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619章:大战在即

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这场制空权争夺战的规模不大,除个别几次总规模超过一百五十架之外,大多数的空战都只在一百架上下。

相比于动辄出动成百上干架战机、遮天蔽日的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这边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但考虑到作战地域位于太平洋之中,远离中美两军本土,投送难度不可同类而语,在这儿作战的难度自然也要比在亚欧大陆难得多。

如此连续、高强度的作战对于中国空军部队来说也是难以为继的,即便有相对可靠的转场飞行路线,飞机的运输和消耗也完全不成正比。

因此,从四月开始,接下来几天的出击架次显著降低,每日出动架次下降到一百架以下,空军有意识的控制作战频率,以积攒力量,与海军航空兵进行联动。

当然,空军控制作战频率,自然是有底气的,即美军航空兵的实力在这几天的空战中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现在美军相比于国防军要更加的艰难,从国防军发起攻势以来,美军仅获得了可怜的25架飞机,而且到目前为止,这25架飞机还没有组装完成,事实上,大岛那边还没有开工。

飞机的匮乏让许多飞行员不得不驾驶残破的战机作战,由于空战主要发生在瓦胡岛上空,美军便收集了一些还能用的零件,用各种土办法将他们瓶装起来的,至少保证它们还能上天,还能开火。

这样的飞机自然也是危险的,故障频发,如在7月2日上午的空战中,一架F4F野猫战斗机在追击俯冲时竟直接凌空解体,不可谓不骇人。

零战:有人在想我?

而这期间地面部队也没闲着,在考爱岛北部的哈纳雷湾,海军航空兵勘察队在海湾西南方向又挑选了一处较合适的平地,决定在这儿再修建一座小型机场,共岸基航空部队使用。

新的机场很快便投入了使用,而后海军方面在机场中部署了一个鱼雷机中队和一个水上飞机小队,后续又增加了一个战斗机中队。

岸基部队不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数量不多,作战的主力还是空军,因而这座机场也是空军的备降机场。

不过,海军方面也有一个不乐观的消息,那就是东太平洋地区的油料储备要见底了。

尽管国防军在战前准备了预计足够海军方面使用三个月的燃料,但消耗还是超出了预计,目前大约还能维持两周,而后续补充至少还要等一个月后。

海军方面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从几艘战列舰这里抽血,但这几艘战列舰也不是新式战列舰,油料储备也没有那么多,至多也就能再延长三到五天。

当然,之所以说是不乐观,而不是危险,自然还是有原因的。

油料储备不足不是说后面两周大家就都瘫着不动了,只是不能全面出击了,单独凑给一些部队还是可以的。

但炮击舰队和雷击舰队现在本来也就没有多少机动任务,燃料消耗可以压缩许多,如果再将航母舰队中的四艘战列舰再抽出来的话,剩下的油料还够航母编队用一个半月。

海军方面准备让几艘14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全部挂机,剩下的油料集中给航母和甲字二十六炮击舰队。

因此油料问题暂时没有被海军放在心上。

只不过,海军方面表示,尽管关节紧要,现阶段海军舰队若是遇到岸防炮台,也依然奉行避让策略,并不会为登陆需求做让步。

其原因是海军方面需要保持足够的舰队规模,以此来威慑离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尽可能避免交战,减少出现不利局面的可能性。

而除了海军这边,陆军那边倒是有好消息——后续部队终于要抵达夏威夷了。

在上周,战车5旅和重炮3旅剩余单位已经抵达了考爱岛,现在来的是机动17师,后续单位能够按时到达,陆战队方面的出击时间也就确定了。

4月3号,海军航空部队也加入了空袭的队列,这也预示着战场制空权的变化。

上一次海战之后,甲字一〇航空舰队和甲字一十四航空舰队都撤出了战场,“长庚”号和“太微右垣”号伤势严重,需要返回本土大修,“太微左垣”号情况要好一些,但也需要返回关岛才能维修。

支援任务被交给了甲字一十六航空舰队,“辰星”号和“镇星”号加入了空袭瓦胡岛的队列。

而甲字一十一航空舰队依然保持隐蔽,美军那边“萨拉托加”号和“企业”号依然完好。

虽然两艘航母的飞行员损失不小,各种战斗损失以及后续被逮着的那些,美军损失了近七十名飞行员,算是一艘大型航母废了,但由于“列克星敦”号重伤、“大黄蜂”号没了,腾下来的飞行员填满缺还有多的。

有了海军方面的加入,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辰星、镇星二舰共搭载有60架战斗机、56架俯冲轰炸机和28架鱼雷机,空军方面现在还有战斗机47架、轰炸机63架,海航岸基部队则有战斗机17架、鱼雷机21架。

而美军则只剩下战斗机33架,轰炸机倒是还有一百多架,但用处实在有限。

制空权的丧失让瓦胡岛所有的掩体、工事、军营、炮台、集结地、铁路调车场全部都成为了国防军空袭的目标。

而影响还不止于此,战争中,得后勤者得天下,制空权的丧失还让破交、保交作战发生了变化。

美军这边航空兵已经无法用于攻击了,在突破不了国防军空中防线的背景下,航程较近的SBD无畏和TBD蹂躏者无法绕远路攻击国防军运输线,而B-17或者B-25这些轰炸机又难以对运输船队形成可靠的打击。

国防军这边的飞机则可以保证对夏威夷群岛的控制,运输船队即便躲避潜艇的攻击,抵达夏威夷群岛,他们也基本都只能在大岛交接,更近的毛伊岛、摩洛凯岛等都相当容易遭到袭击。

这让美军的飞机补充也更为困难,大岛的人口不多,在华裔和日裔被迁走之后,就只剩下三万多人了,这些人基本都是农业工人,他们接触过的机械恐怕就只有农场里的拖拉机或者糖厂里的榨机了。

由于当地基本没有工业,为了组装飞机,美军不仅要在这里修建一些简单的工厂,还要从本土运来熟练工人,这极大的耽搁了美军飞机的补充。

而国防军潜艇的活动就稍微麻烦了些,相比于大西洋,太平洋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一个是“太平”。

“大”导致双方投入的潜艇都基本是水面排水量一干吨以上的远洋潜艇,这一点对于美军来说要稍微好点,至少瓦胡岛还能为他们的潜艇提供支持,几百吨的潜艇还能够运作。

国防军前后共投入53艘潜艇在夏威夷以东海域活动,而这一数量一时半会儿也是没法增加的。

而“太平”则意味着航空力量能够发挥他们的力量,虽然美军的飞机没办法飞到西边打击国防军的商船队,但对付东边的潜艇显然还是可以的,那些无所事事的轰炸机和水上飞机正好可以干这件事。

相比于大西洋,太平洋的反潜效率明显要高得多,不算之前打“可畏”号那一次,国防军在这段时间里共损失了6艘潜艇,共击沉了24.7万吨的船只,平均单舰战果4.12万吨。

美军那边的情况就比较糟糕了,虽然美军的潜艇数量稍多,前后共投入了63艘,但问题却很多。

首先是装备方面的问题,这八十多艘潜艇中只有24艘是三十年代建造的新式潜艇,剩下的潜艇都是老旧的早期型号S艇,航速、下沉速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而鱼雷问题就更是老生常谈了,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作为主力的MK 14型鱼雷的磁性引信实在是不可靠,经常提前爆炸或不爆炸,它的击发引信也过于迟钝,经常撞上目标却不爆炸,此外,它的定深系统有缺陷,会从目标船底穿过,这些鸭蛋让美军潜艇指挥官们头疼不已。

鱼雷的问题以及潜艇本身在美国海军中的地位较低,让许多潜艇指挥官的战术趋于保守,他们会很谨慎的选择攻击的时机,因为他们手里最可靠的武器是甲板炮,这在面对国防军的护卫舰艇时是相当不利的。

多方面的加持下,美军在近半个月里只取得了3万吨左右的战果,却损失了23艘潜艇。

尽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S艇,但那也足够令人扫兴了。

4月4日清晨时分,这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一支运输船队抵达了纳威利威利湾,陆续泊入码头。

甲板上,石华川与机动16师的官兵们望着这座小岛。

货轮靠岸,放下舷梯,陆军第16机动步兵师下属第16步兵团的战士们拎着**、扛着轻机枪踏上了考爱岛的陆地,而运送重武器的货轮上,起重机把一门门榴弹炮吊了下来。

在众人的头顶上,还有两个双机编队在天空翱翔,防备敌人可能到来的空袭,尽管这一可能性已经非常低了。

“懋德,许久不见,近来可好?”石华川看向徐前希,对方站在码头上,一身藏青色军装一尘不染,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很好,怀之。”徐前希握住了石华川的手,满脸笑容。.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