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三十六章虾滑馄饨

();

苏慧娘并不急于一次性加水,而是用手蘸着清水,一点点地淋入面粉窝中。

另一只手则五指微张,快速地将周围的面粉拨向中间,与水珠混合。

她的动作不快,却极有章法,手腕柔和地转动着,确保水份被均匀吸收。

细小的面絮渐渐形成,越到后面,手上沾的面粉越来越少,盆壁也逐渐变得光滑。

那些散乱的面絮正在凝聚成一个整体。

当所有的干粉都湿润后,苏慧娘开始用力揉面。

她将全身的力气凝于掌心,用手掌根部反复地将面团推开、折叠、再推开、再折叠。

面团起初有些粗糙粘手,但在她持续而富有节奏的力道下,渐渐变得光滑、柔韧,表面呈现出一种细腻的光泽。

揉面是个力气活,苏慧**额角微微沁出了细汗,但她的神情却格外专注宁静。

“好了。”

约莫揉了一刻钟,苏慧娘停下动作,用手指轻轻按了按面团表面,留下的指印慢慢回弹。

“这面得醒一会儿,让它松快松快,后面的性子才柔韧,好擀开。”

她将揉得光滑如玉的面团重新拢圆,放回盆底。

又取过一块微微湿润的干净笼布,仔细地盖在面盆上,将其放置在避风的暖和角落“醒”着。

等待醒面的时间里,母女俩也没闲着。

林知夏在处理虾肉,苏慧娘则收拾着灶台。

约莫半个时辰后,苏慧娘揭开笼布。

那面团似乎比刚才更饱满了一些,手感也更加柔软而富有弹性。

她将面团取出,在撒了薄薄一层干粉的案板上再次轻轻揉按,排出空气,然后将面团搓成长条。

“来,夏儿,帮娘把这剂子切成小块,大小要均匀些。”

苏慧娘说着,已将长条状的面团用刀分成了几大段。

林知夏立刻接过手,她眼力准,手也稳。

拿起一段,熟练地搓成更细的圆条,然后用刀快速而均匀地切成一个个小剂子。

每个小剂子都像胖乎乎的小蚕宝宝,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

苏慧娘拿起其中一个剂子,用手掌根部轻轻按扁。

苏慧娘一手捏着剂子的边缘,另一手滚动擀面杖,手腕灵活地抖动、旋转。

那小小的面剂子便在她手下如同被施了魔法般旋转,舒展再慢慢变薄。

她的力度均匀,每一次擀压都恰到好处。

林知夏在一旁看着,适时地将多余的干粉扫到母亲手边,防止粘连。

很快,一张馄饨皮就擀好了。

薄!

拎起来几乎能透光,却能感受到其柔韧的筋性,绝不会轻易破裂。

苏慧娘将其轻轻叠放在一旁,又拿起下一个剂子。

林知夏见母亲这边不再需要她帮忙。

她开始处理那些大个的河虾。

取出剪刀,动作利落地掐头去壳,剔出完整的虾肉。

一部分虾肉她用刀背细细拍松,再略微剁几下。

加入一点点姜末、盐和少量淀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直到变得粘稠富有弹性。

一份自制虾滑就做好了。

这是她从常去吃的小馄饨店学来的。

从前是上班社畜,能留给自己做饭的时间不多,根本没心思搞这种复杂麻烦的食物。

没想到现在最多的就是时间。

剩下的完整虾仁,林知夏则用少许盐、姜片和一点点黄酒略腌片刻,准备做另一道菜。

林知夏取一张馄饨皮,舀一小勺粉嫩的虾滑放在中央,手指灵巧地一捏一攥。

一个鼓囊囊,元宝似的小馄饨就包好了。

苏慧娘也过来帮忙,母女俩一块儿努力。

不一会儿,盖帘上就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排排白胖可爱的馄饨。

而被林知夏腌在一边的虾仁,也腌制好了。

整个虾仁都被她裹上了一层薄薄的杂粮粉。

小锅里油烧热,虾仁滑入,瞬间发出“滋啦”的**声响。

几息沉浮之间,虾仁很快就被炸得金黄酥脆,香气扑鼻。

“娘,你尝尝这个盐酥虾,看炸透了没有。”

林知夏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在碗里,放凉后才递给苏慧娘。

本来苏慧娘没觉得饿,但闻着香味,她的口中不由自主就分泌出口水。

“咔滋”一口下去,外酥里弹,鲜嫩的虾仁肉质紧实,微微弹牙。

“好吃!”苏慧娘连连点头。

“看来我掌握的火候还不错!”

林知夏照着刚刚炸出来的那一锅,又将剩下的虾仁都炸了。

旁边烧着的开水慢慢变热,很快冒出热气。

“娘,你把馄饨递过来给我。”

林知夏在碗中放入蒜末和盐,又倒了些酱油进去。

大启的调味不多,但由大豆发酵而成的酱油却十分普及。

甚至和现代的酱油没有太大的分别。

馄饨下锅,在滚水里翻腾,很快便浮起,皮子变得透明,隐约透出内里粉红的虾滑馅料。

任由锅中的馄饨翻滚几圈,捞出放入调好味的陶碗中。

林知夏撒上一点切得细碎的野葱,清亮鲜美的馄饨便成了。

尽管还冒着热气,但香味已经先一步飘了出来。

“夏儿,你这馄饨瞧着可比街边卖的好多了。”

苏慧娘光是闻着就口舌生津,若是吃起来还得了!

那不得鲜掉舌头!

“街上卖的自然没有我做的好吃!”

林知夏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就是没有提前熬骨头汤,不然这汤底会更好喝。”

稍微有些遗憾。

“夏儿,你想过去街上卖这些东西吗?应当比杂烩羹好卖……”

苏慧娘不想让林知夏惹上胡柱那号心术不正的人。

但她也知道不能拘着夏儿在家中,她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如果能去卖馄饨或者炸虾,避开杂烩羹,得罪胡柱的几率是不是就会小一些。

苏慧娘没有坏心思,她想让林知夏更好。

“娘,河虾秋天的时候多,但过了这段时间,河虾没了,用猪肉价格贵上许多,不如杂烩羹的原料便宜。”

林知夏没听出苏慧**言外之意,一心在锅里捞馄饨。

而且不论是虾仁还是虾滑馄饨,都是麻烦的东西,光是处理河虾就要大半个时辰,更不要说还得将虾肉剁成虾滑。

虾滑和虾仁都不禁放,若是卖不完,之后肯定不能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