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两……”
林麦穗皱起眉头,她没有二十两。
昨天晚上看后台钱包时,她所有的银钱是12两6钱72文。今天早上再看,又多了3钱,也就是12两9钱72文,距离20两还远着呢。
按目前的订单量来看,想凑够20两,怎么也得小半个月。不说货物充足不充足,橱窗位置就几个,挣钱的速度太慢了。
而杨大娘也说了,家里着急用银子,可见是等不了太久的。
“大闺女,我就实话告诉你吧。”
许是见林麦穗为难,杨大娘又道:“我家里现在急需十两银子,没有那十两银子,难关过不去。
这馄饨馅跟馄饨汤的方子是我杨家祖传下来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想卖。但不卖方子,我凑不齐这个钱啊!
我也想过去借,可这年头,家家都过得不容易。先不说这么多银子我能不能借得来,就算借来了,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
再者,银子好还,人情难还啊!我一个老太婆,黄泥土都埋到脖子了,想来还人情的机会也不多,这人情只能留给后辈来还。
但我孙子和重孙已经够苦了,我实在不想让他们来还这个人情,所以……”
说到这,杨大娘又重重叹了口气:“唉……大闺女啊,你要是觉得二十两多,我们还可以再商量商量。
我开价二十两,是狮子大开口了,但我是考虑到这方子卖出去以后,我和我孙子就不能再以这个为生。
所以……所以我想着卖了方子后,拿十两银子来渡过难关,再留十两银子度日。”
“大娘,您容我想一想。”
林麦穗看出杨大娘是真着急,便道:“不瞒您,二十两确实太多了,我全家几口人的钱袋子加起来都凑不齐这个数。
但您也说了,您家急需银子渡过难关,还想留点银子傍身,我也不好往大了砍您的价。可要是只砍一两二两的,我……我还是拿不出来。”
“那十六两?你看十六两行吗?”
杨大娘知道自己的方子好,可这方子再好,它也只是馄饨方子。拿去酒楼饭馆卖,根本卖不上高价。
这两天她已经问过不少人了,给价最高的就是镇上的来福饭馆。
一开始,来福饭馆的东家只肯给她八两,后来在她一通哭诉下,加价到了十两,还说十两已经顶天了,不可能再加。
可卖十两的话,她和孙子还有重孙子以后要怎么活啊?
思来想去,她想到了林麦穗。
毕竟她这方子一卖,林麦穗便会失去购买生馄饨的路子,倒手买卖也就做不成了。来福饭馆的东家绝对不可能让林麦穗挑着生馄饨出去卖的,这会影响饭馆的生意。
她想,林麦穗是识货的,兴许林麦穗会买下馄饨方子!
这不?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开口询问了林麦穗。
开价二十两,也是留了还价的空间。
“十六两多的话,要不十五两?十四两也行,不能再少了!”
?杨大娘一直在试探林麦穗,价格也从二十两降到十四两。
可惜啊,就算是十四两,她也拿不出来啊!
更何况这馄饨方子也不值十四两。
于是,她脑子飞速转动,想了两个法子:“杨大娘,我有一个主意,您先听听看可不可行?
撇开咱们的交情不谈,十四两的价肯定是高了。但您遇到了难处,咱俩又如此投缘,我也想出手帮你一把。
方才,我想出了两个法子。这第一个,馄饨肉馅和馄饨汤的方子您都卖给我,我给您十两。”
话刚说到这,杨大娘就有点急了。
林麦穗见状,忙安抚对方:“大娘,您先别急,先听我说。这十两银子,可让您家渡过难关。至于往后靠什么为生,还是靠卖馄饨!”
“还卖馄饨?”
杨大娘不解:“可馄饨方子我都卖给你了……”
“是,方子您是卖给我了,但我也没给到您满意的价格,所以这个馄饨我会拿去平安镇之外的地方卖,比如说县城或府城。
而平安镇这个地盘,还是留给您,您和您的孙子以后依旧可以去镇上摆摊卖馄饨。”
林麦穗见杨大娘慢慢放松下来,继续道:“不过您得跟我立下字据,您的馄饨只能在平安镇卖。如此,您的难关可过,我也拿到了方子,两全其美。
当然了,如果这个法子您觉得不妥的话,我这里还有第二个法子可供您选择。
您开价十四两,卖的是馄饨馅和馄饨汤的方子。那我就给您七两,只买两个方子中的其中一个。
要么馄饨馅,要么馄饨汤,您看您想卖哪个?您卖哪个,我就要哪个。”
反正不管买哪个,林麦穗都不会亏。
杨大娘若卖馄饨馅的方子,她以后就在网店上架生馄饨咯。虽然价格低一点,但不用熬汤,也省事。
若杨大娘要卖馄饨汤的方子,她就自己包馄饨。
肉馅调味或许会差一点,可只要保住皮薄馅厚这一优点,再加上灵魂汤底,味道肯定也不会差。
而且除了馄饨外,这个汤底还能用来配饺子配面条,美得很哟!
杨大娘听完这两个法子,也是眼前一亮。
她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两全的法子!
不过分开来卖方子肯定是不行的。
一来银子不够十两,她家的难关过不了。
二来,不管是光有肉馅方子还是汤底方子,这馄饨也不算完全。
她不想辱没了自家祖传的馄饨,也不想以后林麦穗的生意不好做。
“我选第一个法子!”
只是略微思考,杨大娘便做出了决定:“大闺女啊,就按你说的,十两银子!以后你出去卖馄饨,把咱们的馄饨发扬光大。我和我孙子就留在平安镇卖馄饨,混一口饭吃。”
“行。”
林麦穗答应下来,掏了十两银子给杨大娘:“您家急需用钱,我也不拖欠您的。这十两,是买方子的钱。
不知您家可有纸墨笔?为避免以后说不清楚,咱们得立下字据。”
“立字据是应该的!”
杨大娘当即站起身:“我这里没有纸墨笔,但里正家有,我去请里正!我们里正会写字,待会儿让他帮忙立字据,咱们签字画押。
大闺女啊,你先在灶房烘鞋,我去去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