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沈幼**努力,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招募的人手就已经有三万人左右。其中女性占了一半。
这当中有不少都是年龄到了,交不起闺中税的。有些人对家中的女儿不闻不问,要么就是想赶出家门,要么就是想将女儿卖了。
如今,有了更好的出路,对那些女性来说,也是一大幸事。
至于剩下的那些女性,则是被沈幼娘描绘的美好未来吸引,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福利待遇,让大部分家中无法生存的人选择了前往菏洲关外。
还有就是苏渊击败北辽人,最终迫使北辽人和谈的事,其实早就在菏洲县这边传开。
只要苏渊还在,这些人就相信北辽不敢来犯。这才给了这些人信心。
随着人手的增多,从众心里在百姓中出现,招募人手的事,反而顺利不少。
顾倾城听从鲁芷晴的建议,又无意间传出,会有其他地方的百姓要到这边落户,若是不早做决定,就要失去机会。
然后,又有差不多二万人加入到了招募中。
不过,除了要感谢鲁芷晴出的主意之外,还因为第一批赶来的灾民,让那些菏洲百姓感受到了危机感。
连其他地方的百姓都来了,可见新城建设之事,肯定是靠谱的。百姓的热情更高。
当沈幼娘带着家里的人来到菏洲关时,看到的是一批一批被安排出关的百姓,目前的人口最少也达到了七万左右。
据说,还有从中原那边过来的灾民,正在往这边赶。据那些被苏渊安排去招募灾民的人手说,粗略估计,能够招募到的人口,估计在三十万以上。
这已经几乎是菏洲县人口的总和了。顾云天在知道这件事之后,欣喜之极。
他已经实地勘察过了,苏渊选择的建城位置极好,周围是石灰石岩,可以开采制作水泥,旁边甚至还有石英石矿脉,用来制造玻璃。
随着人手的就位,除了一开始搭建简易的窝棚之外,大部分的百姓被分工。
有挖窑烧砖石的,烧水泥的。还有就是盐矿,那边是最先开工的。毕竟,跟北辽的耶律嫣然合作的第一笔生意,可就是精盐。
只要让耶律嫣然拿到了精盐,第一批的赔款才能够到位。
光靠苏渊给的银钱,以朝廷拔下的可怜款项,根本就不够新城建设的。
好在,跟北辽的生意,会随着精盐的产出,正式开始。而北辽运过来的牛羊,也将送往中原大地销售。
至于羊毛和棉麻等,则会制作成布匹,特别是羊毛布,这种东西在北辽的销量,将会更大。
菏洲关这边的新城,也就此开始建造。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新城建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因为工具受限,还是极低的。
除此之外,蓝子禾也负责起了土地的种植,农作物这一块,可是由他负责的。
菏洲关外,百姓李二狗一家八口看着眼前的雄关,眼中有忐忑,还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爹、我们终于到菏洲关了,也不知道接下来,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分到土地,能够养活我们一大家子!”
李二狗看着父母,欣喜中,带了丝担忧道。
“二哥,会的……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老天不会让我们的希望破灭的!”李三娃看向自己二哥道。
“可惜,大哥……看不到了……”李家老四李小翠神情黯然。
他们一家十三口人,在没有人带领下,在听到菏洲关这边招募人口后,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这里。
实在是日子没办法过下去,他们若是不离开原来的地方,一家人只能是等死。
李二狗眼中布满了泪水,他的思绪回到了还在老家时。
干裂的土地上,最后一丝绿色也被烈日烤成了枯黄。
李二狗蹲在自家田埂边,手指**被水淹没几尺高的田中,只抓起一把烂泥,以及全都毁坏的庄稼。
他抬头望向天空,那里阴云密布,昏沉的天色,笼罩着大地。
"二狗,回家吧。"父亲李老汉佝偻着背走过来,声音沙哑得像两块粗粝的石头摩擦,"再看也看不出粮食来。"
李家院子里,十三口人围坐在破旧的木桌旁。
桌上只有半盆稀得能照出人影的野菜汤和几个发黑的窝头。
李二狗的妻子王氏抱着才两岁的小儿子,孩子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蔫蔫地靠在她怀里。
"爹,我听村东头张货郎说..."李二狗的大哥李大山压低声音,"北边菏洲关在招募人口,去了就给分地,还免三年赋税。"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连孩子的抽泣声都停了。李老汉的手抖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当真?"李老汉声音发颤。
"张货郎刚从那边回来,说亲眼看见不少人都过去了。那边在建新城,缺人缺得紧。"李大山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他还抄了有人发的告示内容。"
李老汉不识字,让村里读过两年私塾的李二狗念。当听到"每丁授田五亩,三年不征赋税"时,全家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可菏洲关离这一千多里路..."李二狗的母亲忧心忡忡地说,"咱们老的老,小的小,怎么走得到?"
"不走就是等死!"李老汉突然拍桌而起,桌上的碗震得叮当响,"地里的庄稼已经绝收了,朝廷的赈灾粮也没人发。再这样下去,咱们全家都得饿死!"
夜深人静时,李二狗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听见妻子在黑暗中轻声啜泣。
"别怕,"他伸手搂住妻子瘦削的肩膀,"到了菏洲关,咱们就有自己的地了。我力气大,一定能养活你和孩子。"
"我不是怕吃苦..."王氏的声音哽咽着,"我是舍不得...这是咱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啊..."
若是有得选择,他们也不愿意远离故土,可……为了活命,哪怕那消息是假的,也值得他们赌一赌。
三天后,天还没亮,李家十三口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悄悄离开了村庄。
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和一小袋杂粮,他们几乎什么都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