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第33章 政委,这叫战术

段鹏的身影消失在窑洞口,他带走了那几份足以以假乱真的文件,

也带走了李云龙和赵刚悬着的心。

窑洞里只剩下三个人。

油灯的火苗跳动了一下,把三人的影子投在土墙上,拉得长长的。

赵刚终于忍不住了。

他从土炕上站起来,腰杆挺得笔直,在窑洞里来回踱了两步。

他停下来,看着李云龙,又把目光转向贾栩。

“老李,贾参谋,我不同意这个计划。”

赵刚的声音很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

“我们是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怎么能用这种偷鸡摸狗、冒名顶替的办法?”

他提高了音量。

“这要是传出去,根据地的老百姓怎么看我们?其他的兄弟部队怎么看我们?我们的军队荣誉何在?”

李云龙正端着茶缸子喝水,听到这话,他把茶缸子重重往桌上一顿。

“砰!”

水洒了一桌。

他眼一瞪。

“荣誉?老赵我问你,荣誉能当饭吃?能当子弹使?”

李云龙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铅笔都跳了起来。

“他**,只要能搞来东西,能让弟兄们吃饱肚子,能让弟兄们有枪有弹,

能让弟兄们在战场上少流血,别说伪装成伪军,就是让我穿上鬼子的兜裆布,老子也干!”

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几乎凑到赵刚的脸上。

“我不管什么白猫黑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咱们的荣誉,是打胜仗!

是把小鬼子赶出中国!不是穿着干净军装,饿着肚子讲道理!”

赵刚被李云龙喷了一脸的唾沫星子,他没有退缩,反而迎着李云龙的目光。

“这是原则问题!我们跟**,跟那些土匪军阀,

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纪律和原则!要是没了这个,我们跟他们有什么两样?”

“**的原则!”李云龙吼道,

“弟兄们的命就是最大的原则!你跟快饿死的兵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听得进去吗?你跟一个端着没子弹的枪冲锋的兵讲军队荣誉,他能把鬼子吓跑吗?”

两个人就这么顶在了一起,谁也不让谁,

贾栩伸手,轻轻按了按李云龙的胳膊。

“团长,稍安勿躁。”

李云龙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但他还是听了贾栩的话,退后一步,

一**坐回土炕上,端起茶缸子“咕咚咕咚”地灌水。

贾栩平静地看向赵刚,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

“政委,我理解你的顾虑。”

“但请你算一笔账。”

“三号仓库,围墙三米,有电网,四个角是机枪炮楼,

驻防一个中队的鬼子。如果我们强攻,你觉得,我们需要填进去多少人?”

赵刚沉默了。

他是政委,但他不是不懂军事。

以独立团现在的装备,强攻这种据点,伤亡会大到他不敢去想。

贾栩没有等他回答。

“我帮你算。一个营,打光了,都不一定能摸到仓库的墙根。

就算我们运气好,最后拿下了,至少要伤亡一个连,一百多个弟兄。”

他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在赵刚的脸上。

“而现在,我们有机会兵不血刃地拿到我们急需的物资。代价,仅仅是一次‘欺骗’。”

贾栩停顿了一下,窑洞里安静得能听到油灯燃烧的“噼啪”声。

“用一次‘欺骗’,换一百多个战士的命,政委,这笔账,你觉得值不值?”

赵刚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无法反驳。

因为这个选择题,答案太明显,也太残酷。

贾栩继续说道,声音依旧平淡。

“战场之上,生死之间,没有那么多光明正大的选项。对敌人的仁慈,对敌人讲所谓的‘君子风度’,就是对我们自己同志最大的残忍。”

“我们的战士,没有好钢造的枪,没有管够的子弹,

没有暖和的棉衣,甚至连双合脚的鞋都没有。”

“这些东西,鬼子有。

他们从我们的土地上抢走,囤在仓库里,再用来制造武器,杀我们更多的人。”

“我们现在,只是想办法把属于我们的东西拿回来而已。”

贾栩走近一步,看着赵刚的眼睛。

“政委,我们的荣誉,不是在用什么手段上显得比敌人更高尚。

我们的荣誉,是打赢侵略者,是保护我们身后的百姓,是让我们的战士能活到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骗鬼子,那能叫骗吗?”

贾栩的嘴角,勾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那叫战术。”

“战术”两个字,

赵刚整个人都晃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

他又转头看向李云龙,那个“土匪”团长正咧着嘴,眼神里全是赞同和欣赏。

一个敢想敢干,一个出谋划策。

这两个人凑到一起,配合得天衣无缝。

赵刚感觉自己是一个闯进了狼窝的书生。

他所有的原则,所有的理论,在“活下去”和“打胜仗”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许久,赵刚疲惫地摆了摆手。

他没有再争辩,只是转身走回土炕边,重重地坐了下去。

他双手抱着头,把脸埋在手掌里。

窑洞里的气氛,因为这场辩论,变得有些沉重。

李云龙看着赵刚的样子,脸上的笑意也收敛了一些。

他拿起桌上的烟袋,装上一锅烟,点着了,吧嗒吧嗒地抽着,没有说话。

最终,赵刚抬起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看着李云龙,又看了看贾栩,声音沙哑。

“我保留我的意见。”

“我只希望……你们的计划,不要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