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作精靠嘴炮暴富 第21章:绝处逢生

“为民食品厂”和“马老三”这两座大山压在头顶,沈家湾合作社的日子越来越难。原料价格水涨船高,收购处处碰壁,沈建国每天早出晚归,带回来的东西却一天比一天少。王金花看着仓库里越来越空的货架,嘴角急得起了好几个泡,连带着对沈一诺那套“广积粮”的策略也开始动摇,背地里没少叹气。

沈一诺心里也沉甸甸的,但她知道自己不能慌。她反复琢磨着陆北辰那句“广积粮,缓称王”,忽然意识到——“广积粮”不一定非要盯着小麦和红糖不放。

“奶,爹,咱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家庭会议上,沈一诺把自己手绘的周边地图摊在桌上,“马老三他们盯着的是细粮和糖,咱们能不能找点他们瞧不上、还没注意到的东西?”

“除了白面红糖,还能有啥?”王金花一脸不解。

沈一诺的手指在地图上山地的位置点了点:“山里、咱们自家地里,好东西多着呢。比如说——红薯!这东西产量大、便宜,家家都有,吃不完的都拿去喂猪了。”

“红薯?”沈红梅第一个跳起来,“那玩意儿吃了烧心,还有股土腥味,能做糕点?谁要吃啊!”

李秀娟也犹豫:“一诺,红薯面粗糙,粘性差,做发糕恐怕不成。”

沈建国没说话,但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弹幕里也炸开了锅:

“红薯?主播这是走投无路了吧?”

“想法不错,但技术难度是不是太大了?”

“我记得有红薯糕,但口感肯定比不上面粉的。”

“支持创新!就得打破垄断!”

沈一诺却目光坚定:“事在人为!祖奶奶昨晚托梦给我,说咱们沈家湾的土里埋着‘金疙瘩’,就看咱们有没有本事把它挖出来!红薯怎么了?只要方法对,照样能变成宝贝!就算做不出发糕,咱们还能做红薯干、红薯条、红薯粉……路子多着呢!”

她又搬出了“祖奶奶”这个法宝,顺便画了个大饼。听到“金疙瘩”和这么多可能,王金花眼神动了动。沈建国也琢磨着红薯确实便宜,成本能降下来不少。

“那……就试试?”王金花犹豫着松了口。

拿到“试验许可”,沈一诺立刻行动起来。她让沈建国先去收一批品相好的红薯,自己则一头扎进厨房,开始了艰难的“研发”。

过程简直惨不忍睹。第一次,纯红薯泥加少量面粉,蒸出来一滩黏糊糊的东西,味道怪怪的。第二次调整比例加了鸡蛋,结果水分没控好,成品硬得像砖头。第三次试着把红薯烤干磨粉,火候没掌握好,差点把厨房点了,弄得满屋子烟……

沈红梅看着那些黑乎乎、硬邦邦的“失败品”,笑得直不起腰:“祖奶奶点石成金?我看你这是点金成石!还是茅坑里那种!”

王金花看着浪费的红薯和柴火,心疼得直抽抽,几次想喊停,都被沈一诺那倔强的眼神给堵了回去。

弹幕里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科研之路果然充满坎坷……”

“红梅姐的吐槽虽迟但到!”

“奶奶:我的钱在燃烧!”

“主播坚持住!胜利就在前方!”

沈一诺没有放弃。靠着前世对美食的模糊记忆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不停地调整配方和做法。试着把红薯蒸熟过筛去掉粗纤维,加糯米粉增加粘性,用蜂蜜代替部分红糖提味,还反复试验蒸制的火候和时间。

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手上烫了好几个泡,但成果也慢慢显现。

当她端出一盘颜色金黄、质地细腻、散发着红薯和蜂蜜香气的新型“红薯蜜糕”时,全家人都愣住了。

王金花将信将疑地掰了一小块,慢慢嚼了几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咦?……还挺软和!甜丝丝的,没什么怪味!”

李秀娟也点头:“口感是粗了点,但别有风味,比想象中好太多。”

沈红梅本来准备继续吐槽,尝了一口后,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默默又掰了一块。

成功了!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小麦福糕,但作为低成本的新产品,完全可行!

“这只是第一步!”沈一诺兴奋地给家人描绘蓝图,“咱们还可以把红薯切片烤干,做成酥脆的红薯片,或者切条做成有嚼劲的红薯条!这些东西耐放、好运输,说不定比福糕还好卖!”

成本低、原料足、产品多样——一条能摆脱“马老三”控制的新路,就在眼前!王金花看着那盘金灿灿的红薯糕,仿佛真看到了“金疙瘩”,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弹幕一片欢腾:

“太棒了!逆风翻盘!”

“科技改变命运!”

“红薯:没想到我也有今天!”

“主播这是要打造薯制品帝国啊!”

就在沈家为找到新出路而欢欣鼓舞时,沈建国从偏远山区带回来另一个消息。县里农机厂因为生产任务重,工人经常加班,工会除了需要福糕这类点心,还在找一种能快速充饥、方便携带的干粮,最好带点咸味,给夜班工人换换口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沈一诺的脑子立刻转了起来。方便携带、快速充饥、咸味干粮——这让她想到了另一种常见作物:玉米!玉米窝窝头太粗糙,但要是深加工呢?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里成型:为什么不试试做一种符合工人口味的咸香玉米饼或杂粮饼干?

红薯系列解决了低成本和新产品的问题,要是再拿下农机厂的干粮订单,合作社就等于有了两条腿走路,再也不用怕“马老三”的原料封锁了!

她立刻把这个想法和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家人。

“还要搞新的?还是咸的?”王金花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这能行吗?工人同志能吃惯?”

“奶,工人老大哥干活出汗多,需要补盐,光吃甜的容易腻。咱们要是能做出来,就是独一份!”沈一诺信心满满,“而且玉米比红薯还便宜好找!”

有了红薯蜜糕的成功在前,王金花和李秀娟的接受度高了不少。沈建国也表示玉米确实比小麦好弄。

“干!”王金花一咬牙,“反正已经折腾到这份上了,也不差这一样!祖奶奶都说土里有金疙瘩,咱就挖到底!”

沈家的“食品研发中心”再次开张,这次的目标是——工人定制款咸味杂粮干粮!

而沈一诺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带领合作社积极自救的同时,县里“为民食品厂”的某间办公室里,也有人正对着沈家湾合作社的资料皱眉头。这个小小的村级合作社,似乎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好拿捏。

原料争夺的第一回合,沈一诺凭着另辟蹊径的智慧,漂亮地扳回一城。但真正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