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谋士 第15章 三天见效!母亲:这医女是活菩萨

();

开元二十五年,秋八月二十三,清晨。

第一缕阳光透过茅草屋的窗棂,洒在炕边的泥地上,映出细小的尘埃。韩澈是被婉儿的欢呼声惊醒的,他揉了揉眼睛,刚坐起身,就听到里屋传来熟悉的声音——那是母亲赵氏的说话声,虽然虚弱,却清晰可辨。

“婉儿,慢点跑,别摔着……”

韩澈心里猛地一紧,几乎是连鞋都没穿好就冲进里屋。只见赵氏半靠在枕头上,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但已经褪去了之前的蜡黄,嘴唇也恢复了些血色。婉儿正趴在炕边,手里拿着一个剥好的野栗子,递到赵氏嘴边:“娘,你终于能说话了!苏姐姐说你今天就能好很多,果然没骗我!”

赵氏笑着接过栗子,轻轻咬了一口,转头看到韩澈,眼眶一下子红了:“澈儿,娘让你担心了……”

韩澈快步走到炕边,伸手摸了摸赵氏的额头——温热的,没有了之前那种灼手的滚烫。他悬了三天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声音都有些发颤:“娘,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好多了,”赵氏摇摇头,“昨天晚上就能睡安稳了,今天早上起来,也不咳嗽了,就是有点没力气。”

韩澈心里一阵暖流——三天前,母亲还昏迷不醒,呼吸急促,连话都说不出来,现在居然能坐起来吃东西,这都是苏月棠的功劳。他想起三天前那个雨天,苏月棠冒雨从后山回来时,裤脚沾满了泥,衣服也湿了大半,手里却紧紧攥着一把新鲜的紫苏根,回来就立刻煎药,守在母亲床边直到后半夜,确认母亲体温降了才离开。这三天里,苏月棠每天都会来两次,早上来把脉调整药方,晚上来查看病情,从未提过诊金的事。

“哥,苏姐姐说今天会来复诊,她什么时候来呀?”婉儿仰着小脸问,眼睛里满是期待——这三天,她已经把苏月棠当成了救星,每天都盼着她来。

“应该快了,”韩澈看了看窗外的日头,“苏医女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来,我去把昨天晒好的盐包好,一会儿给她带过去,算是诊金。”

他之前就跟苏月棠说过用盐抵诊金,苏月棠当时没拒绝,只说“先看病情”,现在母亲好了,他得主动把盐送过去,不能让人家白忙活。韩澈刚要转身去拿盐,就听到院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还有药箱碰撞的轻微声响。

“苏姐姐来了!”婉儿一下子跳起来,跑着去开门。

韩澈跟着出去,果然看到苏月棠站在院门口,还是一身青裙,药箱挎在肩上,头发用木簪简单束着,脸上带着淡淡的疲惫——想来这三天她不仅要照顾赵氏,可能还在给村里其他人看病。

“苏医女,快请进!”韩澈连忙迎上去,“我娘今天好多了,能说话能吃东西了,真是太谢谢您了!”

苏月棠点了点头,走进院子,目光先看向里屋的方向:“先去看看你**情况。”

几人走进里屋,赵氏看到苏月棠,连忙想坐起来,苏月棠快步上前按住她:“不用起来,躺着就好。”她熟练地坐在炕边,伸出手指搭在赵氏的手腕上,闭上眼睛把脉,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脉象平稳多了,风寒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就是气血虚,再喝两天补气血的汤药,就能彻底好了。”苏月棠收回手,从药箱里拿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配好的草药,“这个每天煎一副,早晚各喝一次,记得煮的时候加两颗红枣。”

韩澈接过草药,小心翼翼地收好:“谢谢您,苏医女,这是之前跟您说的盐,您收下,算是诊金。”他转身从墙角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半斤雪白的细盐——这是他这几天特意晒的,比之前卖的还要精细,专门留给苏月棠。

苏月棠看了一眼盐包,没有立刻接,反而问:“你这盐晒得很细,比镇上卖的官盐还好,是不是改良了晒盐的法子?”

韩澈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注意到这个,点点头:“之前看老渔民晒盐靠天,效率低还容易脏,就试着改了改,没想到还真成了。”他没敢说太多现代技术,怕引起怀疑。

“是个好法子,”苏月棠接过盐包,掂了掂,“够了,这盐比普通盐值钱,以后要是有渔民染了风寒,你要是不介意,我可以用你的盐跟他们换些粮食,也算帮你多些销路。”

韩澈心里一动——这不仅是感谢,还想着帮他拓展销路,苏月棠真是心细。他连忙说:“当然不介意!要是您需要盐,随时跟我说,我给您留最好的。”

赵氏看着苏月棠,眼圈又红了,拉着她的手说:“苏医女,你真是活菩萨啊!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说不定就没了,你还不嫌弃我们家穷,没收多少诊金……”

苏月棠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抽回手,语气柔和了些:“婶子别这么说,行医救人本就是我的本分,你们日子过得不容易,我怎么会多要诊金。”

婉儿跑到苏月棠身边,拉着她的衣角:“苏姐姐,你以后常来好不好?我娘说要给你做野菜饼吃,我哥还会做炒青菜,可香了!”

苏月棠忍不住笑了,摸了摸婉儿的头:“好,以后我会常来。对了,韩澈,最近村里有几个渔民也染了类似的风寒,症状跟你娘差不多,可能是海边潮气重,要是他们来找我看病,我可能会多需要些你的盐,到时候还要麻烦你。”

韩澈心里一喜——这不仅是回报苏月棠的机会,还能让村里的人知道他的盐好,以后销路肯定更好。他连忙答应:“没问题!苏医女,你尽管说,需要多少盐,我都能晒出来。”

苏月棠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比如让赵氏多休息,别着凉,然后就准备离开。韩澈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村道上,心里满是感激——他穿越到唐朝,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就是苏月棠,不仅救了母亲的命,还想着帮他,这份恩情,他一定要好好报答。

“哥,苏姐姐真好,”婉儿拉着韩澈的手,“以后我们多跟苏姐姐来往好不好?”

“好,”韩澈摸了摸婉儿的头,“以后我们不仅要跟苏姐姐来往,还要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她的医术,让她不用再住在破庙里。”他心里已经有了个想法——或许可以跟苏月棠合作,他出盐,她看病,给村里的渔民免费义诊,用盐跟他们换些粮食或者渔获,这样既帮了苏月棠,也能让他的盐被更多人知道。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还伴随着说话声——是村里的张二婶,还有几个邻居,他们听说赵氏好了,特意来看望。

“韩小子,你娘真的好了?”张二婶一进门就问,脸上满是好奇,“我就说苏医女医术厉害,之前周老伯的孙子就是她救的,果然没说错!”

韩澈笑着点头:“是啊,多亏了苏医女,我娘今天已经能吃东西说话了。”

邻居们走进里屋,看到赵氏靠在炕上,都惊讶地议论起来:“真是神了!三天前还快不行了,这才三天就好这么多!”“苏医女真是活菩萨啊!”“韩小子,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赵氏笑着跟邻居们打招呼,嘴里不停地夸苏月棠,说她不仅医术好,人品也好。韩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更加坚定了跟苏月棠合作的想法——这不仅能报答她,还能为自己在村里赢得好名声,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

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计划着跟苏月棠合作时,村西头的盐商刘万山已经听说了他晒出的雪白细盐,正琢磨着要去看看,要是这盐真的好,就想办法把他的盐垄断下来,这可给韩澈后续的卖盐之路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