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谋士 第34章 王承嗣:以后你的盐,我帮你盯着

();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一,辰时中。

县衙前的青石路上还沾着晨露,韩澈跟着王承嗣下了马,抬头望了眼那座青砖灰瓦的县衙大门——朱漆大门旁立着两尊石狮子,门楣上挂着“津门县署”的木匾,透着一股威严。他攥了攥衣角,心里还是有些发紧:刘万山连“妖物”这种荒唐话都编得出来,万一苏县令信了风水之说,这事就难办了。

“别紧张。”王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压低了些,“苏明府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他只看实实在在的东西,你那盐的质量摆在那,比什么都管用。”

韩澈点了点头,跟着王承嗣往里走。刚进大门,就见刘万山和一个穿锦缎长袍的乡绅站在院子里,正是昨天跟着刘万山告状的柳存义。刘万山看到韩澈,眼神里满是敌意,却没敢上前,只是对着王承嗣拱了拱手:“县尉大人。”

王承嗣没理他,径直往里走,韩澈也低着头跟在后面,心里却在想:刘万山这时候还在县衙,肯定是等着看他的笑话,要是苏县令真偏向他,今天这事就麻烦了。

县衙正堂不大,堂上摆着一张公案,案后坐着个五十多岁的官员,面容清瘦,穿着青色官服,腰间挂着铜带銙——正是津门县令苏明府。他见王承嗣和韩澈进来,放下手里的毛笔,抬了抬眼:“承嗣,这位就是你说的韩澈?”

“回明府,正是。”王承嗣拱手行礼,韩澈也赶紧跟着跪下:“草民韩澈,见过明府。”

“起来吧。”苏明府摆了摆手,目光落在韩澈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听说你改良了晒盐的法子,晒出的盐比官盐还好?但刘万山和柳乡绅说,你这盐是‘妖物’,晒出来会坏了津门的风水,可有此事?”

韩澈心里一紧,没想到苏明府直接问起了这事,他定了定神,拱手道:“回明府,草民的盐绝非什么‘妖物’。只是改良了老法子,多滤了几遍卤水,控制了晒盐的温度,才让盐变得雪白无杂质。若是不信,明府可以当场查验,草民的盐不仅能吃,还比官盐更鲜,绝无半点坏处。”

“哼!你倒会说!”刘万山突然从外面走进来,指着韩澈,“这盐以前从没见过,突然冒出来,不是妖物是什么?前些天海边刮了阵大风,把张老栓的盐棚掀了,这就是不祥之兆!”

柳存义也跟着附和:“明府,刘掌柜说得对!这新盐要是推广开,指不定还会出什么事,不如让他赶紧停了,免得惹祸上身。”

韩澈气得攥紧了拳头,这刘万山简直是胡搅蛮缠,刮大风跟盐有什么关系?他刚要反驳,王承嗣先开口了:“刘掌柜,你这话就不对了。海边刮大风是常有的事,跟盐有什么关系?再说,韩澈的盐好不好,尝一尝就知道,怎么能凭你一句话就说是妖物?”

他转头对苏明府说:“明府,昨天我在盐滩试过韩澈的盐,确实比官盐好太多,没有杂质,咸度也适中。不如今天就在这里试一次,让大家都看看,也好堵住悠悠众口。”

苏明府点了点头,显然也觉得刘万山的话不靠谱:“也好。李忠,去取一碗韩澈的新盐,再取一碗官盐,端上来。”

差役李忠很快端着两个陶碗进来,一碗装着韩澈的雪白细盐,一碗装着灰黄色的官盐。苏明府先拿起新盐,放在鼻尖闻了闻,又尝了一口,眉头舒展开来:“确实没有杂质,味道也纯。”他又尝了口官盐,脸色沉了沉,“官盐里的沙粒还是这么多,难怪百姓抱怨。”

“明府您看!”王承嗣趁机说,“韩澈这盐不仅不是妖物,还是好事!津门百姓吃了一辈子带沙的盐,现在有了好盐,怎么能因为几句无稽之谈就停了?刘掌柜之所以这么说,怕是因为韩澈的盐抢了他的生意吧!”

刘万山脸色一变,急忙辩解:“我不是!我是为了津门的百姓着想!”

苏明府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好了,刘掌柜,这事我看是你多心了。韩澈的盐质量没问题,至于风水之说,本府不信这些。你要是再无其他证据,就别再提‘妖物’的事了。”

他看向韩澈,语气缓和了些:“你之前说,想让陈三郎和周明先试晒一批盐?那就先试,要是效果好,本府再考虑推广。”

韩澈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连忙拱手:“谢明府!草民一定好好办,不让明府失望!”

刘万山还想说什么,被苏明府一个眼神制止了,只能不甘心地站在一旁。

出了县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王承嗣看着韩澈,笑着说:“怎么样?我说苏明府是个务实的人吧。”

“多亏了大人帮忙,不然今天这事还真不好办。”韩澈真心实意地感激,要是没有王承嗣帮他说话,苏明府说不定真会被刘万山的话影响。

王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起来:“你这盐是个好东西,能让百姓受益,我不能看着你被人欺负。以后你的盐,我帮你盯着,不管是刘万山,还是其他什么人,要是敢找你麻烦,尽管来找我。”

韩澈心里一暖,穿越到唐代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明确地跟他说“我帮你盯着”。他刚要道谢,就见差役李忠匆匆跑过来,对王承嗣低声说:“大人,刚才我看到刘万山跟一个黑衣人在街角说话,那黑衣人戴着斗笠,看不清脸,手里还拿着个黑色的令牌,跟上次盐滩发现的那个有点像。”

王承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韩澈也心里一紧——又是黑色令牌!看来刘万山真的跟那个神秘势力有勾结,他们不会就这么放过他的盐。

王承嗣皱着眉,对韩澈说:“你最近多留意点,要是再看到那个黑衣人,或者刘万山有什么小动作,立刻告诉我。”

韩澈点了点头,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刘万山这次没告倒他,肯定还会想其他办法,那个神秘的势力到底想干什么?是为了他的盐,还是有其他目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韩澈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浅蓝色衣裙的少女骑着马过来,身后跟着两个丫鬟——正是王承嗣的女儿王瑾萱。她看到王承嗣和韩澈,勒住马,笑着说:“爹,韩公子,你们从县衙出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韩澈愣了一下,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王瑾萱,之前只知道她是县尉千金,还教乡邻识字。王承嗣笑着说:“没事了,苏明府认可了韩公子的盐。瑾萱,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刘万山去县衙告韩公子,担心出事,就过来看看。”王瑾萱看向韩澈,眼神里带着几分关切,“韩公子,没什么事吧?”

韩澈连忙拱手:“多谢王小姐关心,没事了。”

王承嗣看了看两人,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对韩澈说:“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记得留意刘万山的动静。”

韩澈应了声,转身离开。走了几步,他回头望了一眼,只见王瑾萱还在跟王承嗣说着什么,而街角的阴影里,刘万山的身影一闪而过,眼神阴鸷地盯着他的背影。

韩澈心里清楚,这事还没结束。有王承嗣帮他盯着,刘万山明着不敢来,但暗地里说不定会搞什么鬼,还有那个拿着黑色令牌的神秘势力,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他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守住自己的盐,守住这个在唐代好不容易找到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