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时将纷繁的公事放下,程学民回到家中。
“回来了学民!”
刚进门的时候,是大嫂柯玉梅她娘家妈,跟他打招呼!
程学民赶紧也是招呼,笑着说道:“回来了伯母!今天小家伙没怎么闹吧?”
“没有没有!今天小华可乖着呢!”她妈也是哄着怀里的小家伙,招呼着的小手,跟程学民打招呼着,“给姑父打个招呼,叫姑父!”
可是这才刚满月的小家伙,哪还会喊人啊!
这小家伙!
早在程学民在嵩山拍《少林寺》最紧张的那段日子,家里传来了喜讯。
大舅哥冯家钊他媳妇,也就是大嫂柯玉梅,在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顺利生下了一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
冯家添丁进口,自然是大事事。
当时程学民只在电话里表达了祝贺,一直没能回去看看。
现在回到燕京,这小家伙倒是跟小松鼠一样,蛮粘他这个姑父的。
家里人都说,是他这个姑父帮忙,把小家伙领进家门的,肯定粘他跟他亲了!
“好呢!走,去看看你小松鼠哥哥在干嘛!”
程学民一手将小家伙抱在怀里,跟着去堂屋那边,小松鼠这家伙都满周岁了,现在是满堂屋的乱爬乱走。
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小家伙突然就学会了走路,程学民这个当老子的都一直没有注意到。
见程学民回来!
趁着逗孩子的工夫,冯母把程学民和冯家幼拉到一边,说了个想法:“学民,家幼,跟你们商量个事。”
“玉梅她妈,我这亲家母,不是刚把工作让给她儿子顶班,提前退下来了嘛。
现在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我看她身子骨还硬朗,人也细心。我就想啊,现在家里两个小的,我跟你爸工作也帮你们带不了孩子!
你们外公外婆那边,毕竟也是上了年纪,有点照顾不过来。
要不……我的想法是,就让玉梅她妈过来,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就当是请个保母。
我们按月给点工资和粮票肉票,你们看怎么样?”
程学民和冯家幼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他们俩个一个要工作,一个要忙着上学读书,都忙!
特别是程学民,现在忙的时候,都直接住燕影厂单位宿舍,经常顾不上家。
老外公老外婆年纪大了,照顾一个调皮的小松鼠已经够吃力,再加一个新生儿,确实辛苦。
请外人又不放心,让知根知底的亲家母来帮忙,最合适不过。
“妈,这个主意好!”冯家幼率先表态,“大嫂她妈来帮忙,我们一百个放心!工资粮票我们出!”
程学民也点头:“是啊妈,就按您说的办。工资的话……伯母她在原单位多少工资,我们就按原来的一样,给她多少吧!要不直接给五十吧,不能亏了人家。
粮票肉票我们这边也多,用我们的就行。”
冯母一听,脸上笑开了花:“好好好!五十块不少了!亲家母肯定乐意!我这就去跟玉梅和她妈说!”
事情一说就成。
柯玉梅和她妈自然没有不愿意的,既能照顾女儿外孙,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简直是求之不得。
于是,四合院这边,就又多了一位忙碌而开心的成员,家庭氛围更加和睦热闹。
夜深了,华侨公寓的卧室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床头灯。
窗外,燕京的春夜静谧,偶尔传来远处火车的汽笛声。
空气里还弥漫着方才激烈缠绵后留下的,淡淡的暧昧气息。
冯家幼蜷缩在程学民怀里,脸颊贴着他汗湿的胸膛,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手指无意识地在他胸口画着圈。
情激退去后,一种慵懒而满足的倦意包裹着她,但心底深处,一丝离愁别绪已经开始悄然滋生。
程学民揽着媳妇儿,手掌轻轻**着她的后背,感受着她肌肤的细腻和温热。
他沉默了片刻,才低声开口,声音带着事后的沙哑:“媳妇儿,有件事……得跟你说一下。”
冯家幼“嗯”了一声,抬起头,在朦胧的光线下看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心里咯噔一下,有种预感。
“厂里和部里那边,手续差不多快批下来了。”程学民斟酌着词句,说道,“《少林寺》的后期,还有新项目的筹备,都得去香江。
估计……四月中下旬就得走。”
冯家幼的心往下一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确切的时间,还是忍不住收紧了一下搂着他的手臂。
她把脸埋回他怀里,闷闷不舍地问道:“要去……多久?”
“这次事情比较多。”程学民实话实说,“《少林寺》的后期特效,音效,跟长城那边对接,还要筹备新片……顺利的话,个把月。
要是新项目审批快,就地开机,可能……得两三个月。”
“两三个月……”冯家幼小声重复着,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失落和依恋。
上次他去嵩山拍戏,一走也是两个多月,虽然时常有电报电话,但哪有在身边踏实?
现在孩子还小,家里事情也多!
程学民感觉到她的情绪,手臂紧了紧,下巴蹭了蹭她的头顶,试图转移话题,让气氛轻松些:“对了,这次去,我打算把大哥也带上。”
“大哥?”冯家幼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抬起头,有些惊讶,“带我哥一起去?”
“嗯。”程学民点点头,说道:“大哥不是一直在写新剧本吗?很有想法。
这次去香江,机会难得,那边电影工业比我们先进,见识见识,对创作有好处。
我准备给他安排个第二编剧兼现场制片的位置,跟着剧组,也能学不少东西。”
他顿了顿,看着媳妇儿的眼睛,语气认真的说道:“大哥才华是有的,缺的是实践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跟着我去历练历练,将来独当一面,也好帮厂里分担更多工作。”
冯家幼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绽开惊喜的笑容:“真的?那太好了!我哥肯定高兴坏了!”
她了解自己哥哥,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想像谢进,黄健中那样,跟着程学民出去闯荡,做出一番事业。
他妹夫这次主动提出来,简直是雪中送炭!
但高兴之余,她很快又想到一个问题,眉头微蹙:“可是……大嫂这才刚生完孩子,还没出月子呢。
我哥这一走就是两三个月……会不会有点……不太合适?大嫂那边能同意吗?”
程学民叹了口气:“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先跟你商量。要是你觉得不方便,或者大嫂那边有困难,那就算了,以后还有机会。”
“有什么不方便的!”冯家幼立刻摇头,语气坚定,“明天我就去找大嫂说!
大嫂她通情达理,肯定巴不得我哥跟你出去见世面呢!
家里有外公外婆有我妈,有大嫂她妈帮忙,还有我照应着,能有什么问题?机会难得,不能因为我哥顾家就耽误了前程!”
她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哥哥冯家钊在香江大展拳脚的样子。
程学民看着她雀跃的神情,心里松了口气,也泛起一丝暖意。
他知道,带上大舅哥,不仅仅是培养人才,也是给媳妇儿一颗定心丸。
看,我把你亲哥带在身边,媳妇儿你总该放心了吧?
果然,第二天一早,冯家幼就兴冲冲地跑回了四合院这边!
直接找到大哥冯家钊和大嫂柯玉梅住的西厢房。
此时大嫂柯玉梅正坐在炕上给孩子喂奶,脸色还有些产后的虚弱,但精神头不错。
冯家钊则在书桌前埋头写东西,显然是在构思他的新剧本。
冯家幼把她男人打算带大哥去香江的事一说,柯玉梅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就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欣喜和激动。
“真的?学民要带家钊去香江?还给他安排了职位?”
柯玉梅的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她推了推旁边还在发愣的丈夫,“家钊!你听见没?妹夫要带你出去见大世面了!”
冯家钊这才从剧本里回过神来,脸上瞬间涌上难以置信的惊喜,搓着手,有些语无伦次:
“学民……妹夫他……这……这合适吗?我这……能行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妹夫说你能行,你肯定能行!”柯玉梅抢着说,脸上笑开了花,“家里你就放心吧!有妈她们照应,我这边没事!
孩子有我呢!你就跟着妹夫好好干,多学点本事回来!”
她转过头,拉着冯家幼的手,语气带着过来人的精明和感慨:
“家幼啊,不是嫂子说你,你这男人,真是成精了!他这么做,可不光是带带你哥啊!”
冯家幼眨眨眼:“啊?还有什么?”
柯玉梅压低声音,带着点调侃的笑意:“你想想,他这一去香江,少说一两个月,那边花花世界,他又是那么个招人的主儿……
把你亲哥带在身边,不就是给你递话儿吗?
意思是:瞧见没,我把大舅哥都带来了,肯定规规矩矩的,让你放一百个心!这男人,心思细着呢!”
冯家幼被嫂子这么一点,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飞起两朵红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嘴上却嗔怪道:
“大嫂!你说什么呢!学民他才不是那样的人!我对他放一百二十个心!就算我哥不去,我也相信他!”
“哟哟哟,这就护上了?”柯玉梅笑着打趣,说道,“知道你俩感情好!不过啊,妹夫有这份心,难得!
说明他看重你,看重这个家!你就偷着乐吧!”
姑嫂俩笑闹成一团,屋里的气氛温馨而欢快。冯家钊在一旁看着,憨厚地笑着,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感激。
家庭内部的障碍顺利扫清,程学民便安心等待上面的批复。
他知道,关键的考验在部里。
几天后,消息终于传来,却不是通过常规的文件流转,而是一个直接打到燕影厂厂长办公室的电话。
老厂长汪杨接完电话,脸色复杂,有震惊,有释然,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他立刻让秘书把程学民叫来。
“学民!批了!”老厂长汪杨一见到程学民,就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说道:
“刚接到部里吴老亲自打来的电话!你的《救赎》项目,批了!”
程学民心里一动,面上保持平静:“吴老怎么说?”
“吴老说,你的报告和当面陈述,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老厂长汪杨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敬畏,说道:
“是文化口子上的廖公,直接拍的板!廖公说了八个字:‘大胆去拍,我来把关!’”
廖公!
程学民心中一震。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以其开阔的视野和敢于担当著称,他的支持,意义非同小可!
这等于给项目上了一道最坚固的保险。
“廖公还指示,”老厂长汪杨继续传达,“要充分信任程学民同志的艺术判断和国际视野,不要用老框框束缚创作。
拍摄地点就定在香江,人员、设备要全力保障。同时,部里特批了二十个赴香江工作的名额,由你全权负责组建团队!”
二十个名额!
这远远超出了程学民最初的预期!
这意味着,他不仅可以带上《少林寺》的核心后期团队,还能为《救赎》组建一个相当规模的摄制组!
“太好了!”程学民终于忍不住,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笑容。
有了尚方宝剑,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
“学民啊,你这下可是扛着令箭出征了!”老厂长汪杨感慨着说道,“压力也更大了!廖公和部里这么支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啊!”
“老厂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程学民郑重表态。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在燕影厂和小范围内传开。
程学民要带队远征香江,拍摄一部由廖公亲自点头的,全外籍演员的“特殊”电影,目标直指戛纳!
这消息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无数电影人既羡慕又暗自捏了一把汗。
程学民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筛选团队成员,**出境手续,与香江长城公司密集沟通,细化《救赎》的拍摄方案……
反正千头万绪,时间紧迫。
赴香江的名单,像一块肥肉,瞬间引来了无数双眼睛。
程学民在燕影厂的办公室,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最先找上门的是刘小庆。
她没直接提要求,而是抱着一摞自己的剧照和剪报,笑语盈盈地走进来:“程厂长,忙着呢?听说您要带队去香江?真了不起!
这是我最近参演的几个话剧剧照,还有报纸上的评论,您看看……香江那边要是有合适的角色,哪怕是客串,我也愿意去学习学习!”
她眼神热切,话里话外透着不甘人后的劲儿。
程学民客气地翻看几下,放下剧照,语气平和但坚定:“小庆同志,你的表演大家都认可。
不过这次去香江,主要是《少林寺》的后期和技术交流,任务很专一,暂时没有安排别的演员跟组。以后有机会,一定优先考虑你。”
刘小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绽开:“理解理解!程厂长您先忙!我就是来汇报一下工作!”
她收起东西,转身出门时,嘴角抿紧,脚步比来时重了几分。
紧接着,李秀明也来了,姿态放得更低些,带着点不好意思:
“学民厂长,我……我就是想问问,香江那边需不需要配音或者剧务?打杂也行!我就想去见识见识……”
程学民同样婉拒,理由还是任务专一,人手已定。
连在拍着《大侠霍元甲》的陈怀铠,听到消息后,也直接找来了办公室,没绕弯子:
“学民,我也不跟你客套。我家那小子陈凯子,你是知道的,在电影学院瞎混,眼高手低!
我就想把他塞给你,带去香江,让他吃点苦,见见真章!给你当个场记、搬个器材都行!你看……”
程学民赶紧招呼他坐下,斟上茶:“陈导,你这话言重了。凯子有才华,在学校多打基础是好事。
这次去香江,情况特殊,团队精干,任务压头,带个新人怕耽误事,也怕照顾不周。
等下次有更合适的项目,我一定带上他历练。”
好说歹说,才把一脸失望的老陈给送走。
厂里其他有点门路的人,更是各显神通,托关系、递条子、甚至有人直接把土特产塞进程学民办公室。
程学民不胜其烦,干脆让李连洁计春华在门口挡驾,非必要不见客。
他心里清楚,这二十个名额是廖公特批的“弹药”,必须用在刀刃上,绝不能变**情往来的筹码。
团队必须精干、专业、可靠,能打硬仗。
筛选工作紧锣密鼓。
程学民和导演黄健中,对着厂里的人员档案和项目表现记录,反复斟酌。
《少林寺》的核心武行,灯光,摄影骨干自然优先。
技术科室几个精通配音和录音的宝贝疙瘩也被点名。
摄影组除了老摄影师老赵之外,还需要一个踏实肯干,有想法又能执行的人。
这时,程学民想起了那个在嵩山拍摄时,总是沉默寡言,却能把摄像机扛得最稳,在悬崖边找角度也毫不含糊的年轻人。
电影学院78届摄影系学生,张谋子。
他在《太极》和《少林寺》剧组担任副摄影师期间,不仅技术扎实,吃苦耐劳,还对画面构图有种近乎执拗的追求,常常能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建议。
虽然因为资历浅,建议多数未被采纳,但程学民注意到了他的潜力和那股子闷头钻研的劲儿。
这次去香江,程学民准备把张毅谋也一起带上!
……
求月票求全订,谢谢!谢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