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北部萨温山脉深处,漆黑的夜空里,四道幽深的身影骤然从黑暗中分离而出,在高空无声的翱翔。
它们拥有类人的轮廓,但远比普通人类壮硕。身高超过2.5米,肌肉虬结,紧裹身躯的铁锈色毛皮泛着暗淡光泽,血管状的微弱光纹若隐若现;
背后一对翼展超过4米的巨大蝠翼,坚韧的翼膜难以穿透,翼肢末端是寒光闪闪的钩爪。
它们的头颅覆盖着坚硬的骨甲,像是带着一副扭曲的邪恶面具,两颗黑曜石般的眼睛不断地闪烁着幽蓝地光芒,冷漠地扫视着下方的雨林,与万里之外的荣毅共享着自身的视角。
噬夜侍者——荣毅为了新创立的“反派势力”精心调制的动物型宿主。
它们是此次行动的运输队与核心护卫,准备将“蜂群主脑”及其关键装置投放到金三角。
其原型是东南亚雨林环境里常见的棕果蝠,经过大幅度强化改造,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都远超原始状态。
身体方面,噬夜侍者是标注的筑基巅峰 15灵力,即便限于原型棕果蝠肌肉力量赢弱,在体型等比例扩增后,此刻的力量仍然达到与现有体型相当的120-150公斤之间。
它们双翼的膜体韧度、肌肉力量和筋膜密度大幅提升,需要的时候可以包裹身体,抵御轻武器的直射和非直接命中的破片杀伤。
颅骨被强化为外骨骼结构,既保护了关键的大脑,又构成了高效的声波增强腔,配合双耳,形成了噬夜侍者最强大的武器系统——它能发射多种特殊的次声波,分别产生使生物眩晕、破坏脆性结构、干扰雷达探测、实现回声定位及精准索敌的效果。
此外,位于肩胛下方、翼膜内的腺体被改造为“腐翼腺”,关键时刻能一次性地喷射出大量恶臭酸腐气体瘴雾,有效用于撤退或干扰追兵,原理类似于墨斗鱼喷墨。
荣毅还把蝙蝠类生物本已完全退化的眼睛废物利用起来,改造后变成能与他共享视觉的“复瞳”系统,方便他直接观察自己的“分基地”。
智力方面,荣毅对四个棕果蝠的脑域进行了超常规开发,虽然限于蝙蝠类极低的初始智商,新诞生的噬夜侍者智力水平也不高,但足以完成护卫“主脑”的工作。
它们具备了基础的“自我认知”,结合荣毅灌注的“记忆”,明确知晓自己属于一个特殊的阶层——主脑的近侍,并本能地认可主脑的权威。
它们拥有“简单识别能力”,尽管无法理解其他生物的本质,但能够根据“主脑”提供的信息进行敌我识别。
最后,它们互相之间可以简单沟通,彼此之间使用断断续续、类似模仿石子敲击的特殊声波组合来传递简单信息,达到协同作战的效果。
此时的噬夜侍者经过数天的昼伏夜出,携带着“天道阵列”、“主脑”和大批“磁能先锋”,终于抵达了金三角目标区上空,正寻找安全的落脚点。
突然,噬夜侍者眼中蓝光连续闪烁,一座未被现代地图标注、海拔大约800米的山峰出现在荣毅的视野里。
这里远离主要交通线和居民点,空气湿润,植被茂密。
更妙的是,山脉中部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天池,地下水从中涌出,向下分流成多条溪流,构成了一张覆盖广阔区域的水系网络。
“就是这儿了!”荣毅心中下达了指令。
几乎同时,四名噬夜侍者强有力的钩爪齐齐松开,将数个大小不一的金属球体投入下方幽深的天池。
首先展开的是“邪恶版天道阵列”:
直径1米的金属球在入水的瞬间解体变形,韧性机括式支撑结构弹出推开保护枝叶,一座血红的莲座型结构在水底扎根,泛着冷金属光泽的巨大花瓣随之缓缓绽放,露出被严密保护于中央核心的“蜂群主脑”。
紧接着,无数血红色的细丝状藤蔓如同被唤醒的血管触须,疯狂滋生,覆盖水面、扎入岩壁、探入暗河裂隙。
最后,一片片碧绿的莲叶迅速覆盖了天池的表面——与普通的“天道阵列”不同,在这片营养、光照丰富的地方,莲叶没有被强化光合作用能力,而是边缘变成了锋利的锯齿状,形成了对“主脑”的又一道保护屏障。
任务达成,四名“噬夜侍者”立刻向天池四周散开。
它们收起巨大的蝠翼包裹住身躯,悄无声息地融入茂密的雨林树冠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围安静下来,除了天池中满布着碧绿的莲叶,以及透过叶片间隙偶尔能够窥见的血红色水体,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
但在无法用肉眼观察的层面,这片区域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邪恶版天道阵列”开始向水体中分泌肉眼不可见的、包裹着惰性伪装层的“蜂群”孢子。它们如同微小的种子,随着瀑布冲入下游河流、山涧,悄然扩散至整个河谷及周边水系。
“底层炮灰”首先诞生。
饮用或接触到受污染水源的鱼虾、小型啮齿类、两栖类被优先感染。
“蜂群”轻量改造它们,主要目标是压制恐惧感、痛觉,叠加群体趋同性,大幅提升基础体能和速度。
它们保留了原有的基本形态,但开始集群活动。数量庞大,三五成群地潜伏于山涧、沼泽、林下灌丛,构成最基础的警戒圈和扰敌力量。
此外还有一些有特殊能力的生物被进行了定向改造。
比如,水蛭、沙蚕变得体长骨刺、骨质硬化皮肤(类似“穿山荆棘虫”),专门啃噬岩石地穴,构建地下营养输送隧道和简陋掩体。
“中层骨干”接着出现。
腐蚀甲士(精英):栖息于瀑布附近岩穴的一种罕见大型蝾螈被捕获改造。体型暴涨数倍至牛犊大小,覆盖着暗青发黑的粗厚鳞甲,并被植入蚁酸腺体,可从鳞片缝隙喷溅高腐蚀性液体。
它力大无穷,行动不算敏捷但防御力惊人,如同移动的堡垒,驻守在天池核心区。
无面哨兵(斥候):一种原产于该区域丛林、具有部分变色拟态能力的猴类成为目标。改造后面部趋于扁平、五官淡化,皮肤变成灰褐色并具备更强的岩石拟态能力,关节灵活到不可思议,在密林中高速穿梭几无声响——它们是“主脑”在区域内的耳目和刺客。
骨偶行者(诡异兵器):基于区域内堆积的大量野兽乃至人类(过往冒险者,毒贩火并死者)的骸骨,“蜂群”改造的菌丝体将其粘合、强化并附上基本神经网络(傀儡化),形成一支无魂无痛、外形扭曲的“亡灵军团”。
它们行动略显僵硬,攻击方式只有原始的扑杀、啃咬,是制造恐慌、消耗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瘴母(环境操控者):以某种巨大的发光真菌为基础模板,融合了古树藓类的孢子殖生特性改造而成。它缓慢移动在阴暗潮湿的林底深处,周身不断喷出剧毒孢子,制造瘴气领域。
……
随着炮灰群体的规模急剧膨胀和本能的领地扩张需求,整片山林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
野兽性情变得极端狂躁好斗,那些原本在食物链上层、独来独往的猛兽,竟然也抵抗不住如潮水般涌来的变异生物群围攻,很快被撕碎、吞噬。隐秘的林地里开始频繁出现嶙峋的白骨。
这种边缘的、非人野性世界的混乱扩张,终于无可避免地触及了更远处依靠山地艰难维生的原住民村寨,以及那些被毒枭武装势力占据控制的边境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