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七百四十九章 实拍狂魔

看了片刻,杜笙合上剧本,说道:

“整体很OK,我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下周能开拍?”

克里斯托弗点头:

“可以,等发布会结束我们就转战加麻大。”

杜笙算了算时间,也点头确认:

“没问题。”

克里斯托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认真地说:

“这次一定要拿出《无间行者》时的状态,再次冲击奥斯卡!”

他也是有梦想的,毕竟拿一个金人奖就能凭空拉升一大截咖位。

“肯定的。”

杜笙笑了笑,刚说完这话,眼角忽然瞥见一辆豪车慢悠悠地从旁边经过。

车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胖子。

米拉麦克斯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

之前他以邀请杜笙拍戏为由,打算帮蒙达马特拿下《无间行者》角色,可惜未能得逞。

加上上次奥斯卡颁奖时还碰面,双方自然认识。

哈维看到杜笙和克里斯托弗坐在一块,立刻让司机停车,跳下车热情打招呼:

“嘿,杜!”

又看向克里斯托弗:

“这位就是克里斯托弗导演?”

克里斯托弗礼貌地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简单客套几句。

杜笙握手时问了一句:

“你这么忙的大老板,怎么跑这儿来了?”

好莱坞谁不知道,最近哈维因为栍丑闻,正和华纳打得不可开交呢。

哈维咧嘴一笑:

“华纳想重启《霍比特人》,版权在我手里,他们得找我商量。”

杜笙随口夸了一句:

“你真是眼光独到,手里攥着金矿啊。”

哈维一听更开心了,顺势说:

“要不一起合作一把?我可以介绍你认识几位大导演。”

杜笙心里明白得很:

这胖子送来的“好处”,往往都得用十倍代价去还。

“抱歉,我现在全身心都在克里斯托弗的新项目上。”

克里斯托弗原本还有点不爽哈维当着他面挖人,结果听杜笙一口拒绝,顿时觉得脸上有光。

哈维不死心,转向克里斯托弗继续游说:

“克里斯托弗,我们完全可以合作。

你票房成绩也积累够了,接下来是不是该冲冲奖项了?”

克里斯托弗现在对他的运作兴趣不大,婉拒道:

“不好意思,我的项目投资太高,独立制片厂恐怕吃不下。”

哈维脸皮比墙还硬实,笑眯眯地说:

“只要你想冲奖,随时来找我。”

克里斯托弗只是笑笑,没再多说什么。

众所周知,这胖子运作奥斯卡冲奖很有一套。

哈维又把目光转向杜笙,准备再说几句。

杜笙微笑摆手:

“我的行程排到明年了,公司那边还有不少安排,未来几年只怕都没时间。”

哈维耸耸肩,也没多说,挥挥手坐上车走了。

车子慢慢驶远,他回头看了眼杜笙和克里斯托弗,呵呵冷笑:

‘现在红得发紫自然不缺资源,等哪天你们凉了来求我……’

杜笙收好剧本,告别克里斯托弗,然后给泰勒打了个电话。

这妞正在这边参与嘉年华演唱。

为了磨炼她的唱功,让其来身边开开嗓子是少不了的。

………

发布会结束后,杜笙一行人与特蕾莎、哈德斯告别,登上飞往多伦多的航班,正式与剧组汇合。

接下来,就是真正进入《盗梦空间》的实战阶段了。

多伦多,克斯特影城。

剧组一口气租下五个摄影棚,准备搭建各种关键场景。

但对导演克里斯托弗这种“实拍狂魔”来说,这哪够?

为了还原电影里的梦境世界,剧组还安排了四个外景小组,

分别在香江、伦敦、巴黎等地同步搭景,只为把那些天马行空的设定真实地呈现出来。

杜笙带着团队抵达后没多久,主演们也陆续到齐。

杰西卡·阿尔芭饰演亡妻梅尔,算是相爱相杀的软BOSS。

布莱克·莱弗利则出演男主角的助手。

也就是那个负责构建梦境世界的“筑梦师”阿德里安。

其他主要角色由华纳方面推荐选择。

像“前哨者”亚瑟和“伪装者”伊姆斯两个重要角色,分别由约瑟夫·高登和汤姆·哈迪担纲。

克里斯托弗看到杜笙来了,笑着迎上来。

他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过去:

“你的核心道具来了,赶紧培养一下感情。”

杜笙打开一看,是一只金属陀螺。

他随手一捻,陀螺就在桌上飞快转了起来。

克里斯托弗点头:

“你玩得挺溜,看来不用再‘培养’了。”

杜笙看着陀螺,突然想到剧本结尾那段好莱坞式的“大团圆”,忍不住说道:

“关于这个陀螺,我有个想法,也许能在宣传上做点文章。”

克里斯托弗一听就来兴趣了:

“说说看。”

“结尾的时候,让陀螺一直转下去,不给出明确结果,怎么样?”

克里斯托弗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其中的营销价值:

“如果这样处理,我们可以在宣传上制造悬念,引发媒体和观众的讨论热潮,

让大家自己去解读结局,反而更有意思!”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按住陀螺,语气逐渐认真:

“还能提升整部电影的烧脑度和影响力。”

杜笙笑了笑:

“具体怎么拍,还是你说了算。”

克里斯托弗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笑得像个捡到宝的人:

“果然,找你合作真是选对了人!”

说完,两人一起坐下。

杜笙坐在会议桌右侧第一位,对面坐着杰西卡,冲他眨了眨眼,杜笙也微笑回应。

旁边的布莱克·莱弗利凑过来,甜甜一笑:

“笙哥,你终于来了!”

她直接给了杜笙一个拥抱,杜笙很自然地回应:

“这是我们第二次合作,拿出你在《无间行者》时那种‘气场’。”

布莱克俏皮地靠过去:

“当然啦,我是你的助手嘛,筑梦师。”

杜笙哈哈一笑:

“我相信你会是个靠谱的搭当。”

另一边,汤姆·哈迪撇了撇嘴,显然不太欣赏布莱克这种“热情”。

不过片场拉帮结派是常态,何况对方还是投资人,无解。

这边英伦派三人组。

迈克尔·凯恩、希里安·墨菲和汤姆·哈迪坐一块。

那边杜笙、约瑟夫·高登和布莱克·莱弗利成了“资方派”。

克里斯托弗坐在主位,敲了敲桌子,宣布正式进入剧本会:

“接下来3个月,我们就要一起干活了,希望大家都配合好。

如果没其他问题,现在开始围读吧。”

可这场围读开得并不顺利。

毕竟《盗梦空间》的故事太烧脑,光是文字描述就已经让人头大,

再加上演员们的文学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整个过程磕磕绊绊。

除了杜笙和提前做过功课的杰西卡阿尔芭、布莱克·莱弗利外,其他人几乎个个一脸懵。

原本计划上午结束的剧本会,硬生生拖到了晚上。

克里斯托弗倒是很有耐心,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尽量减少拍摄时的障碍。

除了剧本学习,众人还要进行身体训练和**练习。

毕竟梦境中有很多激烈的打斗场面。

这些对杜笙来说都不算事,比起之前拍《杀破狼》、《孤胆特工》时轻松多了。

这天训练结束后,杜笙洗完澡换好衣服,刚走出更衣室,正好碰上了华纳影业的CEO凯文·特苏哈拉。

两人打了声招呼,杜笙指了指休息区:

“有空聊两句吗?”

凯文点头:

“今天刚到,就直接赶过来了。

这个项目可是我们明年最重要的作品。”

杜笙来了句调侃:

“怕我们搞砸了?”

凯文笑了:

“有你和克里斯托弗在,我担心什么?”

他来这边除了惯例巡视外,是有公务要处理。

闲聊间,凯文说起刚下映不久的《无间行者》。

这部片全球票房已经突破4.52亿美元,比同期上映的《谍影重重3》还高。

杜笙摆摆手:

“那不能比,《谍影重重》是系列片,周边产品本来就多,天生就有优势。”

凯文对杜笙担纲主角很放心,又提起《孤胆特工》:

“制片成本才4000万美元,北美票房已经8000万了。”

杜笙实事求是地说:

“北美市场基本见顶了,估计也就1亿美元出头。”

他顿了顿,补充道:

“不过海外市场还有潜力,要是全球票房能破2.5亿,我一定感谢耶稣!”

两人边走边聊,气氛轻松而愉快。

对于《盗梦空间》,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

毕竟这一次,不只是拍一部电影,而是要打造一个现象级的文化符号。

7月底,《盗梦空间》正式开拍。

导演克里斯托弗一开始就从室内戏入手。

先把一些核心情节拍下来,好让整个剧组进入状态。

杜笙这次饰演的柯布虽然也有打斗场面,但角色定位并不是那种身手了得的特工。

不过考虑到他之前在《无间行者》、《孤胆特工》里的表现,动作底子太扎实,剧组原本设计的动作节奏反而显得有点“超标”。

在搭建得像中式宫殿一样的片场里,杜笙拿着道具枪一顿输出,砰砰几声就撂倒了好几个黑衣人,最后还一个肩膀把人撞飞出去,干脆利落。

“咔!”

克里斯托弗一声喊,这场戏暂停。

杜笙顺手把那个穿着护具的特技演员扶起来,问道:

“没伤着吧?”

对方一愣,没想到大明星这么平易近人,连忙摆手:

“没有没有。”

杜笙对他笑笑,转身走向走过来的克里斯托弗。

克里斯托弗略微苦恼:

“动作戏有点夸张啊。”

杜笙收起道具枪,问道:

“是角度问题,还是动作不够流畅?”

克里斯托弗比划了一下,说道:

“不是流畅不流畅的问题,是你动作太劲爆了,镜头里看起来太猛!”

杜笙有点疑惑:

“这也成瑕疵?”

克里斯托弗点点头,直接拉着他走到监视器前回放刚才的片段。

画面里,杜笙一出手就跟潜龙出海似的,招招到肉,杀伐果断。

克里斯托弗指着屏幕提醒:

“你看出来了吧?”

杜笙仔细看了看,慢慢点头:

“妆容没问题,镜感没问题,文戏也正常,就是打戏过火了。

我这身手,简直跟《无间行者》的科林没两样。”

“对。”

克里斯托弗认真解释道:

“你现在是柯布,不是科林。

柯布是个会点功夫的梦境盗贼,不是什么杀人不眨眼的凶徒!”

杜笙听进去了,认真点头:

“明白,我动作要克制一点,别那么狠、那么快。”

克里斯托弗补充道:

“不只是你的问题,我们和动作指导之前的预估有偏差。

没想到你这么久没打擂台比赛,状态还这么猛,导致动作表现力过强。”

一般剧组拍动作戏,都是担心演员动作不到位。

到了杜笙这儿,反而是要刻意“变弱”,动作不能太帅、太猛,得符合角色设定。

克里斯托弗叫来动作指导,三人一块商量怎么调整。

重点就是,杜笙的武力值不能比约瑟夫·高登强太多,要势均力敌。

约瑟夫这段时间也在练枪、练打斗,两人一起训练过,算是个参照标准。

重新拍摄后,杜笙明显“放水”了。

动作不再那么杀伐果断,开始有些拖泥带水的感觉,更贴近柯布这个角色应有的状态。

克里斯托弗坚持实拍风格,能不上特效就不上。

包括这座中式宫殿在内的大部分场景,全是搭的实景。

当天下午收工后,杜笙卸了妆,跟着克里斯托弗去了另一个摄影棚。

那边约瑟夫·高登正在准备一场重头动作戏。

剧本中有一段是在旋转走廊里的打斗,非常烧脑又极具视觉冲击力。

为了真实呈现效果,克里斯托弗专门请来了当地一位物理教授,花了不少钱打造一个巨大的离心机。

这种设备以前常用于拍摄太空科幻场景,但现在特效普及,几乎没人用了。

成本高、周期长,只有克里斯托弗这种实拍狂魔才敢用。

杜笙走进摄影棚时,那个13米高、38米长的钢铁巨兽正在缓缓转动。

中间固定着一段旋转走廊,约瑟夫和几个特技演员已经在里面训练。

看着那庞大的装置,杜笙忍不住感叹:

“烧钱烧疯了,但也正是这样,电影才会不一样。”

一个穿着职业装、戴着金丝眼镜的女教授,正带着助手盯着一排监测仪器,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离心机的运转状态。

克里斯托弗冲她那边挥了挥手,副导演立刻通知片场内的演员,

巨大的离心机缓缓停了下来,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声。

场面相当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