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作精靠嘴炮暴富 第18章:靠山的思量

回到沈家湾,双脚重新踏上这片养育她的土地,沈一诺那颗在县城悬了一路、七上八下的心,才终于缓缓落回实处。沈家小院里,甜糯的蒸汽依旧袅袅弥漫,婶子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王金花精打细算的唠叨声不绝于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安稳而充满烟火气的画卷,与县城那短暂却惊心动魄的插曲形成了鲜明对比。

沈红梅一进院子,就迫不及待地当起了“说书人”,绘声绘色地宣扬起她的“县城历险记”。她重点描绘了百货大楼的气派、副食店主任的“赏识”,以及街边小吃的**风味,对自己险些走丢、被沈一诺强行拉回的窘境则含糊其辞,一语带过。她那眉飞色舞的模样,很快便吸引了左邻右舍的婶子们,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惊叹与羡慕的交织声。

王金花听着,脸上虽也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笑意,但她的目光却更多地落在沈一诺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她看得出来,小孙女眉宇间藏着疲惫,眼神里沉淀着心事,远不似沈红梅那般轻松外露。

“一诺,这趟去县城……一切都还顺利吗?”趁着沈红梅被众人围住的间隙,王金花将沈一诺轻轻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问道。

沈一诺勉强扯出一个笑容:“还行,奶奶。看了看外面的情况,路子没那么好找,得从长计议。”她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将偶遇陆北辰以及可能被盯梢的事咽回了肚里。此事牵连甚广,说出来除了平添家人的担忧,于事无补。

王金花见她不愿多言,便体贴地不再追问,只是用力握了握她的手:“没事,稳扎稳打就好。咱们现在有了合作社,就有了根基。”

弹幕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沈一诺的隐瞒:

“主播真的长大了,知道报喜不报忧了。”

“县城那一出,看来给孩子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姜还是老的辣,奶奶的直觉一向很准。”

“红梅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沈一诺将县城的纷乱思绪强行压下,重新投入到合作社的日常运转中。她仔细梳理着沈红梅带回的信息——“正规手续”、“工商所”、“批文”这些关键词在她脑海中不断回响。这印证了她的判断:想要打开正规的销售渠道,仅凭优质产品和一纸介绍信还远远不够,必须拥有一个更具分量的“身份”。

与此同时,她也开始留意村里关于陆北辰的议论。表面看来一切如常,村民们提及他,依旧是那个成分不好、性情孤冷的知青,最多因沈家福糕的缘故,被偶尔调侃一句“沈家贵人”。

但沈一诺心知肚明,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歇。陆北辰那个微不可察的警示手势,像一根细小的尖刺,扎在她心间。他究竟身陷何种处境?那个旧军装男人是何来历?他们之间的交集,会否将无形的风险引向沈家?

这种不确定性让她倍感压力。她清醒地意识到,仅仅将合作社与村集体绑定,或许能抵御沈福贵之流的明枪,但若面对来自更高层面、更隐秘的力量,这点防护无异于螳臂当车。

她需要更稳固的“靠山”,或者说,需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时代的运行规则,并找到在规则内安然行走,甚至借力打力的方法。而陆北辰,他身上似乎就隐藏着通往那个复杂世界的钥匙,尽管这把钥匙本身,也可能开启潘多拉的魔盒。

几天后,沈一诺寻了个由头,再次来到村尾。这一次,她未带福糕,只身一人。

陆北辰依旧在那片自留地里不疾不徐地劳作。听闻脚步声,他抬起头,见是沈一诺,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县城那次充满张力的相遇从未发生。

“陆知青。”沈一诺立于田埂,未作寒暄,开门见山,“那天在县城,多谢你。”

陆北辰放下锄头,直起身,用搭在颈间的毛巾擦了擦额角的汗,目光淡然地看向她:“谢我什么?”

他这般云淡风轻的态度,反而让沈一诺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试探:“谢谢你提醒我……留意身后的‘风浪’。”她刻意说得隐晦,目光却紧锁住陆北辰,不错过他任何一丝细微的反应。

陆北辰擦拭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瞬,旋即恢复自然。他回视沈一诺,眼神中掠过一丝审视,仿佛在重新评估这个看似稚嫩的乡村姑**胆识与敏锐。

“你多心了。”他语气平稳,听不出情绪,“我只是恰好路过。”

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经典否认!大佬的警惕性满分!”

“主播这波试探,胆子不小啊!”

“他越是否认,越是欲盖弥彰!”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又刺激!”

沈一诺未在“是否路过”的问题上纠缠,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恰到好处的忧虑:“陆知青,咱们合作社眼下算是立住了脚跟,可我心里总是不踏实。县城一行让我明白,想正规模做点事情,条条框框实在太多。依你看,咱们往后该怎么走,这路才能更稳当些?譬如,那些正规的手续,该如何着手**?”

她不再提及县城风波,转而将话题引向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姿态谦逊,充分表达了对陆北辰见识的倚重。

陆北辰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似已看穿她试图转换话题并寻求更深层指引的意图。他沉默少顷,方才缓声道:“根基未稳,勿求虚名。”

短短八字,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

沈一诺细细品味着这句话。是在告诫她,合作社初立,内部管理、产品质量、原料供应链等基础尚未夯实,不宜急于追求表面的名分与许可?还是暗示,在自身实力不足时,过早暴露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那……关于原料来源呢?”沈一诺追问,“总靠我父亲零散收购,终非长久之计,风险也大。”

“广积粮,缓称王。”陆北辰再吐六字真言,依旧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这一次,沈一诺豁然开朗。这是在指引她,要默默拓宽渠道,扎实积累资源与实力,收敛锋芒,静待时机成熟。这既是务实的发展策略,亦仿佛暗含了对当下时局的某种洞察。

弹幕纷纷解读: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贤智慧啊!”

“陆大佬这是在教导主播厚积薄发,低调发育!”

“看来他对目前的政策风向也有独到见解。”

“主播,听劝悄悄发大财才是硬道理!”

这两句箴言,如同迷雾中的灯塔,驱散了沈一诺心头的纷乱与焦躁。她之前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未知规则的畏惧与急功近利的心态。陆北辰的话点醒了她——生存与发展是首要任务,在内功练就之前,一切虚名都可能成为负累。

“我明白了,多谢陆知青指点。”沈一诺诚心道谢。

陆北辰微微颔首,未再多言,重新拾起锄头,俯身于那片土地。

离开村尾,沈一诺的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陆北辰虽未承认任何事,也未给出具体方案,但那寥寥数语,却为她拨开了眼前的迷雾,指明了当下的方向:苦练内功,深挖洞,广积粮。

回到合作社,她立刻召集家人与几位核心成员,传达了“祖奶奶”关于“稳固根基、不图虚名”的最新指示,并顺势调整了后续工作重心:

第一, 质量严抓:建立更精细的内控标准,由李秀娟与沈红梅共同负责监督。

第二, 拓宽渠道:全力支持沈建国,不仅限于本公社,更要悄然向周边区域渗透,开拓更多元、更隐蔽的原料来源。

第三, 财不露白:严格控制合作社的现金流与利润分配,对外维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低调形象。

王金花虽对“不图虚名”略有不解,但听到“广积粮”(意指积蓄力量)和“保持低调”,却是深以为然。

沈家湾的“福糕合作社”,在经历外部世界的短暂冲击与内部战略的审慎调整后,如同一株幼苗,开始将生长的能量更多地专注于向下扎根,滋养根本,静待他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而沈一诺亦清楚地意识到,她与陆北辰之间,那层若有若无、基于利害的联结,因着这次无声的交锋与默契,似乎变得更为紧密,同时也更加……危机四伏。她所选择的这条路径与“盟友”,或许能助她攀上高峰,但也可能一步踏错,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