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 第69章 我有苦衷

赵丽丽去餐厅拿了两罐饮料。

餐厅在东间,和客厅有一拱形门相连

从客厅看过去,里面摆着张四人餐桌,几把椅子,靠墙立着一白色带紫色条纹餐柜。

看样子。

姑姑喜欢白色和紫色,符合她的身份。

高贵而清雅。

赵丽丽打开一罐饮料。

递给易飞,自己打开另一罐。

“易飞,上午你在关副府长办公室说,你会建蔬菜大棚是真的假的?”

赵丽丽收起腿,盘腿坐在沙发上。

**的小腿在日光灯的照射下。

白的晃眼。

一天了。

她都没有机会问易飞。

他是真的会建蔬菜大棚,还是故意如此说向关副府长施加压力?

他连收押金筹集建设商铺的资金都能想出来。

欲擒故纵,故弄玄虚向关副府长施加点压力。

逼迫他答应商业街的建设也不是不可能。

这家伙鬼点子多,胆子也大得很。

赵丽丽能看出来。

关副府长虽然半信半疑,但显然对易飞说的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种值更感兴趣。

这是民生问题。

是一条商业街比不了的。

有没有红墙巷商业街。

临东人民一样过得挺好。

如果能把越冬大棚和食用菌推广开来,那就大大推动临东市的农业发展。

商业街的事情基本上尘埃落定。

关副府长会同意的。

他也就研究下用什么方式开发。

赵丽丽对易飞说的蔬菜大棚也感兴趣。

她的出身。

让她明白这个事情的重要性。

最关键的是。

冬天能随时吃到新鲜蔬菜和蘑菇很**。

种几棚自己吃也行啊。

------

“当然是真的。”

易飞喝了口饮料。

他胆子大再大,也不敢拿这事忽悠一市之副府长。

前世。

有人胆子比他大。

用蔬菜大棚忽悠市府的真不老少。

过几年建大棚有补贴。

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的种植本来就在他的计划中。

这年代的蔬菜在夏秋便宜,和白送差不多。

几分钱一斤。

在易飞眼中就是白送。

冬春却贵的离谱。

食用菌,一年四季都不便宜。

物以稀为贵。

北方的冬天。

除了大白菜、大萝卜,几乎没别的蔬菜。

趁着这几年大棚在北方还没有普及。

可以赚不少钱。

然后逐步转向农产品深加工,推广绿色食品。

再成立个搭建大棚的公司。

既能推动临东的农业发展,也能获利。

农业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不能总去卡bug,利国利民利己的事,要干一些。

当然bug还是要卡的。

不卡bug,挣2000亿真不容易。

回头看看,前世那些大佬也在卡bug。

人家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慎密的思维。

当然,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

易飞啥也不靠,闭着眼去卡就行。

“你总不能说建大棚种蔬菜也是跟冯神医学的吧!”

赵丽丽似笑非笑地看着易飞,“我敢保证冯神医和易姑姑不会干这个,你也别说是在书上看的,你给我找本这样的书让我看看。”

她觉得她读的书够多了。

赵丽丽一直认为。

她所有的大学同学加在一块也没有她读的书多。

就这样。

她都没没看过这方面的书。

当然。

她没读过,不代表没有。

赵丽丽可以保证。

易姑姑和冯神医那里,肯定是没有的。

冯神医只读医书。

易姑姑读的书杂,也只与棋琴书画,诗词歌赋有关。ωωw.

种蔬菜?

两人都不比自己强。

易飞知道瞒不住赵丽丽。

除非自己啥也不干,和前世一样,混混噩噩过日子。

告诉她?

她会信?

她会不会和冯爷爷联手把自己给切了?

冯爷爷是个医痴。

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针灸术。

偷偷摸摸的到外地去挖过刚死人的坟。

他一个中医学着西医去解剖。

这事。

他记载在了他写的《易家针灸术》那本书的扉页上。

赵丽丽是个好奇宝宝,剖开自己研究下也不是不可能。

弄死自己不至于。

弄个半死也不行啊。

易飞思索了一会,慢悠悠地说:“姑姑,我有苦衷的。”

这样说很好。

有苦衷就是不能告诉你。

------

赵丽丽盯了易飞一会。

她“咯咯”笑起来,“行,什么时候没苦衷了再告诉我。你跟我说说,蔬菜大棚能赚钱吗?”

他不想说就不说,无所谓。

就当他是神仙转世好了。

鬼也好,妖也好,人也好。

能干活就是个好鸟。

赵丽丽只在郊区见过一些种菜的小棚子。

凭直觉。

易飞说的绝不是那种小棚子。

如果那种小棚子能赚钱的话,也不用他正儿八经的给关副府长说。

关副府长肯定也见过。

她就想知道易飞说的蔬菜大棚能不能赚钱。

能赚钱就去干。

不能赚钱,只做贡献,那就送给关副府长,让他去干。

赵丽丽觉得现在是个财迷了,啥事都和钱挂上钩了。

绝对是这家伙影响了自己。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自从给他送录取通知书那天,自己就变了。

“赚钱肯定赚啊。”

易飞说道:“姑姑,你不知道冬天青菜多难买啊,有钱都买不来。”

省城还有南方运来的蔬菜。

在临东,冬天真的是钱也买不来。

偶尔有一些,也都是干瘪的。

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会不赚钱?

易飞曾经看过报道。

好像就是今年吧。

后来发展成华夏最大的那个蔬菜生产基地在冬天种出了黄瓜。

过年的时候,卖到十块钱一斤。

还被人哄抢。

不为别的,尝个新鲜。

八十年代的十块钱,可以买五六斤猪肉。

哪怕现在种子不好。

易飞有把握一个大冬茬,让大棚黄瓜亩产上万斤。

种子是一方面。

种植培养方法也是一方面。

别的不说,现在嫁接技术使用还比较少吧。

把黄瓜嫁接到南瓜上,可以防虫害,更耐寒,收获期大大延长,产量能提高几倍。

到时候别说十块钱一斤,四五块钱一斤也了不得。

现在的种植成本还是很低的。

再种点西红柿,种点其它蔬菜。

不多说,一个一亩大的蔬菜大棚一年两季,纯收入五万问题不大。

种两年。

大棚蔬菜开始普及的时候。

蔬菜价格下降时。

成立个公司建大棚。

大家都去种菜了,建大棚当然热门了。

如果建刘武那种阴阳棚,阴棚可以种蘑菇。

阴棚的收入也不比阳棚低。

无外乎采用双层膜,加厚棉被,保证阴棚的温度。

“赚钱我们就干啊。”

赵丽丽很兴奋。

这是好事啊,名利双收。

那还等什么啊!

“我也这么想的。”

易飞点点头,“福利院后院有一片空地,大约可以建五个一亩多大的阴阳棚,商业街的事确定下来后,我们就着手建大棚。”

他明白,如果不拿出来点东西。

想让市府支持不容易。

蔬菜大棚又不是没人搞过。

效果都不太理想。

市府不支持,他连土地都搞不到。

易飞准备建阴阳棚。

这棚省地,充分利用了阴面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五个阴阳棚,投资大约在五六万,种好了,一个冬季大茬赚二三十万。

还能顺道解决冬天吃菜的问题。

十五岁的易飞没问题。

五十岁的易飞几个月只吃白菜萝卜有点不习惯。

出了成绩、出了效益,市府就会支持。

那时候再谈,什么都好谈。

“为什么在福利院种?”

赵丽丽没想明白,福利院地是大,可也没必要非得在院子里种菜。

“种菜我们得土地吧?”

易飞说道:“我们不向市府展示下技术,根本不可能批下地皮。除了福利院,我们没有别的地方。”

“看看商业街结果再说吧。”

赵丽丽不置可否,也不一定拿不下地。

易飞也是这意思。

如果连个商业街都拿不下。

想靠市支持发展农业就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