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宴另选他人,全家跪求我抗旨 第82章 赌坊大放光芒

接连输了三千两后,所有人都留意到了姜辛夷这只大肥羊。

众人聚集在姜辛夷四周,想看她今日还能输多少。

有不少人对姜辛夷好言相劝,东家见此地如此热闹,甚至在姜辛夷身边又搭起了一个小小的赌桌——赌姜辛夷今日能输多少两。

周围的人纷纷押注,没有一个赌姜辛夷赢的。

水仙不服气,于是掏出了姜辛夷昨晚给的那一百两,押在了姜辛夷会赢上。

海棠默默也押在了那个地方。

她们二人戴着面具,也没说话,旁人以为她们是两位公子,“两位公子为何如此有信心,那位公子会赢?她进这赌坊后,可是一次都没赢过。”

二人不语。

只是看向姜辛夷。

另一边的姜辛夷坐在赌桌前,气质淡然,丝毫没有输了钱的那股急躁气,令人十分好奇,她到底是有起死回生的把握,还是富家子弟,不在乎这些钱?

就在众人议论的间隙,姜辛夷又输了一把。

他们心中顿时有了判断:

看来是个钱多的富家子弟。

水仙和海棠神色着急,小姐再有钱,也不能这么一直输下去啊。

她们伺候的时日不长,但也清楚姜辛夷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所以也只能干着急。

水仙拽拽海棠的衣袖,有些惆怅:她不应该为了一时之气,就押上一百两银子的,这可是她三四年的月钱!

还不如全都在春风楼上吃掉呢。

就在海棠和水仙也没了底气时,姜辛夷突然赢了一局。

一百两银子再次回到姜辛夷手上时,居然变成了五百两,眨眼之间就赚回了四百两!

水仙两眼放光。

小姐,你可一定要赢啊,我的两百两全压在你身上了。

四周的人不以为然,在赌馆混熟了都知道,这是庄家有意放水的结果,偶尔放放水,能安抚一下顾客,避免他一气之下甩袖就走,那就损失一个大客户,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没有人将姜辛夷的这次赢放在心上。

还在犹豫的那一批人又给姜辛夷的赌桌上加了注。

谁知接下来。

姜辛夷赢了一次。

又一次。

再赢一次。

摇骰子其实并不难。

姜辛夷记得自己小时候,村里别的孩子有几个铜板的压岁钱,她和师父也吵着闹着要压岁钱,师父无奈之下,只得给了她十个铜板。

没等她在手里捂热,师父就说要和她玩游戏。

小孩子哪里有不爱玩游戏的?

姜辛夷眼睁睁地看着师父拿出了两个骰子,说他们师徒二人来猜大小,一次赌一个铜板,若是姜辛夷猜赢了,就赢一个铜板。

于是……

十场骰子结束,姜辛夷失去了自己的十个铜板。

她大哭一场。

这可惊到了师父那个老头子。

他说:“哎呦喂,不就十个铜板,你至于哭得这么大声吗,吵死了。别哭了,只要你不哭,我就教你这个骰子该怎么赢。”

姜辛夷抱着必赢的念头,苦练数日,终于能根据骰子的转动声,来判断哪几个点子在上。

想起过往,姜辛夷心不在焉地将赢得一千两全部压了出去,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现在还活着没有。

这一句,又是姜辛夷胜。

她现在不仅将自己输的银票全拿了回来,还额外赢了五千两。

姜辛夷的对面换了一个庄家。

周围的人都认出来,这是这家赌坊的东家,向来不肯下场,一旦下场,对方定要输得个倾家荡产!

海棠根据周围人的态度,敏锐察觉到来者不善:

“小……公子,我们该走了。”

已经赢了,就不必继续恋战。

对方听见了海棠的话,只是,既然踏进这个赌坊了,他身为东家,又怎么会放过她?

“这位公子,一直赌来赌去没什么意思,不如我们玩个大的如何?”

“不了。”

姜辛夷站起身,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手上的银票,“天色不早,我们该离开了。”顿了顿,姜辛夷看着东家半眯的眼睛道,“都说在赌坊就没有赢的人,我看也未必,第一次来就赢这么多,恐怕明日,你们这个赌坊会输给我也不一定。”

东家半眯的眼睁开,笑了,“少年人好大的口气。”

姜辛夷像是不知道谦虚般,“不信,咱们明日等着瞧。”

不知死活的年轻人,是他们赌坊的最爱,东家道:“那公子明日可一定要来,在下恭候。”

姜辛夷轻哼一声,装作目空一切的样子,从赌坊中大摇大摆离开。

出了赌坊,水仙迫不及待问道:“明日我们还要来这个地方吗?”

姜辛夷没有丝毫遮掩声音:“当然要来,爹常教训我说赚一份家产不容易,要我节俭,可是你看,这赚钱哪有什么不容易?别人还说赌博会倾家荡产,只能说明那些人都是蠢货,所以才一直输。”

“不像本公子,天生聪明。”

姜辛夷对着二人使了个眼色,三人在人群里不停穿梭着,直到走出很远后才拐进一个酒楼里,半晌都没见到可疑的人,姜辛夷才摘下面具。

赢了赌坊的钱,怎么可能会轻易走掉?

所以姜辛夷才一番豪言壮语,暗示东家:明日她还会来,而且会携带很多银票。

东家这才允许她们离开赌坊。

明日?

鬼才去!

姜辛夷叮嘱海棠和水仙道:“一会儿回到永宁侯府,若有人问起我们今日去了哪里,就说赌坊,顺便哭泣说我输了一万两。”

水仙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啊。”

姜辛夷道:“为了避免永宁侯府把我的银票要回去,到了我手里的东西,我可不想给出去。”

水仙心思纯善,“夫人不会这么做的吧。”

海棠道:“以防万一。”

与此同时的永宁侯府,姜夫人对赵嬷嬷道:“一会儿二小姐回来,就把她请到我这里来。她若是问我怎么回事,就说我病得重,没钱买药,知道吗?”

“她一个姑娘家拿那么多银票又不会打理,还不如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