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帐 第81章 你到底有他什么把柄?

第八十一章 你到底有他什么把柄?

意识回笼时,姜杳首先感受到的是乌篷车颠簸的摇晃。

她缓缓睁开眼,视线还带着几分模糊。

便看见孙嬷嬷正坐在身旁,手里拿着一方帕子,轻轻为她擦拭额角的薄汗。

“姑娘可算醒了。”

孙嬷嬷见她睁眼,脸上尽是关切的神情,声音也放的很轻。

姜杳掀起眼皮看了看车帘外黯淡的天色,恍然道。

“我睡了多久?”

“足足两个时辰。”

孙嬷嬷连忙将她扶起来,递上个水囊袋,里面存了些温水。

姜杳润了润喉咙。

“是我不好,拖累嬷嬷在外耽误。”

“宋婉柔心重严苛,嬷嬷回去还需小心行事。”

孙嬷嬷张了张口,但最终没说什么。

她探了探姜杳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热,这才继续又道。

“姑娘这些时日太累了,不过在等待姑娘转醒的这段时间,老奴一直关注书院的动静,奇怪的是,只见到晏家公子匆忙离去的身影,未见其父是何时离开。”

说话间,她凑近了些。

“等松姑娘回去,老奴再去打探。”

“不必了。”

姜杳摇头,眸色/微沉,语气平静无波。

“以后他不会再出现了。”

孙嬷嬷手上动作一顿,看向姜杳的目光带着些呆滞。

“姑娘是说...”

继而,她便明白了姜杳话中深意,连忙低下头道。

“老奴多嘴了。”

姜杳见她这副模样,知道可能是误会了,下意识开口道。

“不是我做的。”

说完之后,她才发现自己没有解释的必要,敛了敛眸光。

“嬷嬷不必多想,只是眼下晏清商的稍还是要盯,但这个人比我想象的还要危险,嬷嬷千万小心,遇事安全第一。”

孙嬷嬷回过神,笑着拍了拍她的手。

“没有多想,而是欣慰姑娘能把老奴当自己人。”

说完,她眼中露出一丝担忧。

“反倒是姑娘心重手不狠,才更需当心。”

半晌沉默,孙嬷嬷见姜杳一直盯着自己,迟疑道。

“老奴还是多嘴了是吧。”

姜杳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我是突然发现,之前还真是小看嬷嬷了。”

说罢,两人目光碰撞,都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乌篷车继续前行,渐渐汇入街上的人流。

快要抵达丰瑞楼时,姜杳让孙嬷嬷提前下车离去。

可她还未返回住处,宁王的人便上前相请,将她引至楼中雅座。

推门而入,雅间内除了上首端坐的萧景川,两旁还分坐着几位面貌冷硬的男子。

见姜杳进来,萧景川当先举起手中酒盅,高声道:

“救各位出囹圄的功臣回来了!本王牵头,敬姜姑娘一杯!”

他话音刚落,其他人也纷纷举起酒杯,齐声附和:

“多谢姜姑娘搭救之恩!”

姜杳怎敢受此礼遇,几番推拒不过,只能接过侍婢递来的酒盏,反敬回去。

随后,她走到萧景川侧席坐下,熟练地为他添酒布菜。

席间,听着众人的三言两语,姜杳渐渐明白 —— 这些人原是此前被裴轻衍降罪关押的营中军官,不久前才被释放。

想来自己当日在镇抚司的那番以退为进,终究是起了效果。

正当她思索下一步该如何刺激裴轻衍行动时,萧景川的酒杯再次递到了眼前,语气带着几分探究:

“能不能与我说说,你到底拿住了裴侯什么把柄,让他对你如此不同?”

姜杳笑着为他斟满玉液,柔声道。

“可能是被民女的相貌所迷惑了吧~”

萧景川朗笑出声。

以裴轻衍那人的冷情,除了年少时为一女子伤情,被老侯爷当众打了鞭子。

这些年来,就连宋家嫡女——现在的侯夫人宋婉柔,都未入了他的眼。

他自是不信姜杳的这番说辞,只当其是不想过早亮出底牌罢了。

“既然我们目标一致,姑娘何不今日便随我回王府?”

萧景川语气带着几分诱哄。

“免得本王日日往这枕瑟楼跑,平白担了风流闲散的名声。”

姜杳脸上依旧是乖顺的模样,说出的话却寸步不让:

“我这般出身,即便入府,怕也只能帮王爷一时。”

她夹了一筷菜品放入萧景川碗中。

“裴侯连各位将军都敢说抓就抓,何况宁王府一个普通侍妾?”

萧景川拿起筷子,却只挑了一半入口。

“可我总不能封你做正妃,那样也太笑柄了。”

姜杳依旧不疾不徐,轻声道。

“民女自是不敢奢求王妃之位,但寻个合适的场合,让此事过了明路,对王爷来说,应该不是难事。”

萧景川凤眸微眯,仰头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

宁王太妃的寿诞将近。

因宁王府功勋卓著,圣上特钦赐寿宴于宫中举办。

殿内琼林玉树环伺,觥筹交错间尽是大周有权有势的勋贵朝臣与家眷。

熏香袅袅萦绕,暖意融融漫溢。

太妃身着织金绣凤的锦缎华袍,端坐主位,眉眼间满是福寿安康的笑意。

“这道玉竹百合羹清甜爽口,润肺去燥,倒是正合哀家的胃口。”

太妃舀起一勺羹汤,细细品啜后,忍不住赞不绝口,目光扫过席间,带着几分好奇。

“这般精致又养生的药膳,不似宫中御厨的寻常手笔,是谁寻来的好手艺?”

席间立刻有人应声附和。

“少不得是宁王殿下一片孝心,专程为太妃量身赶制的药膳。”

太妃闻言,嗔了不远处的萧景川一眼,语气带着几分打趣。

“难为我儿有这份心思,只是他有几斤几两,我这个当母妃的还能不知?八成是借花献佛,快说,是从哪家讨来的妙人?”

萧景川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起身拱手回话。

“回母妃,这可不是讨来的,是儿臣特地为您寻访到的一位医师所制。

她医术不俗,心思也精巧,知道母妃近日偶感燥热,便特意搭配了清热润燥的方子,慢火细炖了三个时辰才成。”

“哦?竟有这般巧思的人儿?”

太妃来了兴致,笑道。

“既如此,何不请她出来,让哀家也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