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620章:太平洋不太平(上)

4月4日中午时分,考爱岛卡威基尼山指挥部

“嗯,这指挥部修的不错,依我看都能放到参谋大学里当范例了。”

石华川站在山前,看着这座隐蔽的指挥部,接着又看向手中的布防图,不吝赞扬之辞。

“这不算什么。”站在他旁边的徐前希倒是没有什么自傲的神情,一座指挥部而已,并不算什么。

“好了,也不要站在门口了,还是进去说话吧。”徐前希向前伸了伸手,请石华川进去。

虽然部队卸货上岸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并不妨碍全体军官会议的召开。

按理说,机动16师也不是这次行动的组成部分,会议原本应该昨天就召开,不必拖到今天,但石华川作为夏威夷远征军司令,各方也都需要等他抵达考爱岛,让司令阁下听听他们的作战计划。

山洞内,四面山体都已经凿空,内里加了一层钢筋混凝土,顶上则堆了一层钢板,这些钢板有的是美军遗留的物资,都是质量上好的钢材,切割成一块块3英尺见方的钢板,它们被嵌在最关键的部分。

而剩下的地方则大多是被炸毁的预制跑道,拿铁水覆盖缺口后,加固在最顶上,效果一般,但总比没有的好。

会议室内,排风扇呼呼呼的转着,内外空气循环流畅,还有暖气片——当然,灌得是地下的冷水,因而室内并不像是一般的地下室那样闷热,反倒是相当的舒服。

室内干燥,光线也很好,数个灯泡将这里照得通亮。

对比一下,中途岛那边的会议室的环境比这里差远了,毕竟那里只有电风扇,等到了中午那会议室里一旦摆开架势,实在是闷热难耐。

反正宁庆光从来都不在那里开会,要有问题就请石华川或者薛泽良上船议事。

而石华川和薛泽良没有战列舰,也抹不开面子去借船开会,只好尽量将会议放在傍晚。

当然,平日里当去蹭饭还是要去蹭的,美名其曰“联络联络感情”,是为了大家通力合作,绝不是馋海军那一口。

海军方面倒也不介意,也常以“太平与地区气候炎热,兼路途遥远,运输不易,为节约物资计”为由,借一些冷库空间给陆军和空军,存放鲜肉果蔬等易**物资或者酒水冷饮。

前线的军种矛盾解决起来其实很简单,大家一起喝点酒、吃顿好的,也就过去了。

“都到了吧?”待石华川等人入座,徐前希扫视了一圈,道,“好,废话不多说了,来看登陆方略。”

他拿着细长木棍点了点瓦胡岛下方的珍珠港附近,道:“众所周知,正面登陆珍珠港是不现实的,美军于此修筑了大量的永备工事,十余门大口径岸防炮封锁瓦胡岛以南这一圈。”

在珍珠港周围,如威利斯顿炮台、克罗森炮台、哈奇炮台等等全部构筑得异常坚固,部分炮台直接建于悬崖之中,有厚达十英尺(三米)的钢筋混凝土为主体防护,上边还有几米厚的土层。

这些炮台上面安装了305mm岸防炮、356mm岸防炮,甚至是406mm岸防炮,这些大炮基本都来自当年多余的战列舰主炮,比如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在改建为航母以后,闲置的主炮就被装在了克罗森炮台上。

除了这些战列舰主炮级别的岸防炮,这里还有十多门6英寸岸防炮、7英寸岸防炮和8英寸岸防炮,这些火炮同样安装在完备的炮台。

剩下还有不少的4英寸岸防炮、5英寸岸防炮和6英寸岸防炮被安装在了其他工事中,火炮通常安装在M1919型或M4型炮架上,这些炮架可以让巨大的火炮进行大角度旋转和俯仰。

而这些永备工事,如炮座、指挥所、弹药库等,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顶部和正面的厚度足以抵御战列舰主炮的间接命中和重型航空炸弹的直接打击。

“因此,珍珠港方向及整个瓦胡岛南岸都不会是我们的目标。”

西岸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巴博斯角附近,美军也修筑有大量的炮台,而在更北边的西海岸主题部分,其重型火炮较少,沙滩也比较平整,还有怀厄奈岭做掩护,理论上来说是一个合适的地点。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地距离美军主力过远,交通不便,难以对敌形成有效威胁,且缺乏港口等关键设施,并不适合作为战略支点存在。

北岸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类似,这里的沙滩同样合适,但作为著名的冲浪海滩,在特定时间点上的风浪较大,无疑会对登陆时间造成影响。

而且这里还没有山脉遮蔽,登陆场后方就是贯穿岛屿中部的广阔平原和丘陵,无险可守,美军可以从容地从中部和南岸调集装甲部队,在开阔地带对国防军滩头阵地发起碾压式攻击,在海空优势消失后,北岸据点极易被孤立和歼灭。

国防军唯一的选择只有东海岸——

“这阶段的目标是夺取莫卡普半岛,扩大登陆场,站稳脚跟,最理想的是能完全控制科奥劳岭以东的地方,有这座山脉做掩护,敌人没法反攻。”

“根据航拍结果和俘虏供述的情报,莫卡普地区的守军不多,核心是一个团的陆军部队,一干多人,其余都是机场警卫、勤务部队,威胁不大。”

“不过,需要小心,美军可能还有一个步兵团待命,是否已经加强到东海岸尚未可知。”

夏威夷现在总共有夏威夷师、第7步兵师、陆战一师和陆战二旅,此前返工考爱到的行动精湛的并不顺利,损失不小,因此目前的核心战力应当是7~8个步兵团,剩下或许还有一些夏威夷本地动员起来的国民警卫队。

而瓦胡岛作为驻防的核心,驻有至少5个步兵团,即第7步兵师、陆战一师和陆战二旅的作战部队以及准备拆分为第24步兵师的第19和21步兵团,它们现在还属于夏威夷师。

“东海岸的炮兵力量也不少,马卡普乌角、卡内奥赫湾等地也均修筑有炮台,卡内奥赫湾等地主要是5英寸岸防炮台,并部署有多个155毫米榴弹炮连。”

在东岸,美军现阶段修有钱德勒炮台,其位于马卡普乌角。装备有2门8英寸火炮,这个炮台的位置至关重要,可以控制瓦胡岛东南部的广阔海域。

该地的其他几座炮台暂时没有完工,而卡内奥赫湾入口处则修筑有三座5英寸级别的炮台,安装有6门5英寸火炮。

而那些155毫米榴弹炮连则是被部署在“帕纳马阵地”中,这是一种圆形的混凝土发射平台,具有较大的射界,可以机动防御漫长的海滩。

“因此,这次的登陆不同以往,要快,尽可能的快,舰队只进行少量火力准备,登陆部队在凌晨时分突击上陆,可能会有飞机支援,但主要还得靠自己。”

“......”

“接下来说重点部署,二旅派出一个团,登陆凯卢阿湾,攻占这个小镇,后续跟进;一旅一部在半岛北部登陆,负责夺取机场,另一部在卡内奥赫湾登陆,攻占卡内奥赫镇。”

“还有个关键,卡内奥赫镇的南边四公里就是努阿努帕里山口,这是个险峻的好地方,易守难攻。如果能拿下来,我们就能减轻七成的防御压力,接下来进可攻退可守,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了。”

“这里大规模兵力展不开来,一旅安排一个加强连即可。”

会议接下来又进行了两个小时,主要是连同空军、海军舰艇部队一起分配任务,并与陆军方面商讨更远的长期规划。

等会议结束时,天色已经晚了下来,徐前希与石华川两人还留在会议室内,他们面前摆着的却不是夏威夷的地图,而是整个太平洋的地图。

“相比于前面几个月,现在局势要好一些了。”

徐前希对于全局发展还不甚了解,因此主要是听石华川介绍。

前面几个月应当是比较艰难的时期,陆军方面对于澳洲的威胁考虑不足,时间太仓促,没能拿下凯恩斯,一直卡在那里,让美军得以在珊瑚海拉开一条战线。

而国防军则不能像夏威夷的美军一样蹲在家里不动,必须迎击,因而战局并不好看。

但自从美军方面准备在夏威夷发动反攻,将航母部队重新撤回来,西南太平洋的态势就又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珊瑚海,再次回到了重巡对掏的状态,虽然在盟军陆基航空力量的威胁下,国防军在南珊瑚海的活动还是受限的,但至少北边的航线又可以恢复了。

美军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也希望陆基航空部队能够发挥作用,但奈何俯冲轰炸机或者鱼雷机这种东西还是太奢侈了,澳洲穷乡僻壤的是在用不起,打击效果不佳。

潜艇的情况则要好得多,但数量上实在是不太够用,暂时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盟军方面又打算直击根本,也就是在陆上发动攻势。

麦克阿斯对于上次的失败相当的不服气,因此在上个月,随着汤斯维尔-凯恩斯公路接通,麦克阿瑟感觉自己又行了,准备再搞一个大的。

美澳联军集结了五百八十架飞机和六个师的兵力,对凯恩斯的国防军发动了开战迄今最大规模的反击,行动代号“鸭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