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谋士 第6章 老渔民吐槽:晒盐靠天,捕鱼靠命!

();

开元二十五年,秋八月十六,午时。

海边的风比巳时更烈了些,卷起的沙粒打在人脸上生疼。韩澈跟着周伯渊往海边跑时,已有七八个渔民聚在沙滩上,手里攥着粗麻绳,望着海面上摇摇欲坠的渔船,满脸焦急。

“张二!稳住!往这边划!”一个膀大腰圆的渔民朝着海面大喊,他叫鲁大牛,是村里捕鱼最有经验的,此刻正把麻绳的一端牢牢系在岸边的老槐树上,另一端往海里抛。

海面上,张二的渔船在浪头里像片枯叶,船身已经倾斜了大半,船里积了不少海水,张二和另一个渔民趴在船舷上,拼命用木桨往岸边划,可海浪一次次把船推回去,两人的粗布短打早就湿透,头发贴在脸上,脸色惨白。

“不行!浪太大,他们划不过来!”周伯渊跺了跺脚,把肩上的竹筐往地上一扔,“得有人下去推船!”

“我去!”鲁大牛脱掉外衫,露出黝黑结实的胳膊,正要往海里跳,却被旁边一个年轻渔民拉住:“牛哥,不行啊!今天这浪太急,下去太危险了!”

“不下去?难道看着他们翻船?”鲁大牛瞪了他一眼,“都是乡里乡亲的,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出事?”

韩澈站在旁边,心里揪得慌。他在现代见过救生艇、救生衣,遇到这种情况,专业的救援人员很快就能赶到,可在这里,渔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气和命去拼。他看着海面上越来越危险的渔船,突然想起刚才在盐田边看到的木铲,灵机一动:“周老伯,鲁大哥,咱们可以把木铲绑在麻绳上,伸到他们船边,让他们抓住,咱们拉他们过来!”

周伯渊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对啊!这法子好!”

旁边的渔民立刻跑去拿木铲,韩澈帮忙把木铲牢牢绑在麻绳末端,鲁大牛用力把麻绳往渔船方向抛:“张二!抓住木铲!我们拉你过来!”

张二看到木铲,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尽全力伸出手,终于抓住了木铲柄。岸边的渔民们一起用力拉麻绳,鲁大牛还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推着船往岸边走。浪头打在他身上,他却咬着牙不肯退,终于在众人的合力下,把渔船一点点拉回了沙滩。

渔船刚一靠岸,张二和另一个渔民就瘫在沙滩上,大口喘着气,嘴里还念叨着:“吓死了……差点就回不来了……”

张二的妻子闻讯赶来,看到丈夫没事,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他,哭着说:“我就说今天别出海,你偏不听!你要是出事了,我和娃可怎么办啊!”

张二抹了把脸上的海水和泪水,叹了口气:“不出海?家里的粟米只够吃两天了,不出海捕鱼,拿什么换粮?拿什么交税?”

韩澈听着这话,心里不是滋味。他蹲下身,帮张二把船里的海水往外舀,问道:“张大哥,平时捕鱼也这么危险吗?”

张二苦笑着摇了摇头:“比这危险的多了去了!去年这个时候,村里的王老五,就是因为遇上了风暴,船翻了,连尸体都没找着……”他顿了顿,指了指旁边一艘破旧的渔船,“那是李老三的船,前儿翻了,渔网也破了,现在家里连粗粮都吃不上,只能靠邻里接济。”

韩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艘渔船的船底破了个大洞,船板散落在旁边,渔网撕成了碎片,显然是没法再用了。他心里更清楚了,捕鱼哪里是谋生,根本就是在赌命。

“何止是捕鱼,晒盐也一样,全靠天吃饭。”周伯渊走过来,坐在沙滩上,拿起一块粗盐粒,“你看这盐,看着简单,晒出来可不容易。选盐田得选地势低、离海近的,还得是黏土,不然渗水太厉害,可这种地村里就那么几块,还得跟人抢。”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就算选好了地,挖盐田也得靠力气,一个盐田至少得挖两尺深,我这老骨头,挖一个盐田得歇好几回。挖好之后,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挑海水,从海边到盐田,来回得走半里地,一担海水几十斤,一天得挑十几担,肩膀都磨破了。”

韩澈想起刚才在盐田看到的土坑,问道:“那要是下雨了怎么办?”

“下雨?下雨就完了!”周伯渊拍了下大腿,“雨水一冲,盐田里的海水就淡了,之前晒的盐也会化,几天的功夫就白忙活了。去年夏天,连着下了半个月雨,村里好多人家的盐田都废了,不少人只能去给盐商当雇工,一天才挣两文钱,还不够填肚子的。”

“那晒好的盐,能卖个好价钱吗?”韩澈又问,他记得之前周伯渊说过盐商压价,想再听听具体的情况。

提到卖盐,周伯渊的脸色更差了:“好价钱?根本没有!盐商们都串通好了,不管你晒的盐好不好,最多给四十文一斤,还经常不给现钱,拿些发霉的粟米或者粗布抵账。你要是不卖给他,自己去集市卖,又怕被官差抓,说你私贩盐,要坐牢的!”

旁边的张二也附和道:“可不是嘛!上个月我晒了三十斤盐,盐商只给了一百文,还拿了五斤发霉的粟米抵账,我家娃吃了那粟米,拉了好几天肚子。”

韩澈听着他们的吐槽,心里沉甸甸的。他原本以为改良晒盐法只是技术问题,现在才知道,除了技术,还有这么多难处——盐田的选址、海水的运输、天气的影响,还有盐商的垄断和压榨。他想起现代的规模化盐场,有专门的防渗技术,有机械抽水,还有完善的销售渠道,跟这里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难道就没人管管盐商吗?”韩澈忍不住问。

周伯渊苦笑了一声:“管?盐商跟县里的官差都有勾结,上个月里正想帮我们跟盐商谈涨价,结果第二天就被官差以‘私通盐贩’的罪名抓了,后来还是村里凑了钱才把他赎出来,从那以后,没人再敢跟盐商作对了。”

韩澈心里一凛,原来盐商还跟官府勾结,这就更难办了。他原本想改良晒盐法后,靠卖盐赚钱,现在看来,就算晒出好盐,也得被盐商压价,说不定还会被刁难。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穿着青色短打的人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个尖嘴猴腮的汉子,手里拿着一个账本,正是韩澈刚才看到的盐商伙计。

“周伯渊,张二,你们的盐晒好了吗?”那汉子走到他们面前,下巴抬得老高,语气嚣张,“我们东家说了,今年的盐价降了,三十五文一斤,你们要是不卖,有的是人卖!”

周伯渊和张二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三十五文一斤,比去年还低,这根本不够本钱。可他们看着汉子身后两个凶神恶煞的随从,又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满脸无奈。

韩澈看着汉子嚣张的样子,心里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他刚想站出来说两句,却被周伯渊拉住了胳膊,周伯渊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警告。

那汉子好像没看到韩澈,翻着账本说道:“还有,今年的‘盐引钱’得先交,每户五文,不交的话,就别想卖盐了!”

“盐引钱?我们之前怎么没听说过?”张二忍不住问。

“现在听说也不晚!”汉子瞪了他一眼,“这是我们东家跟县里定的规矩,你们要是敢不交,就等着官差来抓你们吧!”

韩澈攥紧了拳头,这根本就是敲诈!可他看着周围渔民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又想起里正的遭遇,知道现在不能硬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心里却有了个想法——不仅要改良晒盐法,还得想办法对付这些黑心的盐商,不然就算晒出再好的盐,也赚不到钱。

可就在这时,那汉子突然注意到了韩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着眉问:“你是谁?不是村里的人吧?”

韩澈心里咯噔一下,他该怎么回答?要是说自己是来考察晒盐的,会不会被这汉子刁难?