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第631章:投资谷歌

五月中旬,S市的沈市长以个人身份访问了青州市。

虽说是个人身份,但其实还是通过市委孟宪坤等人,不然你连个普通厂房的大门都进不去。

沈市长此行的目的很多,比如考察一下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调研一下企业网络注册平台的运行情况,到访黑石软件,谈谈合作事宜。

陈元生本来计划是出国的,但看在孟宪坤的面子上,还是接待了这位沈市长。

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沈市长不但带来了订单,还殷切的期盼陈老板到S市投资。

沈市长希望黑石软件在青州市高新区企业网络注册平台的基础上,帮S市也开发一款相同软件平台,并抛出了五年维护运营的大单,承诺购买曙光电子的服务器和电脑设备。

陈元生也向沈市长做出了承诺,三年之内投资不低于五千万元,比如在S市设立黑石软件的分公司、投资酒店、地产等项目。

沈市长其实更希望陈元生弄一些科技产业过去,不过有总比没有强,五千万投资也是投资!

跟沈市长会面之后,第二天陈元生便带王新、布朗等人赶往硅谷。

因为海顿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向谷歌抛去橄榄枝的至少有四家投资公司。

网络泡沫之前,各路资本都在疯狂撒钱,纳斯达克指数飙升,硅谷更是不缺风投资金。

谷歌这个小公司自己内部估值1.25亿美元,依旧不缺投资人。

现在他们是买方市场,在挑选投资人。

而美国的风投公司各有各的强项,除资本之外,他们还有庞大的团队,能提供市场、财务、人才、法律、上市、甚至收购、兼并、再融资等业务支持。

陈元生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新公司除了资本之外什么都提供不了,没有任何技术优势。

所以他很急迫的赶到硅谷,务必拿下这笔投资。

很幸运,在陈元生到来之前,谷歌还没有敲定最终投资方案。

抵达硅谷之后,陈元生都没来得及休息,就在海顿的安排下会见了谷歌的两位创始人 Larry Page(拉里.佩奇)、Sergey Brin(谢尔盖.布林)。

海顿在前期已经他们有过数次沟通,对方也已经知道了这个中国来的年轻投资人有着不菲的身价,但对他那个刚成立没多久,也没几名员工的的“meteorite Capital”(陨石资本)持怀疑态度。

相反,跟他们接触的KPCB(凯鹏华盈)与红杉资本等,都是大名鼎鼎的投资公司,有着专业的投资团队和知名的投资人,能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陈元生的陨石资本虽然暂时没有团队优势,但他给拉里佩奇带来了其他条件。

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大陆的门户网站,愿意购买谷歌的算法机制,且只用于中文搜索。

你们也可以不要钱,而是以谷歌的引擎专利入股到我们的公司,但需要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如此一来双方就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陨石资本准备在硅谷投资创建一个游戏平台公司(藤迅),可以免费送给谷歌5%的股份。

陨石资本愿意溢价购买谷歌的股份,以1500万美元购买谷歌10%的股份,并且在公司需要的时候还会继续追加投资。

谷歌本次只准备融资2500万,最多出售20%的股份。

虽然这个中国投资人开出的条件远远超出拉里和谢尔盖两人的预期,但两人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一则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经济情况,二来他们也不了解陈先生的公司规模和个人风格,只是作为一个保留项再考虑一下。

(因为地域文化不同,美国创业公司跟亚洲创业公司的区别很大。)

(亚洲企业的创始人很在乎企业的股权和控制权,但美国公司很重视股东权益,随着企业融资、上市,创始人的股权会不断的稀释。)

(你会发现那些大公司的创始人股权比例会越来越少,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到后期都只有5%左右,英伟达黄仁勋也不高,比尔盖茨后面只持有微软0.9%的股份,乔布斯还被赶出去过,特斯拉的股东大会随时都可以将马斯克赶走;只要企业发展达不到股东的预期,创始人也不行,该滚蛋就得滚蛋。)

(而中国的股东,觉悟都非常高,企业不分红他们不在乎,企业盈利与否他们也不在乎,企业退市他们还是不在乎,自认倒霉就完了。)

在跟谷歌两位创始人交流完之后,陈元生去新成立没几个人的陨石资本看了看,然后去酒店休息。

第二天便在陨石资本的会议室召开了会议。

这次会议,也是陈元生产业准备向美国扩张的重要一步。

今后,陈元生在美国发展的重心会放在陨石资本,黑石软件在硅谷的分公司将会被拆分。

筛选和竞聘后的一部分员工,进入陨石资本;

一部分员工进入藤迅,这个号称是游戏平台的网络公司。

经过陈元生初步考量,美国不缺聊天工具,不说微软的MSN,单是以色列那几个小伙子开发的ICQ市值就超过了2亿美元,而且职场人更喜欢用邮件办公。

如果QQ以聊天工具的名义去推广,不但没有任何优势,还可能会遭到那些巨无霸的打压。

所以采用曲线救国的路线,以游戏平台方式涉足聊天器领域。

注册成立LinkedIn(领英)公司,继承黑石软件在美国的大部分员工和主要业务。

首要任务是开发和一款职业社交软件/平台LinkedIn(领英);

第二个任务推广酒店管理软件、美途商旅软件;

第三个任务,尝试二次开发TT企业自动化办公软件。

所谓OA办公软件,属于国内独创的概念,欧美国家并没有专业的自动化办公软件。

因为国内的企业有强烈的管理需求,领导要“管人”、“管事”、“管流程”,很多员工也需要被管,你不管他就会钻各种空子。

欧美的企业并非不做办公自动化,他们更多的是以业务为中心,强调团队协作、任务管理,更多用在具体业务的推进上,而不是行政审批上。

国内开发的TT企业版,在这里肯定水土不服,需要有针对性的二次开发。

陈元生也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行,只能先投入一部分资金去尝试,不行就撤。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