州的想法,更别说在如今顾氏大力宣扬九州文化的情况之下了。

他不得不去分析这其中的利弊。

顾氏在整个九州的影响,是无论任何诸侯都无法忽视的东西。

想要入主九州。

获得顾氏的支持绝对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人皆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且不说耶律璟这种外族之人,哪怕就算是生长于九州的人当他走到了一定的地步之后,都会去思考很多东西。

就比如刘邦。

昔年其被项羽追击之时,都能将自己的子嗣踹下车去,更别说对于这些外族之人了。

在整个天下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恪守住本心的。

尤其是这些个能走到这一步的枭雄。

无论是亲情也好,亦或是其他没用的感情也罢,都不可能与手中的权利相提并论。

而且被杀之人还不是他的子嗣。

与整个天下相比,这是一个很好做出的选择。

包括契丹。

各国之中皆是生出了许多以往未曾生出过的念头,一个个的使臣乃至于太子更是在这段时间之中相继朝着巨鹿而来。

而他们的目的同样也很简单。

效仿当年唐太宗旧事,请顾氏出面,平定九州!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关注着这一切,心中对此亦是十分的惊讶。

他也未曾想到顾瑾竟然会用出这种办法。

此举并非是什么高明的计策。

但却极为有用。

其完美的利用了当今天下之势,在炫耀顾氏武力的同时,让所有人都关注到顾氏,并在无形之间推动大一统的速度。

先且不说后续如何,这不断试探巨鹿的幕后之人自此之后恐怕便再难以出手了。

而且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观察一下四方诸侯。

无论怎么看都算是一个成功的计策。

不过顾易倒也能看出其中的隐患。

其实巨鹿人人皆兵这件事在整个九州都并不是什么秘密,无论是在何时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如今顾瑾却是相当于将此事挑破了。

此事终是一个隐患。

不过顾易对此倒是并未太过在意。

顾氏早已不是当初刚刚起势的家族了,这数百年来的所作所为也已然证明了顾氏子弟的秉性,更别说如今还是乱世之中了。

开封。

赵匡胤这段时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虽然他在大周内的声望确实足够,但这也只是给与他提供了称帝的基础。

而随着他称帝之后。

所迎来的,自然是原大周宗室的不满包括各地心怀异志的武将谋反。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都在平叛。

与其他的诸侯不同。

面对天下之间的种种传闻,赵匡胤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哪怕是他的弟弟以及朝中大臣不断劝谏着他,应当立刻派人前往巨鹿,抓住这一次的机会。

但却皆是被他以平叛之事给压了下来,始终未曾表态。

其实顾瑾的这一次动作确实是帮助了他。

他毕竟才刚刚登基不久。

顾氏这突然便有了动作,自然是有人将此事关联到他的身上,再加上亲信们的鼓动,这大大减少了大宋内的造反趋势。也算是间接帮助到了赵匡胤。

但纵使如此,眼睁睁看着赵匡胤仍是没有任何的举动,整个宋庭之内的气氛亦是愈发的压抑。

恢弘的大殿内。

随着赵匡胤再次压下了此事,群臣一个个唉声叹气的离去。

“皇兄何故如此?”

待群臣皆是离去之后,年仅二十一岁的赵光义终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当今天下皆言顾氏圣人出世,必将扫平寰宇。”

“列国闻风而动,纷纷遣使寻访,唯恐落后——我大宋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情绪有些激动。

尽管赵匡胤已登基为帝,但兄弟二人感情素来深厚,赵光义说话间并无太多拘谨。

“你真以为这些人请得动顾氏?”

赵匡胤平静地看向弟弟,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笑意:“放眼九州,所谓群雄,不过冢中枯骨罢了。”

他踱步走向殿门,目光仿佛越过宫墙,扫视万里山河。

“先说南唐李璟——”赵匡胤冷哼一声,“终日沉溺词赋,朝政尽托宵小之辈。”

“当年江北十四州拱手让于世宗,可曾见他有过半分血性?”

“如今其子李煜继位,整天吟风弄月,连自己的妻室都护不住.这等人物,也配请圣人出山辅佐?”

赵光义张口欲辩,却见兄长袖袍一拂,语气愈发锐利:“再看后蜀孟昶,坐拥天府之地,竟以七宝装饰溺器。”

“将士饥寒不问,民生疾苦不察,终日与宠妃纵情享乐。”

“朕敢断言,不出三年,蜀地必入我大宋版图!”

闻言,赵光义不禁眉头微蹙。

赵匡胤却并未停下,继续冷声道:“北汉刘钧,认贼作父,倚仗契丹苟延残喘,如今倒装起什么中兴之主?”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说罢,他忽然轻笑,笑声中尽是看透世情的讥诮:“还有吴越钱俶,表面恭顺,实则首鼠两端。”

“既向我大宋称臣,又暗中结交契丹如此左右逢源之辈,顾氏若真出山,第一个要清理的就是这等奸猾之徒!”

他转身凝视弟弟,目光灼灼:“昔年唐太宗能请动顾氏,是因他有扫清六合、涤荡八荒之志,更有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之量。”

“而今日这些.”

赵匡胤略作停顿,字字铿锵:“不过是守着残山剩水、醉生梦死的守户之犬耳!”

“顾氏千年传承,岂会看不透这等庸碌之辈?”

他眼神愈发明亮,微微摇头道:“顾氏所忠者,乃是九州天下。”

“虽说天下之势系于君,但顾氏更看重的,是民生百姓。”

“如今我大宋初立,国内未稳,又何必急于一时,徒耗人力前去寻访?”

“不如趁此时机,好好整肃朝纲、安定天下——也让顾氏看清楚,各方诸侯究竟是怎样的嘴脸。”

“若顾氏当真有意出世”

赵匡胤语气一转,沉稳中自有恢弘气度:“待到他日,朕便是亲自前往相迎,又有何不可?”

话音落下,大殿之中一片寂静。

唯有赵匡胤负手而立,神色依旧平静,眉目间尽是不容置疑的帝王气魄。

赵光义紧紧皱着眉头。

虽然心中仍是有着万般的不安,但看着自己那自信的兄长,他犹豫了良久,终是未曾多说什么。.

(Ps:月末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