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6时07分,一道火光在卡内奥赫湾东边一闪而过。
身在“长沙”号上的徐前希立刻看了过去,只见海面上迸发出一大团浪花,随后一道巨大的声响传来。
很显然,那是一枚水雷爆炸了。
几秒后,登陆艇的残骸稀稀落落的掉到海面上,随之纷坠的还有上边搭乘的陆战队步兵,当然,他们也已经七零八落了。
发生爆炸的地点位于登陆区域的东缘,美军为何在那里布置水雷尚不得知。
在遭遇水雷之后,一些登陆艇开始朝内聚拢,好在美军为了保证水上飞机及小艇的行动清理了中间海域的大型珊瑚丛,改变航道还算顺利,只有少数登陆艇略有剐蹭。
后续的战斗并未再发生爆炸,看来水雷并未布置在海湾的主要部分。
十分钟后,莫卡普半岛北部,第一艘登陆艇冲上了海滩。
在此处登陆的先头部队是陆战一旅陆战四团第一营,而荣获“先登”的是二连一排,艇艏前开舱门“啪嗒”一声拍下,溅起一圈水花,海水刚好齐小腿,士兵们趟着水快步向前冲去。
岸上机枪的嘶吼传来,驱逐舰打出的一发发128㎜杀爆弹从众人的头顶上掠过,天愈亮,炮火愈猛。
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从前方传来,士兵们的眸子中闪烁着炮弹崩裂的闪光。
但很快,几发炮射烟幕弹就在纵深上空爆裂,散落出来的白磷与氧么接触后立刻燃烧起来,发出浓厚的灰白色烟雾,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了一些可燃物。
相比于飞机烟幕,炮射烟幕弹要小得多,遮蔽时间较短,并不会干扰后续战斗的视野,这也是国防军在之前的战斗,尤其是在澳洲的那几场战斗中总结出来的。
在陆战一旅官兵看来,今天的美军,其抵抗烈度远不如那日的考爱岛。
当然,这也不奇怪,当地的工事水平与考爱岛有着相当大的差别,那时冲滩冲的是正面防线,而现在则是绕到侧后方来了,虽然炮台等并不缺,但机枪堡垒等就不够看了。
更何况美军的状态也不好,先是还没睡醒就挨了急促猛烈的炮击,接着就有一群敌人呐喊着冲了过来,恐怕有些人脑子还不清醒。
而对于陆战一旅一团第二营的官兵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机场。
美军在此处没有像样的野战工事,除了散兵坑就是一些简易的土木掩体,远没有混凝土工事那样麻烦,想安**包都没地方安。
尽管舰炮不容易精确打击这里,但步兵扛着**包也照样能把这些工事冲下来。
背水而战的海军陆战队天然有着比寻常陆军更高的进攻热情,且有着更特化的战术训练,作为突击队的效果自然也更好。
而且,更麻烦的是美军在此地的兵力也不算多,机场的美军指挥官显然也是有智慧的,在他的命令下,许多机场二线人员也不得不来填线。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手里的兵力有限,只能在紧要地方布置军队,然后将训练有素的步兵作为救火队机动布置,否则防线根本就守不住,机场更不是可以巷战的地方。
陆战队员们快速挺进防线外围,然后便迅速察觉到敌人的情况。
二营营长见状,立即下令道:“传令!机枪和迫击炮摆好,全体上刺刀,一口么杀过去!”
对于这种凑数的部队,在近距离子弹的效果是不如刺刀的。
营长的命令快速下到各个连队,随后上刺刀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两分钟后,红色的信号弹拖着尾烟升上了蓝天,哨子和冲锋号渐次想起,一个个身着蓝灰色春秋海军陆战队军装的身影端着**向敌人发起了冲击。
自动**在刺刀冲锋中的么势要比大栓差不少,但在场的美军中大部分人也没见过正儿八经的刺刀战,作为二线人员,他们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格斗技巧就可以了,绝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用不上刺刀。
面对着向着自己冲来的敌人,驻守海军航空站的美军警备单位立即扣紧了勃朗宁重机枪和勃朗宁自动**的扳机,拼命的扫射,同时将手头一切可用的爆炸物,如手榴弹、枪榴弹等都抛了出去。
爆炸此起彼伏,但冲击中的陆战队官兵没有丝毫的畏惧,这个过程中有十多人被子弹和破片撂倒,但更多的人还是如海浪般涌了过去,仅仅百余人,竟也造出一番排山倒海之势。
在步兵冲锋的同时,支援部队也没闲着,迫击炮、无后坐力炮都找好了敌人,部署在阵线上的重机枪一日不能灵活运用,那么就很容易被迫击炮反击,这是从一战战场上走来的真理。
砰——砰——
几秒钟后,爆炸火光闪烁了一下,硝烟瞬间扩散开来,这是一枚60mm迫击炮弹。
在爆炸附近,一挺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连同三脚架一起被冲击波掀翻,重机枪小组的几名美军士兵或趴或躺的倒在地上,呼喊着求救。
可惜周围其他人都无暇顾及,敌人已经闯到十五米之内,朝阳落在众人身上,烤蓝工艺的刺刀闪烁着骇人的光芒。
“啊——!”
惨叫声此起彼伏,美军防线上迅速崩溃,许多人都丢掉了自己手里的武器,开始没命的逃跑。
“想逃?追!”一连连长抬手击毙了一名美军,随后大喊一声,领着人继续向跑道冲去。
一名司号员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手里握着一把**,看到那座高耸的塔台,他忽然间想到了什么,一把拉住身旁的人:“走走走,跟**旗子去!”
“好!”那人还愣了一下,然后便迅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关键以及其背后的荣誉。
接着,三四个人就这么奔向了塔台,在里面值班的美军刚准备把门堵上,就听见哐当一声,塔台的木门直接被踹倒了下去,随后便是“**”几声枪响。
“Hands up!(举起手来)”一道标准的英语传来,紧接着便是几个人跳了进来。
“Lead the way in front!(前面带路)”司号员从包里掏出一面旗子,对着地上的几个美军地勤人员道。
7时15分,“长沙”号上,徐前希在望远镜中看到一面大红色的旗子,从方向来看,是机场。
“很好,机场那边已经成功了。”
一刻钟后,关于击溃、肃清卡内奥赫湾海航站的电讯传来,正式确认了战果——
尽管还有一些游兵散勇,但以无伤大雅,这处机场毫无疑问已在己方掌控之下。
“很漂亮,干脆利落。东边怎么样?”徐前希并不吝啬于赞赏。
而他所关心的东边,也就是凯卢阿湾方向,他们的压力最大,战况也最糟糕。
在凯卢阿湾的陆战二旅六团一营官兵成功上岸,完成了战术展开,他们所面对的是这片地区的美军主力——隶属于夏威夷师的第19步兵团。
此前国防军根据情报估计这儿只有一个营,但这并不正确,实际上第19步兵团整个团都在凯卢阿镇周围,兵力数倍于己方。
不过美军的反应稍显迟钝,他们只是对滩头进行炮击,而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实施反击。
一直到坦克部队发动之后,大批美军步兵才从多个方向冲向滩头,企图将立足未稳的国防军赶下海。
陆战六团一营手里没有多少反坦克武器,仅有的两门无后坐力炮虽然连续击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但其发射时的巨大扬尘和喷焰在凌晨时分也极其显眼。
在火光和烟雾的引导下,炮组成员很快就遭到美军坦克部队、火炮和机枪火力的集中打击,尽管炮组成员训练有素,转移及时,但人的两条腿又怎么能跑得过坦克和大炮呢?
最终还是损失殆尽,剩下的陆战队员们只能依靠手里的火箭筒反击,这些小家伙的射程实在是太短了,在有大量步兵在场的情况下,用起来并不顺手。
海上的驱逐舰们也很快注意到了情况,他们心里也着急,最终“漯河”号和“泉山”号驱逐舰选择冒险递进支援。
舰炮的威力自然不同凡响,130mm舰炮的炮弹重量达34公斤,装药4.2公斤,即便是高爆弹,也能够轻易贯穿岸上的这些M3坦克,更何况还有着巨大的爆炸威力。
凯卢阿湾近岸的两艘国防军驱逐舰攒满了劲设计,在五分钟内竟发**370多发炮弹,整个海滩都挨了一番炸,美军的势头为之一滞,很快就不了了之。
但这样的炮击并不长久,岸上的美军火炮立即开始了反击,155mm炮弹砸向海面,“漯河”号上立马升起了黑烟,两艘驱逐舰立即转向,但仍逃不了一顿毒打。
陆战六团一营在得到舰炮的支援后很快便站稳脚跟,但美军的炮火实在不容小觑,在兵力有如此差距的情况下,想要发动进攻显然是不可能了。
因此,一营当即转为防御状态,巩固登陆场,等待后续支援。
而两艘驱逐舰则好不容易从美军炮火下溜回了安全区,“泉山”号被炸的灰头土脸,舰桥上东黑一块、西黑一块,只是万幸没有击穿,但炮位就糟糕了,后主炮转向机被炸坏,还有一座40mm博福斯高射炮被击毁。
“漯河”号的情况则更为糟糕,桅杆都被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